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破好事香菱結深恨悲遠嫁寶玉感離情)
倒黴的總是香菱,遭殃的總是迎春,哭泣的總是寶玉。
賈母與王夫人在商量探春的婚事:(曹雪芹原意是讓探春嫁得更遠)
王夫人道:“……況且老爺既在那裏做官,上司已經說了,好意思不給麼……”
賈母道:“你們願意,更好。但是三丫頭這一去了,不知三年兩年那邊可能回家?若再遲了,恐怕我趕不上再見他(她)一麵了。”說著掉下淚來。
王夫人對探春也沒有什麼感情(我總覺得,王夫人愛的人很少,她一心當她的二把手,一心等待賈母死後當一把手),對其婚姻也不太關心:既然賈政同意,也就同意好了,況且“上司已經說了,好意思不給麼”。
賈母倒突然多情起來。王夫人坦然勸她:嫁遠點也很正常;嫁近的也未必幸福,如迎春,快被孫紹祖折磨死了:
王夫人道:“……要是做官的,誰保的住總在一處……譬如迎姑娘,倒配的近呢,偏時常聽見他(她)和女婿打鬧,甚至於不給飯吃……前兒我惦記他(她),打發人去瞧他(她)……我們姑娘這樣冷天還穿著幾件舊衣裳。他(她)一包眼淚的告訴老婆們說:‘……也不用送什麼衣裳東西來,不但摸不著,反要添一頓打……’……大太太(邢夫人)也不理會他(她),大老爺(賈赦)也不出個頭。如今迎姑娘實在比我們三等使喚的丫頭還不及。我想探丫頭雖不是我養(生。江南習語)的,老爺既看見過女婿,定然是好才許的。隻請老太太示下,擇個好日子,多派幾個人送到他老爺(她爸爸賈政)任上……”
迎春沒有媽媽,膽小懦弱;探春有媽媽還不如沒有媽媽,勇敢多才;相似的環境,往往有相反的命運;既在於別人點撥,也在於個人選擇。
迎春連一句反抗的話也不會說,甚至連生氣都不會,她一直像一隻最最溫順的小羊,蜷縮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所有的蔑視、損失、傷害她都忍著,隻希望簡單地活下去。但她還是被折磨而死!爸爸賈赦不管她,奶奶賈母也不管她,後母邢夫人與嬸子王夫人更不管她。
探春遠嫁能惹得多情的賈母傷感落淚,但迎春將死卻引不起賈母的同情與憤怒。賈母可以對遠別的探春表演難舍,卻不肯為永別的迎春伸出援手。以賈府之力,救一個迎春還是綽綽有餘。
賈母道:“有他老子(她爸爸。江南習語)作主,你就料理妥當,揀個長行的日子送去,也就定了一件事。”王夫人答應著“是”。寶釵……心裏叫苦:“我們家的姑娘們就算他(她)是個尖兒,如今又要遠嫁……”
卻說趙姨娘……反喜歡起來,心裏說道:“我這個丫頭在家忒tuī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他(她)擋在頭裏li(前頭。北方方言),連環兒也不得出頭……”一麵想著,一麵跑到探春那邊與他(她)道喜……探春又氣又笑又傷心……坐了一回,悶悶的走到寶玉這邊來。
寶釵暗暗叫苦:能為賈府著想的人越來越少了,元春死了,黛玉死了;如果探春嫁得近些,還會幫幫賈府、幫幫自己啊。
但趙姨娘(探春親媽)還是一如既往地愚蠢,竟然高興在當麵。寶玉一聽探春也要嫁人遠去,大哭;襲人馬上像媽媽一樣安慰他;但寶釵阻止了襲人:別理他,聽我對他吼幾聲。
寶玉……“啊呀”的一聲哭倒在炕上……“……這些姐姐妹妹,難道一個都不留在家裏?單留我做什麼?”襲人忙又拿話解勸。
寶釵擺著手說:“你不用勸他,等我問他。”因問著寶玉道:“據你的心裏,要這些姐妹都在家裏陪到你老了?都不要為終身的事嗎……天下獨是你一個人愛姐姐妹妹呢?若是都像你,就連我也不能陪著你了……”
寶玉聽了,兩隻手拉住寶釵、襲人道:“我也知道。為什麼散的這麼早呢?等我化了灰的時候再散也不遲。”
寶玉的心理一直沒有走出“斷奶期”,可能是從小嬌慣之故,也可能是他無緣於林妹妹之故。寶釵痛下猛藥,當麵質問寶玉:你的幸福就想一直建立在姐妹們不出嫁、不幸福的基礎上嗎?
但寶玉說的也有些道理:隻是我們散得太早了。這一瞬間,他是不是想到遠去的林妹妹?
襲人便欲告訴探春,說臨行不必來辭。寶釵道:“這怕什麼?等消停幾日……還要叫他們多說句話兒呢。況且三姑娘是極明白的人……有一番箴zhēn諫,他以後便不是這樣了。”
還是寶釵的馭夫能力強,畢竟是有文化的大奶;在大事上,她一直遠強於沒有文化的二奶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