第十五章 謊言(1 / 2)

果然三日之後,金山寺內便築起一座三尺來高的石台。石台通身由潔白的素音石所構成,底座為一朵盛開的蓮花,其上刻有九根蓮柱,為天黑照明之用,而在石台中央,懸掛著高達數十尺的寶幡,上書“啟建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十個大字。

玄娤與太宗因這水陸大會之事,也已經和好如初,當他與太宗並肩走下龍鳳琉璃輦,望著四周那夾道歡迎的長安百姓以及佛教眾僧激情澎湃的呐喊;望著那隨風飄揚的娟娟彩帶、幢幢佛幡;望著在朝陽的映射下,散發著聖潔氣息的蓮花石台;望著高聳的天王殿,巍峨的大雄寶殿,碧秀的觀音閣……他忽如被人扼住心髒一般,說不出的心酸難受,就仿佛若是再不鬆手,就會爆炸開來。

愧疚、慚愧、心酸、害怕、恐懼、痛苦……令他心內受盡煎熬,好像下一刻就會無法承受,抱頭痛哭,逃離現場。

玄娤手腳一陣冰涼,緩緩登上石台,焚香朝西方諸佛拜過之後,向眾人深深地施了一個佛禮。

台下眾人見他施禮,立即止住呼聲,齊聲還禮道:“還請禦弟聖僧降下佛語,指引我等迷茫眾生脫離苦海。”

玄娤聞言,心中更是如被利箭所穿,此次大會是他對眾人的一個謊言,也是對東土眾生最大的一個謊言,卻不想眾人皆為他所騙,還將他奉佛為聖,真如印證了木吒對他所說的那句“木漿生荷,魚(愚)之世界,浮頭聽雨,迷惘眾生。”

玄娤心中悲苦、慚愧之意更甚,忍不住坐在地上大念《金光明真言》。

台下眾僧不知他所念為何,隻見他越念越急,越念越快,就在其語速欲攀上頂點之時,眼前九根蓮花柱似乎被一下點燃了一般,發出一陣金色光芒,便又立刻熄滅。

台下眾人被金光掃過,隻覺內心突然變得十分溫暖、純淨,仿佛多年所犯下的罪過、業障通通被一掃而光,就似心中的懺悔為人所聽見,得以原諒一般,令人無比釋懷。當下眾人紛紛將此前之事當作佛跡神光,連喚玄娤再念一次。

玄娤愕然,原本是他忍受不了心內苦楚,又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瘋狂舉動,想念此咒來消除他心中的愧疚之感,最後反到弄拙成巧,不僅他一人內心的負罪感得以緩解,也令沐浴到佛光之人心中似也得到解脫。

不過經此,也令他深刻地了解到了,為何佛說眾生皆為迷茫,為何需要人來指引,同時也令他取經之心更為迫切。

當下玄娤立即請來僧人,將這《金光明真言》:唵阿謨伽尾盧左囊摩賀母捺羅摩尼缽納入縛囉缽囉襪多野吽用筆寫下,傳授眾人。

而後他又傳授了幾篇咒語,教眾人一一念會,便開始講解佛經。

玄娤在台上先將小乘佛教與大乘佛教之間的差異,與共通之處說出,又將自己對小乘佛法理解及釋意編成一論《勸修功卷》,進行講解。而後又引導眾人虔心禮佛,誠心向善,盡心布施,談作一卷《安邦天寶篆》。

最後天色漸晚,玄娤見眾人聽得如癡如醉,不願散去,點上九蓮燈,又與眾人同聲念就一章《受生度亡經》。

比及入夜,月上西梁,眾人才覺肚餓,又見台上玄娤已露出疲憊之色,當下紛紛向他歉意一禮,足願而回。不過,也有許多人暗下決定,明日便來出家。

玄娤見眾人散去,不及用飯,快速來到後山法明屋內。

法明見他突然進來,驚訝不已,道:“你不是正在會場與眾人講經嗎?怎的到此處來了?”

玄娤尋聲覓去,隻見法明一如既往的靜坐在小屋當中,十餘年過去,歲月並未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跡。許多年未見,玄娤本應萬分激動,但此前他已許下一個天大謊言,心中有愧,而此時他來見法明又是為另一個謊言而來,不禁升起一股悲涼、苦澀之意,久久不敢開口。

法明見他沉默,以為他是來問自己為何不前去聽他講經,笑道:“你於佛理已經完全超越了我,此次大會實是精彩至極,為師十分欣慰。”

玄娤一驚,道:“師父你竟聽了我講經!”

法明點了點頭道:“我雖未親自到場旁聽,可我心已到,你之所言,俱能時時聽見,能收你為徒,實乃我之幸運。”

玄娤得到法明的肯定與誇讚,心中越發苦澀,呐呐道:“其實,此次前來,我有一事想要拜托師父。”

法明道:“我已再難像從前那般為你解惑,不知是何事想要拜托於我。”

玄娤猶豫一陣,將菩薩交予他取經重任,在驛站聽說太宗病危,又火速趕來長安,後又將太宗救活,太宗卻將他困在皇宮,最後無法,以為眾人講經為由,來金山寺見他,快速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