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根計劃》是對非斯決議的攬局
我們再回到裏根總統時期美國推行的中東方針話題上來。前麵已經談到,美國政策的收緊發生在以下背景中:美國拒絕與蘇聯緩和緊張關係,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但是,值得注意的卻是另外一點:裏根時期,美國的中東政策收緊恰好與阿拉伯方麵采取的積極步驟在時間上相互吻合,其中包括巴勒斯坦人逐漸地但相當明晰地脫離原先選擇的同以色列進行武裝鬥爭的路線。如果認為華盛頓是在未發現這種變化情況下行事,那是不對的。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華盛頓是否促進了該進程的發展。
根據已有材料,華盛頓通過與它親近的阿拉伯國家事先得知,1982年貝魯特封鎖被解除後,在非斯召開的第二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將確定阿拉伯的建設性立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駐聯合國代表特裏薩對我說,在聯合國範圍內,大家早在該決議通過之前兩星期就知道了非斯計劃,因此有充分證據認為,美國政府早已知道這個計劃。可見,在該決議獲得非斯阿拉伯峰會通過前一周,美國公布的《裏根計劃》與非斯計劃步調並不“一致”。非斯決議呼籲關注阿拉伯方麵的政治努力,同時向以色列表明態度:它在黎巴嫩的行為走過了頭。這個決議根本就沒有顧及到美國在該地區的整體利益。
非斯決議規定,以色列軍隊從1967年占領的阿拉伯領土上撤出(這樣一來,以色列剩下的領土就是通過1948年阿拉伯一以色列戰爭連接起來的部分),宣布清除以色列1967年以後在所占領土上修建的猶太人定居點,對那些拒絕返回出生地的巴勒斯坦難民作出補償(也就是說,會出現這種可能性:補償可能導致願意返回現在已歸以色列人經營的土地的巴勒斯坦人數將大大減少)。非斯決議還規定,在聯合國監督下,以色列在幾個月的過渡期內歸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組建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可以理解為: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因為這裏隻字未提把耶路撒冷從以色列部分區分出來,也沒有提到給耶路撒冷以特殊的國際地位),聯合國安理會為該地區的所有國家提供和平擔保(可以理解為:也為以色列提供和平擔保。就是說,暫時以間接的方式承認了以色列,但相當有限度),聯合國安理會可以確保該計劃得到實施。
事實上,盡管該決議規定在被占領土上清除以色列猶太人定居點,但是,中東問題專家對此的理解是:在談判期間,本可以修改的綱領會進一步具體化並有所變動。
而同步的《裏根計劃》包含了以下建議: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與約旦以某種協會的方式實行“自治”(實際上就是拒絕組建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在這些領土上停止修建新的以色列猶太人定居點(但同時對那些已經建成的定居點的命運問題敞開了口子,當時這樣的定居點有上百個。約翰遜任總統主政時,1967年以前修建的猶太人定居點被宣布為“合法定居點”)。
有一位知名的美國評論員叫蓋爾布,他非常清晰地描繪了《裏根計劃》表現出來的裏根戰略。他援引美國政府代表的話寫道,裏根的目的是“使溫和的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相信:要不就現在,要不就永遠不,要不就承認以色列並為侯賽因國王開綠燈就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舉行談判(與以色列談判——作者注),要不就與這些領土實際占有者以色列的未來發生衝突。”以色列反對阿拉伯在非斯通過的計劃。貝京一沙龍領導集團甚至還反對《裏根計劃》,因為,該計劃直截了當而且公開地不支持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問題上的立場。同時,作為反對黨的工黨卻支持《裏根計劃》中的“某些積極因素”。以色列報刊上出現了對此問題的評論,強調裏根倡議與以色列的《阿隆規劃》有相似之處。該規劃是工黨在以色列占領領土的前途問題上的綱領性文件。它規定,通過在約旦河沿岸15公裏地帶(以色列的軍隊邊界線)部署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已移交給約旦“行政管轄”的區域上的其他“據點”,也以部署以色列軍隊的方式來確保以色列在軍事上控製該地區。
1983年1月,我有機會來到美國,會見了美國負責中東問題的國務卿助理維利奧基斯。當我問及,他如何看待《裏根計劃》的具體實施機製時,維利奧基斯回答說:“需要啟動與約旦及相關國家的談判,該談判的邏輯本身就會發揮作用。”
“對不起,請問您認為在什麼樣的框架內舉行談判?為了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組建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政府’,同時保留以色列對該地區的監控權,您會請約旦成為談判的主角嗎?或者您指的是另外的什麼意思?”
維利奧基斯這位學術界的代表沒有給人留下“傳統人”的印象。“傳統”一詞是指站在國務院角度看問題的意思。他談吐輕鬆,觸及問題時不轉彎抹角,而是直截了當,努力使談話內容富有概念色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維利奧基斯還是選擇了回避答複我提出的問題。
在與維利奧基斯的談話中,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實際上也沒有獲得答案:《裏根計劃》是否意味著,美國呼籲在現階段研究被占領土“最終命運”,或者說,問題僅涉及到針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過渡期的談判?
我在美國逗留期間,腦海裏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裏根政府完全拒絕了聯合國第242號決議所確定的最終調解目的。
美國在“擁抱中”給以色列施壓
但是,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也並非鐵板一塊。廣泛流行的陳規陋習是:以色列利用其在美國的院外遊說集團,有效控製了美國的中東政策。這種情況發生過不止一次,但都不是發生在這種影響與美國領導人和美國大財閥的利益發生衝突之時。在裏根總統任期內,情況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