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氏說】
“前後之相隨”、“長短之相形”,推而廣之,萬物之理皆然也,不必更言其餘。然老子為書,比其餘諸子已為簡要也,其於核見人情,尤為精爾,非莊周、慎道之倫可擬。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富貴貧賤說】
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此古人之所歎也。惟不思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庶幾乎!富貴易安而患於難守,貧賤難處而患於易奪。居富貴而能守者周公也,在貧賤而能久者顏回也。然為顏回者易,為周公者難也。君子、小人之用心常異趣,於此見之。小人莫不欲富貴而不知所以守,是趣禍罪而惟恐不及也。君子莫不安於貧賤,為小人者不閔則笑,是閔笑人之不舍其所樂而趨於禍罪也。其為大趣相反如此,則其所為,不得不事事異也。故與小人共事者難於和同,凡事不和同則不濟。古之君子有用權以合正者,為至難也。若其事君之忠主於誠信,有欲濟其事,顧不害其正,亦有用權之助者,此可以理得,難以言傳。孔子所以置而不論也。推誠以接物,有害其身者,仁人不悔也,所謂殺身以成仁。然其所濟者遠矣,非常情之可企至也。
【鍾莛說】
甲問於乙曰:“鑄銅為鍾,削木為莛,以莛叩鍾,則鏗然而鳴,然則聲在木乎?在銅乎?”乙曰:“以莛叩垣牆則不鳴,叩鍾則鳴,是聲在銅。”甲曰:“以莛叩錢,積則不鳴,聲果在銅乎?”乙曰:“錢積實,鍾虛中,是聲在虛器之中。”甲曰:“以木若泥為鍾則無聲,聲果在虛器之中乎?”
【駟不及舌說】
欲雲“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論語》所謂“駟不及舌”也。若較其理,即俗諺為是。然則泥古之士,學者患之也。
【學書靜中至樂說】
有暇即學書,非以求藝之精,直勝勞心於他事爾。以此知不寓心於物者,真所謂至人也;寓於有益者,君子也;寓於伐性汩情而為害者,愚惑之人也。學書不能不勞,獨不害情性耳,要得靜中之樂者惟此耳。
【夏日學書說】
夏日之長,飽食難過,不自知愧,但思所以寓心而銷晝暑者。惟據案作字,殊不為勞。當其揮翰若飛,手不能止,雖驚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顧也。古人流愛,信有之矣。字未至於工,尚已如此,使其樂之不厭,未有不至於工者。使其遂至於工,可以樂而不厭,不必取悅當時之人,垂名於後世,要於自適而已。嘉七年正月九日補空。
【學書自成家說】
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其模仿他人謂之奴書。安昌侯張禹曰:“書必博見,然後識其真偽。”餘實見書之未博者。廬陵歐陽修嘉二年十一月冬至日。
【李白杜甫詩優劣說】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籬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此常言也。至於“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然後見其橫放,其所以警動千古者,固不在此也。杜甫於白得其一節,而精強過之。至於天才自放,非甫可到也。
【薛道衡王維詩說】
“空梁落燕泥”未為絕警,而楊廣不與薛道衡解仇於泉下,豈荒煬所趣止於此邪?“大風”、“飛雲”信是英雄之語也,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終非己有,又何必區區於竊攘哉!
【峽州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