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不斷。藍山縣全縣醫療糾紛每年都在百次以上。其中2009年的一次醫療糾紛險些釀成群體事件,一個患低血鉀的肖姓病人在縣中心醫院治療死亡,醫患發生糾紛,縣中心醫院的護院隊與死亡病人的肖姓村民發生群體性鬥毆,導致三人重傷,數人輕傷。
老百姓對黨委、政府的滿意度降至冰點,2009年上半年的全省民調結果,藍山縣排全省128名,倒數第一。
這個倒數第一,給藍山縣領導班子前所未有的壓力。
醫改難,難在財政投入上。財政投入不是沒錢,而是政府沒底。到底要多少錢,醫療機構不會說,衛生部門不願說,財政部門說不準。老大難,老大難,一把手重視了就不難。爭取一把手重視要有毅力,有智慧,還要有藝術。
30.“醫改戰爭”
醫療行業的問題是單一的衛生問題還是複雜的社會問題,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工作是部門工作,還是縣委、政府的工作,這完全取決於書記、縣長的執政理念。
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改什麼,怎麼改,這也完全取決於縣領導班子的執政智慧和能力以及他們所領導的執政團隊的執行力。
“醫療衛生是人民健康的保障,健康是人民的幸福之基,民生之本!”魏湘江如此說。
2010年,藍山縣被湖南省醫療衛生體製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為第二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縣。這給藍山帶來了一個實施醫改的契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讓藍山縣有了解決醫療問題的可能。
中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是對基本藥物目錄製定、生產供應、采購配送、合理使用、價格管理、支付報銷、質量監管、監測評價等多個環節實施有效管理的製度。國家基本醫藥製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藥品供應保障體係,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用藥。
2009年8月18日,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9部委發布了《關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的實施意見》,這標誌著我國建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工作正式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除《實施意見》外,9部委還同時發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部分)》(2009版)。
根據規定,基本藥物是適應我國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國家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藥物,降低個人自付比例,用經濟手段引導廣大群眾首先使用基本藥物。
這個製度主要先由基層醫療機構開始執行。
2010年的全國兩會,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成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熱門話題,尤其談得最多的是各地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後出現的新情況。有的代表說,新醫改讓基層醫院的房子好了,設備有了,藥價降了,但醫生走了。有的委員說,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的基層醫療結構出現了“三無”現象,即:無藥可用,無病可看,無人看病。
此階段,大量的病人湧往縣級醫院,不但沒減輕群眾的醫療負擔,還出現了縣級醫院“累死”,鄉鎮衛生院“冷死”的情況。
在全國熱議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的背景下,藍山縣有了解決醫療衛生問題的“天時”。
但湖南第一批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的縣情況怎樣呢?
藍山縣是否有經驗可以借鑒?
實際情況是,湖南的情況也跟全國的一樣,就是省醫改辦試點的寧鄉縣的做法也沒有可推廣和借鑒的作用。而實施了的都是“三怨”多,滿意少,財政怨增加了投入,醫療機構怨減少了收入,老百姓怨看病就醫還不如從前。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無疑地方政府要增加投入,是把他當作一種負累,還是當作一種責任,這就檢驗念這個“民生經”的心是否虔誠了。
縣委書記魏湘江、縣長馮德校,兩個藍山的決策者,民生事業的直接責任人,他們思想高度一致,魏湘江在縣委常委擴大會一句“哪怕少上一個項目,也要確保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的投入”,擲地有聲,表明了藍山縣委、縣政府推進醫改的決心和誠心。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必須要進行五項配套改革,建立五項製度。即進行管理製度改革,建立公益性管理製度;進行藥品采購機製改革,建立新的藥品采購機製;進行財政投入體製改革,建立財政補償機製;進行分配製度改革,建立績效考核機製;進行人事製度改革,建立優勝劣汰、能進能出的用人機製。
