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啟程:兩界山(1 / 2)

朝行夕宿,馬踏紅塵,玄娤手牽白馬,腳踩官道,沿著絲路,一路西行。初時他隱息斂蹤,小心翼翼,專揀小路行走,以此來避免官道上的官吏公差,但大唐百姓早已將他當作是真佛祖、活如來,而太宗又降下旨意,各州各縣,離國節使,邊關守將皆不敢怠慢,紛紛將他的畫像張貼出去,因此他還未走幾日便被差役給尋著了。

玄娤望著這許多人,以為是來拿他回長安問罪,正要尋思該如何突圍出去,隻見一人恭敬上前,將他落在金山寺內的錦蝠袈裟,和九環錫杖雙手奉上。

玄娤看著那人驚訝不已,小心將佛祖賜予他的兩件寶貝收下,跨上白馬就欲逃跑,可未跑多久,就被顛得難受,急忙又下馬步行。但他回頭一看,隻見眾人依然跟隨在他左右,卻也不敢太過靠前。

玄娤不明其意,知無法逃脫,心想既是被人捉住,索性將心一橫,在此落地生根,蓋一小廟,建作道場,潛心修佛,以望有朝一日能夠修成正果,回到原來世界。

於是他又調轉馬頭,走到官道之上,問清離此地最近一城所在之地,便牽馬行去。他要將此事告知此地太守或縣令,讓其轉達至太宗耳中,料想太宗雖會生氣,但若自己表明留在大唐,不再去西天取經,卻也不會為難於他。

隨來的眾人見他行上大道,卻往回走,驚疑不定,他們並未得知玄娤乃是逃離長安而來。

玄娤緩步來到鞏州城外,還未及進城,鞏州合屬官吏人等便慌忙來到城外迎接。待到接入城中,又連忙奉茶上齋、噓寒問暖,恭敬周到之極。

玄娤不解,如此待遇對其一位犯人,實是令他難以置信,當下便問出心中疑惑。一問之下,他才得知,原來太宗已經準許他上西天取經,並且還下令派人護送他前行。而今日也幸得人報,他們才在山路間尋著他,

玄娤聽後心中大鬆口氣,但又想到幫助他出城的法明等人,如今不知如何?太宗是否已得知此事?不由又生出悵然、悲傷之意。

歇息一晚,到次日一早,他便起床上路,同行還有三人。

玄娤所騎乃是戰馬,野性彪悍,但一坐下,便會撒蹄狂奔,他不會騎術,因此時常被甩於地下。玄娤無奈,最後與白馬以兄相稱,一路與它談心念經,不過似乎收效甚好,自此以後,白馬也未再摔他,並且漸通靈性,與他相談甚歡。

一路穿州越縣,過關走鎮,官員皆恭恭敬敬,戰戰兢兢地將他請來送走,生怕他稍有閃失,便人頭落地。

如此行了一月,至大唐邊界,走了二、三十裏,見一山嶺,玄娤與白馬進入其間,隻見莽莽綠樹,穿插茂盛,青青芳草,嬌嫩欲滴,朵朵繁花點綴其中,當真是美不勝收。

玄娤在林間奔走一陣,望著地上斑駁的樹影隨風搖蕩;聞著耳旁清脆的鶯聲燕語歡頌交迭;嗅著林間芬芳的花香怡人心田;觸著飄蕩滑落的綠葉網紋脈絡;品著枝頭甘甜的水果新鮮味美……他突然如被電流所過,呼吸、心跳頓止,倒在落葉堆裏,青草地上,閉眼深嗅。

正在他陶醉之時,忽聽白馬長嘯一聲,銜著他的僧袍來到一處樹下。

玄娤疑惑不已,望著它到:“白馬兄,不知你帶我來此何意?”

白馬嘶鳴幾句,圍著他轉了幾步,用頭在他身上蹭了蹭,又低頭湊近一個樹洞打了一個響鼻。

玄娤尋聲俯身望去,隻見在一個盤根錯落的樹洞之中,生著一朵不知名的紫色小花,十分嬌豔美麗。

玄娤看後嗬嗬笑道:“白馬兄可是喜歡這朵花嗎?”

白馬歡鳴一聲,又往他身上蹭了一蹭,似是在誇獎他聰明。

玄娤小心將紫花摘下,放在白馬鼻前讓它嗅了嗅,又將花兒別在轡頭之上。別好之後,他見白馬雄壯威武的身姿,如今增添了些許柔美,又忍不住吟道:“千花萬樹林中栽,落葉斌草不舍踩。若得紫花身係帶,鐵馬柔情也無奈。”

白馬聽後似乎十分滿意,興奮得不住昂首踢蹄,嘶聲長嘯,一陣歡呼過後,白馬又拉了拉玄娤衣袖,示意他上來。

玄娤知它心中高興,想要帶自己奔跑一陣,於是翻身坐上馬背,正要出發之時,忽記起一事,回頭對著林外正在生火的眾人道:“此地乃是大唐國界,再往前走便是兩界山,此後路途多蛇蟲兕豹,又有山精妖怪,瘴氣沼澤,凶險無比,你等且先回去,莫要跟來,否則白白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