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對伊拉克采取了軍事行動,中東局勢便發生了一個最為顯著的變化:伊朗成為了地區大國。老布什和思考克羅夫特(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其撰寫的書中談道,正是因為要力求避免局勢發生這種根本性轉變,美國才作出決定,美國軍隊在科威特挫敗伊拉克軍隊後不向巴格達進軍,不直接推翻薩達姆·侯賽因政權。小布什沒有模仿自己父親的做法,較少顧及維持“伊拉克一伊朗平衡”問題。
局勢的改變具有兩個主要特點。首先,“什葉派因素”得到了強化並變得活躍。在許多阿拉伯國家,特別是在伊拉克、黎巴嫩、波斯灣等國,什葉派占居民的大多數,伊朗對什葉派擁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力在自己的政策中可資利用。其次,伊朗在核領域的研發活動空前活躍,這引起了人們的懷疑,它可能在秘密研製核武器。
伊朗核問題:兩個出路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關心伊朗擁有核武器問題。
伊朗在研製核武器方麵有所突破,這會破壞核不擴散條約,為許多國家研製核武器打開大門,其中包括卷入到中東地區衝突的國家,還會在世界範圍內形成性質完全不同的極具危險性的局麵。這還不是最壞的形勢,更加可怕的是,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國際恐怖組織可能會比較容易獲得核武器。
如果把伊朗研製核武器的前景與其最高領導人多次喊出“把以色列從世界地圖上抹去”的口號結合起來看,就孕育著更加危險的武裝衝突。
這一切危險都明擺在那裏。不過,現在伊朗局勢的複雜性還在於,它矢口否認自己想越過和平利用核能計劃的界限,宣稱無論如何也不會破壞核武器不擴散條約,並表示不想放棄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麵所允許的核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濃縮鈾活動,如同世界上60多個國家已經從事這類活動一樣。
今天,伊朗已經展示了它有能力獨立完成核燃料提取步驟的所有工序,其中包括濃縮鈾活動。根據權威專家的意見,如果伊朗政府繼續推進核武器研製工作,那麼它還需要2—5年時間才能研製出來核武器,顯然,它離擁有核武器的日子不遠了。我之所以加上“如果”二字,是因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德黑蘭作出了研製核武器的政治決定,盡管在技術層麵上這種可能性已經顯現。
要解決上述複雜問題,目前已知的途徑有兩種:第一種途徑,對伊朗的要求升級,直至動用武力。轟炸伊朗——其結果現在就可以準確無誤地預測到,這會導致恐怖主義的活躍和反美浪潮的高漲,特別是在穆斯林國家。而如果走得再遠一點,采取地麵軍事行動,那麼美國是否能夠承受住第二個、也是繼伊拉克之後最猛烈的“一擊”?
第二種途徑是由俄羅斯和中國提出的,其他許多國家對此也抱有好感,即尋求政治解決。為了消除人們對伊朗正在實施的軍事核計劃的懷疑,俄羅斯提議,在俄羅斯領土上建造一個濃縮鈾加工中心,為伊朗提供和平利用核能的濃縮鈾。俄羅斯甚至還表示,準備幫助在伊朗的布什爾核電站提供核燃料,條件是,“伊朗將使用後的核燃料運回俄羅斯”。伊朗對此表示了讚同。至於談到在俄羅斯領土上進行濃縮鈾加工問題,伊朗秉持的立場是:既不表示讚同也不表示反對。
還有一個解決問題的萬全途徑。弗·普京提出,可以在公認的核大國領土上建立濃縮鈾加工中心,為那些實施和平利用核能而非研製核武器的國家提供核燃料。如果這個加工網絡建立起來,那麼伊朗就可以在共同基礎上絲毫“不失顏麵地”利用這些核燃料。可以繼續進行旨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實行更加嚴格核查的談判,該機構的國際公認專家可以決定嚴格核查的合理程度。
美國試圖給俄羅斯施壓
伊朗的核問題剛一擺到重要位置,華盛頓便開始組織宣傳機器,指責俄羅斯幫助伊朗研製核武器,向它提供所需的技術手段。在兩國所有接觸中,不管是官方還是非官方接觸,美國人都向俄羅斯方麵出示一個清單,上麵標注著俄羅斯一些公司和研究所地址,似乎這些機構參與了伊朗核武器的研製活動。這個名單並非空穴來風。它實際上是一字不落地複製了1997年的一份名單,也就是在我訪問以色列期間以色列人給我看的那份。該名單粗製濫造,簡直就不足為信,因為上麵羅列出一些壓根就與核武器研製和伊朗沒有任何關係的機構,其中包括一些高等院校的物理係。甚至還出現了更加滑稽可笑的事:名單上標注的一個機構地址居然是大學生宿舍。為了再次證實美國的這些指責毫無根據、荒謬可笑,我們向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進行了詢問,或許在參與核武器研製的俄羅斯公民中有人以個人名義去了伊朗?得到的回答完全令人信服,該領域的俄羅斯人中沒有一位去伊朗。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不能排除俄羅斯學者、工程師出訪過其他一些國家,不過沒有任何資料表明,這些人參與了伊朗核武器研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