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念得通透了,走去教學生,學生照樣地念著,念得與先生一樣地通透了,便也走去教學生。順次教下去,可以至無窮。試問:“你們自己的發現呢?”“沒有。”“你們自己享用到多少呢?”“不曾想到。”這就是一部教育史了。聰明的大學生發現了這種情形,作了一篇叫做“循環教育”的文字,若在歡喜談談文學的人說起來,這簡直是寫實派。然而大學教授們不舒服了,一定要把作者查出來嚴辦,於是鬧成大大的風潮,讓報紙的教育新聞欄有機會誇示材料的豐富。大學教授們大概作如是想:“循環難道不好嗎?”
上對於父母,我得作孝子。自身體發膚以至立功揚名,無非為的孝親。下對於兒女,我得作慈父。自喂粥灌湯以至做牛做馬,無非為的贍後。這的確是人情,即使不掮出“東方文化”“先哲之教”等金字招牌,也不會有誰走來加以否認,一定要說對父母不當孝,對子女不當慈的。
可是,對自己呢?沒有,什麼也沒有。祖宗是這樣,子孫是照印老版子。一串的人們各個成為拋荒了自己的,我想,由他們打成的曆史基礎總不見得結實吧。
將來的固然重要,因為有跨到那裏的一天;但現在的至少與將來的一樣重要,因為已經踏在腳底下了。本與末固然重要,因為它們同正幹是分不開的;但正幹至少與本末一樣重要,沒有正幹,本末又有什麼意義呢?不懂得前一義的人無異教徒之流,以現世為不足道,乃心天堂佛士,其實隻是一種極貧儉極枯燥的生活而已。不懂得後一義的人,猶如吃甘蔗隻取本根與末梢,卻把中段丟在垃圾桶裏,這豈不是無比的傻子?
過日子要當心現在,吃甘蔗不要丟了中段,這固然並非勝義,但至少是正當而合理的生活法。
朱佩弦的詩道:
從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
不再低頭看白水,
隻謹慎著我雙雙的腳步,
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
打上深深的腳印。
心香一瓣
“將來的固然重要,因為有跨到那裏的一天;但現在的至少與將來的一樣重要,因為已經踏在腳底下了。”現在同未來一樣重要,該經曆的事情總是要經曆,凡事總是寄希望於遙遠的未來,不從現在做起,就會貽誤了美好的時機。
萬事不等人,珍重現在,才能不給未來留下遺憾和悲歎。
路就在腳下,腳踏實地,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成功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