“每一項配套改革,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要打贏醫改這場戰爭,必須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發揮好醫護人員主力軍和醫療衛生主戰場的作用。”縣長馮德校在一次講話中說。
經驗證明,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必須要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讓人民群眾健康有保障,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就要有一種辦法,讓人民群眾有病能看,有病有地方看,不感覺有負擔的去看,不讓小病拖成大病;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就要充分發揮醫療保險的作用,讓醫療保險分擔人民群眾大病的負擔。
概況起來,醫療保險有四個功能,為保險人支付醫療費用,引導醫療消費,促進建立分級醫療秩序,促進醫療費用上漲。前三個是積極作用,後一個是消極作用。新農合作為醫療保險的一種,並且是覆蓋人口最多的一個醫療保險,要發揮好作用,必須要加強新農合的管理和創新。使之發揮好積極作用,遏製消極作用。解決老百姓認為的新農合“打折”問題,讓老百姓從簡單、明了中享受政策的實惠。
這個衛生局長無法回答的問題,正是藍山縣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醫改工作涉及老百姓、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政府的利益,政府的目標最終要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來實現,因此醫改工作必須要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動參與,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出台的政策和舉措既要維護老百姓利益又要得到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擁護。”馮德校說。
他認為,首先要發揮好醫護人員主力軍和醫療衛生主戰場的作用。必須要發揮主動性,調動積極性,確保可持續性。
其次,要建立各級醫療機構的不同經費保障機製,合理確定醫生的待遇,提高醫生的社會地位,改革醫生的報酬獲取途徑,將醫生由找吃的“雞”變為供養的“神”,將醫生手中的筆由“找吃的爪子”變為驅病的“魔杖”。
要讓廣大醫護人員在改革中獲取政治上、經濟上的效益。同時要強化衛生主管部門的地位,發揮“一手托兩家”的作用。
藍山縣的領導班子和他們的決策團隊為這場戰爭望、聞、問、切。決定從新農合支付製度改革入手,產生“兩個倒逼”作用,倒逼醫療機構落實各項醫改措施,倒逼政府落實各項保障製度。
31.數字裏的“密碼”
吳友忠對一起公共衛生事件記憶猶新。
2009年出現了一種新的流感病毒。這種甲型HINI流感結合了導致禽流感和豬流感的病毒的特點,在短短幾周之內迅速傳播開來。全球的公共衛生機構都擔心一場致命的流行病即將來襲。有的評論家甚至警告說,可能會爆發大規模流感,類似於1918年在西班牙爆發的影響了5億人口並奪走數千萬人口的大規模流感。更糟糕的是,我們還沒有研發出對抗這種新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公共衛生專家能做的隻是減慢它傳播的速度。但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必須先知道這種流感出現在哪裏。
美國和所有其他國家一樣,都要求醫生在發現新型流感病例時告知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但由於人們可能患病多日實在受不了了才會去醫院,同時這個信息傳達回疾控中心也需要時間,因此,通告新流感病例時往往會有一兩周的延遲。而且,疾控中心每周隻進行一次數據彙總。然而,對於一種飛速傳播的疾病,信息滯後兩周的後果將是致命的。這種滯後導致公共衛生機構在疫情爆發的關鍵時期反而無所適從。
在甲型HINI流感爆發的幾周前,互聯網巨頭穀歌公司的工程師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它令公共衛生官員們和計算機科學家們感到震驚。文中解釋了穀歌為什麼能夠預測冬季流感的傳播:不僅是全美範圍的傳播,而且可以具體到特定的地區和州。
穀歌通過觀察人們在網上的搜索記錄來完成這個預測,而這種方法以前一直是被忽略的。穀歌保存了多年來所有的搜索記錄,而且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球超過30億條的搜索指令,如此龐大的數據資源足以支撐和幫助它完成這項工作。
這個案例給他啟示。
2010年9月,藍山縣委將任農業局長的吳友忠調任衛生局局長。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人事調動,這位藍山醫改的“人和”因素增加了力量。吳友忠此前擔任過鄉黨委書記,在從政之前有過六年鄉村醫生的經曆。
吳友忠履新衛生局局長後,到縣委書記魏湘江的辦公室彙報工作。魏湘江對吳友忠說,衛生工作主要抓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目前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處於關鍵時期,功堅階段,必須要有實際的措施和效果來取信於民。我們縣裏可以試行從新農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入手,先從鄉鎮衛生院做起,結合實施國家基本藥物製度,同時推進各項配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