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位教育專家的話確是事實,因為我本人也花費了多年時間,希望找到一本可以操作、實用有效的人際關係手冊。

既然類似的書籍目前還未問世,我就試著自己寫了一本在我講習班的課程中使用的書,也就是你手中的這本書。我衷心地希望你能喜歡它。

為撰寫這本書做準備,我認真閱讀了我能找到的、與之相關的所有資料。包括報紙上的專欄、雜誌中的文章、家庭法庭的記錄,以及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多種知名著述。此外,我還雇用了一位訓練有素的人專門負責這方麵的研究和探索。他前後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在各個不同的圖書館裏查閱我所遺漏的每一點線索,細細梳理卷帙浩繁的心理學專集,悉心查找可稱數不勝數的雜誌文章,在無數名人傳記中上下求索,意圖探知各個時代的偉人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我們讀遍名人傳記,研究了從朱利斯·愷撒到托馬斯·愛迪生各時代全部偉人的生平紀事。現在回想起來,僅西奧多·羅斯福一人的傳記,我們就翻閱過100多本。我們下定決心,毫不吝惜時間和金錢,在古往今來各個時代中,任何一個人用過的任何一種方法,隻要是有關如何贏得友誼和影響他人的切實有效意見,我們都一條不落地找出來。

我自己還曾親身拜訪過數十位成功人士,其中有些人已經聞名世界——發明家如馬可尼和愛迪生;政治領袖如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詹姆斯·弗雷;商界精英如歐文·楊;影視明星如克拉克·蓋博和瑪麗·畢克馥;探險家如馬丁·約翰遜等等——盡可能地從與這些人的接觸中,探知他們所秉持的為人處世之道。

根據上述這些資料,我撰寫了一篇簡短的講話稿,並將它命名為《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剛剛我說它短,起初這篇文章的確很短,但我很快擴展了它的內容,如今它已經是一篇長達1小時30分鍾的長篇演講詞了。多年以來,我每個季度都會在紐約“卡耐基研究院”的課程中,為成年學員們發表這篇演講。

我向成年人演講,同時也鼓勵他們勇敢地走出去,在各自的工作和社交中實踐我所講的內容,然後回到課堂上來,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所取得的成就。這是一項多麼有趣的課題啊!那些渴望自我完善的男女學員們,為這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實驗室而深深著迷——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為成年人開設的、用於人際關係研究的實驗室。

本書的寫作過程同樣與眾不同,它並非如普通書籍那樣產生於詞彙的積累,而是像一個孩子一般逐漸成長起來。它是吸納了成百上千人的實踐經驗,從嶄新的人際關係實驗室中生長發育、逐漸擴充而成的。

在多年前的起步階段,我們隻是把一係列的規則印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卡片上;一個季度以後,我們就需要一張比較大的卡片來印刷;隨後發展成一本小冊子,再往後就形成了一套小書。在每一次改進中,它的篇幅和內容都進行了擴大和充實。直到今天,經過15年試驗與研究的積累,終於寫成了你手中的這本書。

書中提到的種種規則,決不是單純的理論或憑空臆測,它們就像魔法那樣神奇有效。或許聽起來覺得難以置信,可是我的確親眼見證,許多人正是由於應用了這些規律和原則,而使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裏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有一次,一位擁有314名員工的老板,參加了一期講習班的培訓。這個人多年以來,一直不加節製且毫無顧忌地驅使、批評和苛責手下的員工們,至於親切、讚賞和鼓勵的詞彙,從來沒有在他的話中出現過。在他學習完這部書中討論過的各項原則之後,這位冷麵老板的人生觀有了極大的轉變。今天,他的企業中洋溢著前所未有的忠誠、熱忱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曾經的314個“仇敵”,變成了314個“朋友”。這位老板在一次課堂演講中不無得意地說道:“以前我到公司裏視察的時候,根本沒有人理睬我,那些員工一看見我走近,馬上就把臉轉到另外一邊去了。可是如今他們都成了我的朋友,甚至就連外麵守門的,都喊著我的名字和我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