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回大觀園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簽驚異兆)
讀讀就想笑,這位尼姑的法號叫“大了liǎo”。其實,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能夠看出王熙鳳的心理,騙術高明些罷了:
散sàn花寺的姑子(尼姑。北方方言)大了liǎo來了,給賈母請安……“前月為王大人府裏不幹淨,見神見鬼的,偏生(偏偏。北方方言)那太太夜間又看見去世的老爺。因此……要在散花菩薩跟前許願燒香,做四十九天的水陸道場(超度水陸空三界亡靈而舉行的法會)……所以我不得空兒來請老太太的安。”……
鳳姐……便問大了道:“這散sàn花菩薩是誰……”大了見問,便知他(她)有些信意,便說道:“……這位菩薩……根基不淺、道行非常(本領不同尋常),生在西天大樹園中……頭長zhǎng三角,眼橫四目……談經之處,天花散漫;所求必靈……因此世人才蓋了廟、塑了像供奉。”
鳳姐道:“這有什麼憑據呢?”大了道:“奶奶又來搬駁(反駁)了……就是撒謊……難道古往今來多少明白人都被他哄了不成……有些靈驗,人才信服啊。”鳳姐聽了,大有道理,因道:“既這麼著,我明兒去試試……”
散花寺的得名,是說這位菩薩談經說法之時,天花亂墜,故名“散花寺”。這個名字可能另有深意:是不是預先暗示,最後大家都像飛花一樣散了?
這散花菩薩長得太差了:腦袋三角形,臉上橫長著四個眼睛。這形象,把人嚇也嚇死了,還保什麼平安喲!偏偏王鳳姐相信,因為她心裏有鬼。
大了這位尼姑也真能忽悠,說話很有邏輯性:散花菩薩一定很靈驗,否則怎麼有這麼多人來燒香、來跪拜呢?嗬嗬,可見中國愚民多。(至今還有網友說:文革一定是對的,否則怎麼可能有那麼多人追隨呢)
鳳姐兒也無心瞻仰聖像,一秉虔誠,磕了頭,舉起簽筒,默默的……祝告了一回。才搖了三下,隻聽“唰”的一聲,筒中攛出一支簽來。於是叩頭拾起一看,隻見寫著“第三十三簽:上上大吉”。大了忙查簽簿bù……寫著:“王熙鳳衣錦還鄉。”鳳姐……忙問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鳳的麼?”
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難道漢朝的‘王熙鳳求官(注:史書中無此人)’的這一段事也不曉得?”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兒(姓李的說書人)還說這一回書來著,我們還告訴他(她)重chóng著奶奶的名字,不許叫呢。”(此見第五十四回)鳳姐笑道:“可是(確實是)呢,我倒忘了。”說著,又瞧底下的,寫的是:
去國離鄉二十年,
於今衣錦返家園。
蜂采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王熙鳳從來都很傲然,不把萬事萬物放在眼裏,這可以說是她第一次虔誠磕頭求簽。一求就是個上上簽:“王熙鳳衣錦還鄉”,但是“為誰辛苦為誰甜”的疑問讓這個女強人忐忑不安。她是為賈母辛苦,也是為自己辛苦,但沒有怎麼甜過。專製體製下的賈府,上層人物也不會甜;當然,下層更苦。
精明的尼姑大了早就在心裏備好了答案:
大了道:“奶奶大喜,這一簽巧得很。奶奶自幼在這裏長大,何曾回南京去了?如今老爺放了外任,或者接家眷來,順便回家,奶奶可不是‘衣錦還鄉’了?”……鳳姐也半疑半信的。大了擺了齋(素飯)來,鳳姐隻動了一動……
寶釵……把簽帖念了一回,又道:“……據我看,這‘衣錦還鄉’四字裏頭,還有緣故……”寶玉道:“你又多疑了……‘衣錦還鄉’四字,從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今兒你又偏生(偏偏)看出緣故來了。依你說……還有什麼別的解說?”
到底是寶釵聰慧,“衣錦還鄉”是不是王熙鳳臨死前的裝裹呢?中國的語言常有多重含義。試舉一例,在荒唐的大躍進期間,著名學者陳寅恪主動寫春聯貼於家門,上聯是“八億人民齊躍進”。許多人誤認為陳寅恪拍政治馬屁,但陳先生沒有說當時中國人到底是“躍進天堂”還是“躍進地獄”。王熙鳳的情況也與此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