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有沒有“資產階級文藝”?回答依然是沒有。資產階級製造時尚,製造票房價值,製造藝術品市場,說穿了,就是製造媚俗。媚俗把藝術變成體製,任何藝術落到這個大熔爐中,一律成為消費品,藝術品的優劣,則端看其“身價”如何。無論什麼作品,完全以交換價值來衡量,亦即法蘭克福學派所說的“全麵數量化”,其結果是變成“資產階級的非藝術”。所以馬爾羅有妙言雲:“資產階級社會有風格,但沒有資產階級風格。”
六
格林伯格認為,先鋒主義之所以高踞於低俗文化的大垃圾堆之上,而具有“優越的曆史意識”,完全因為它是無文化的社會中唯一的文化,並為這個除金錢外別無價值的社會提供唯一的價值。所以“先鋒詩人和藝術家實際上在模仿上帝,創造價值自我獨立的事物”。當代不少先鋒理論家認為資本主義早期(17、18世紀)藝術就成為自足,即不再依賴社會,浪漫主義就是一個自足的藝術運動。而先鋒主義正是試圖擊破這種“藝術自足體製”,使之與社會實踐相聯係的運動。參見畢爾格的《先鋒理論》。
為什麼先鋒文藝能有如此奇效?格林伯格認為:曆時地看,先鋒運動之前的運動隻能做到否定前人的理論,先鋒主義則能做到自我批判。共時地說,這個社會中隻有先鋒文藝和先鋒理論是自我批評的活動。靠著這種自我批評精神,它才取得了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導言》中所說的,對曆史及對自身的“客觀認識”。
這就是為什麼這位自命為社會主義者的年輕人,會用這樣奇異的話結束他的初啼之聲:
今天,我們不再等待必然來到的社會主義社會來創造新的文化。今天,我們期待社會主義(之勝利)是為了保存我們已有的真正的文化。
話很費解,細讀全文就可以明白,這是迄今為止先鋒主義的最自誇、最極端的藝術烏托邦宣言;先鋒文藝,不僅目前對抗著全民俗文藝,而且是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藝術。它是這個垂亡的社會中唯一有價值的藝術,而且隨著社會主義的勝利而成為唯一的藝術。
有人把先鋒理論家分成兩派:樂觀派與悲觀派。悲觀派包括布列東、巴爾特、阿多諾、德裏達等人,樂觀派包括布萊希特、本雅明等社會主義藝術學家。但樂觀者中最樂觀的,似乎是早年的格林伯格。
七
“不公平!”埃柯(umberto eco)這位符號學家兼作家出來說話了,“誰沒有看過007電影或聽一下流行音樂?”倒也是,不少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坦白承認自己耽讀武俠小說。
但是,埃柯接著說,當代大眾傳媒把一切文藝都定型化、標準化、靜止化、簡單化,就使事物的複雜性和變易可能全部消失。要破解傳媒的魔法,其實也很簡單:隻要不承認這些消遣物為藝術即可。這樣,偶爾對俗文藝喝彩一下也不妨。
問題是誰來判別?隻有先鋒批評家。先鋒主義是一種緊緊依附於理論之上的文藝。瓦雷裏曾說,古典主義作家“寫作時總覺得批評家在旁邊”;先鋒文藝,可以說完全是麵對批評家寫的。
於是先鋒理論不僅是先鋒文藝的辯護士,也是先鋒文藝的先決條件,是先鋒文藝借以產生的基礎。二者結合,先鋒主義就成為社會的文化反對派。用阿多諾的話來說,它不再需要與社會交流,相反,它抵抗社會。
八
破壞這理想圖景的,是資本主義極強的消化吸納能力,它有本領化解(neutralize)大部分抗議之聲。不僅如此,馬爾庫塞甚至認為“消解改造社會之衝動,與藝術在資產階級主體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先鋒藝術被化解的過程,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化解其他反抗力量的模式或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