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蒙古國]巴·拉哈巴蘇榮
媽媽臨產的呻吟中
百花花瓣飄然落地
我降生的啼哭中
千種花蕾欣然綻放。
世界不曾因我的降生
增添分量
但我無疑是一個加數
我是
天與地的孩子
回憶與明天的鏈條
歌聲與淚水的河床
生死間的存在
光和影的整體
磨盡自己
終歸鋒利對方的
青色磨刀石的碎塊
我是
原地循環的晝夜
圍繞太陽旋轉的
大地君主
懷抱我而裂開的大地傷口
被太陽金絲縫合的時候
我是減數。
1979年
紅顏
你降臨的聲音驚動山梁的
那日晨陽
消融在你的臉頰
我的紅顏佳人
太陽是否從你的左臉升起
輾轉到你的右臉降落
你那安詳的眼神實在迷人
長長的睫毛猶如美麗的黑斑蝴蝶
在罪惡的牙齒未及的蘋果上忽閃。
每當凝視你的臉
眼睛會升溫。
每當遠離你
夢裏都是你。
你緋紅的臉頰真美麗
被我內心飛出的歌聲
陶醉的褐斑小鹿
已迷失在心靈的濃霧中。
你已擁有相攜一生的伴侶
不能在你臉頰的紅韻中,
不能與之相伴人生又如何!
即使在世事蒼茫中擦肩而過
即使此生不再相遇
隻要能在夢中相見就足矣!
1980年
安魂曲
——獻給慈母
我采集了鮮花
想鋪在
您雪白的腳踝下
我從使您心情舒暢的綠野上
賜萬物以清爽的雲影下
我不在時也能聽到我歌聲的
縱情流淌的溪水邊
采集了鮮花。
我流著淚
采集了花朵
采集了悲戚之淚水
滴落的
每一朵花。
想要給您鋪開鮮花
莫說一個夏季的花朵啊
一個世紀的花朵也不夠。
我美麗的額吉啊
鬢角還無一絲白發的母親!
我哭您
消逝在
塵世的真與永恒的
夜晚之間。
我哭您
消失在
星星飛逝的
死亡風暴中。
我欣慰
您融入了千萬種植物的根
迎著朝陽生長。
我欣慰
您化作靜靜的黎明纖塵不染的啟明星
閃爍在所有起始之前。
額吉啊
您是訣別的化石之音
您是冷凝的乳汁之熱
額吉啊
我是您生命的延續。
1971年
原載2009年2月7日
她們一生為女性自由而寫作
許麗菁
第二性
亞裏士多德說,女性之為女性是由於某種優良品質的缺乏。畢達哥拉斯也認為,世上善的法則創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惡的法則創造了混亂、黑暗和女人。所以叔本華告訴我們:女性是第二性的,第二性即女人在任何方麵都次於男性,若對她們表示崇敬是極端荒謬的。
作為一個智性女人,弗吉妮亞·伍爾芙當然不願意接受這種第二性的地位,尤其厭惡她母親所扮演的“房中天使”一類的女性,羞怯、純潔、優雅,這一直困擾著她的創作,讓她懊惱憤怒,但她自己總是不知不覺又扮演著“房中天使”的角色。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她這樣描述同時代的女性:“她對婚姻的顧慮影響著她的言語、思想和行為。”這種女性甘願做第二性,並把對抗看做是愚蠢的錯誤,這是一群被父權規範所造就出的女性。波伏娃發現男人所謂的“女性氣質”是輕浮、幼稚、軟弱和無責任感,會烹飪、縫紉和持家,以及懂得怎樣保養容貌,怎樣顯得端莊,這其實和伍爾芙所言的“房中天使”並無二致。而相反的氣質,譬如過分的有膽量,過分有文化知識,過分有個性,或者過分聰明都會把男人嚇跑。
波伏娃的《名士風流》中的安娜,雖不是典型的“房中天使”,卻也是一位傳統的知識女性,她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分析大夫,一直在職業和家庭的正常軌道上習慣地運行。她比較少自我意識和冒險性,主要是在丈夫的活動框架內工作。不過在戰後時期,安娜身上產生了與原來完全反向的自我個性的覺醒,婚外情幾乎使她滑出原來的生活軌道與心理軌道。而另一個既無事業又無獨立經濟能力的戀愛中的女人波爾,最終還是囿於傳統把整個生活獻給了愛情,她在否定他人自由的同時,也使得自己失去了重心,最終導致精神崩潰。在波伏娃那裏,想要自己自由也就是想要他人自由,自由也意味著令人畏懼的責任,逃避自由也是在逃避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