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毓方
假設任你選擇一種職業,你打算幹什麼?美國人的回答充分顯示了幹一行厭一行。一位軍界要人說:“去鄉間開一個雜貨店。”一位女部長說:
“到哥斯達黎加的濱海遊覽區開一家旅館。”一位市長說:“改行當攝影記者。”而一位勞工部部長說:“出任一家冰激淩公司的總經理。”
假設有來世,你打算作何選擇?日本有一百多位商人接受測試,回答可說是五花八門,盡其想象。其中,表示繼續從商的很少,大部分人願意當藝術家或學者,有男士說想投胎為女子,有人說甘願退出人的世界化為植物,甚至有人說願意變為一隻狗。
我覺得這試驗很有噱頭,於是作東施效顰。一日,拜訪作家諶容,趁便問:“假設時光倒流,您會不會重新選擇?”諶女士其時正在戒煙,她一邊嗑瓜子,一邊說:“我想這沒什麼好選擇,我就是喜歡寫作。”
又一日,看望學者金克木。當著金老的麵,我什麼也沒提,隻是漫無邊際地閑聊。回家後,給金老撥了個電話。金老在電話那頭笑了。他說:“花非花,霧非霧,美國人、日本人怎麼說,我不管,反正永遠當不了真。你要我說嗎?一定要?我的答複隻能是——哈哈哈哈!”
隨後,我或用電話直接征詢,或借助朋友的幫忙,在周圍廣為撒網。測驗的結果是——劇作家吳祖光、畫家吳冠中與法國文學專家羅大岡全都笑而不答。
北大中文係著名教授袁行霈則說:“來世,肯定地說,我還想教書。”
中國市長協會負責人陶斯亮輕盈地一笑:“要有來世,我就學音樂。”
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對今生的選擇十分自負:
“音樂是一種深入靈魂超越國界的語言,我不想改弦易轍。”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教授鄭君裏搖了搖頭:
“知識分子還是要當的,但不想再搞工程方麵的研究,可以搞文學、社會科學。為什麼?工程方麵涉及的人太多,難以出成果。”
作家袁鷹:“繼續當編輯,我覺得這差事很美……”
作家藍翎:“這個問題我如此回答你:我最初的願望是學英語,我的後輩都是工程技術人員。”
詩人牛漢:“這輩子由於種種原因,沒寫出大名堂,壯誌未酬,遺憾哪遺憾!因此,下一輩子還是要寫詩,下兩輩子下三輩子也還是要寫詩!”
雕塑家鄭於鶴:“我是搞造型藝術的,我覺得幾十年間根本不夠,若有可能,我想二百年三百年地連續搞,也許能做出點成績。”
書法家徐楚德:“我嘛,來生還是寫字,既可躲進小樓成一統,避免外界幹擾,又有成就感。”
經濟學家管益忻:“那我就要考慮怎樣在陸地和地球之外重建人類的家園了。”
作家蔣子龍:“下輩子我想做一隻鳥。天空多幹淨,鳥兒多自由,它既可以高飛,也可以享受地麵,可以走、跑、停,還可以演唱。”
作家石英:“若有可能,下輩子當個隱士,怎樣?”
最後,我又撥通了學者季羨林的電話。不久前曾經登門求教,季老贈了我五本書,我講了一些讀後感,末了小心翼翼地探問:“假設有來世,先生……”季老答:“你別問,我不相信有來世。”我連忙申明:“這僅僅是假設,假設……”季老沒吱聲,也許是沒弄明白我的意思,也許是覺著不值得回答。
燈下翻閱季老贈我的散文集《賦得永久的悔》,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一文篇尾,不期覓得現成的答案。季老在講了過去七八十年中的酸甜苦辣後,筆鋒一轉說:“我從來不相信什麼輪回轉生。現在,如果讓我相信一回的話,我就恭肅虔誠禱祝造化小兒,下一輩子無論如何也別再撥弄我,千萬別再把我撥弄成知識分子。”
心香一瓣
“假如重新選擇,你會選擇幹什麼?”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都曾經在心底尋找過答案,隻不過我們都知道那是一種不現實的設想,人生沒有“假如”。
文中,作者詢問了各行業的名人,不管他們是笑而不答,還是痛快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至少表明他們都對自己的人生認真思考過。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認真地對待了自己的人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愛好的職業也不同,但敬業精神和淡薄名利的品質永遠是寶貴的。
花無百日紅,人無常少年。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則人生可以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