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堂課 會講故事,成就大事(1 / 3)

講故事,是用最通俗、淺顯的方式,來表達深刻的道理。

毛主席是講故事的大師。例如,當我黨將要奪取全國政權時,他向全黨講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當奪取全國政權進入決戰階段時,他講了項羽的故事,教育全黨要“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些對勝利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海爾的張瑞敏是講故事的高手。中國人了解海爾,大多是通過“洗土豆的洗衣機”、“廠長用大錘砸不合格的電冰箱”、“海爾模式激活休克魚”等等故事了解的。這些故事,最先都是張瑞敏講出來的。

鳳凰衛視老總劉長樂是個講故事的老手。據說,美國進攻伊拉克後,鳳凰衛視“編”了個故事:美國總統下達攻擊命令前問他的新聞官:中國的鳳凰衛視直播嗎?這故事真實與否沒有人深究,但由此可以看出鳳凰的實力。

還有很多很會講故事的高手,比如聯想的柳傳誌、蒙牛的牛根生、新東方的俞敏洪、阿裏巴巴的馬雲等等。

講故事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招了。當年可口可樂還小本經營地賣糖漿水的時候,故事可多了去了。怎麼湊的本、怎麼配的藥、怎麼分的股份……在當時看來,和別的小企業沒什麼不同。後來可口可樂大發了,整出一本發家史來,還成為暢銷書,這比做廣告可合算多了。

為什麼成就大事的人都善於講故事呢?因為通過故事的形式,更容易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思想和原則,從而助你一臂之力。

你想讓自己成就一番事業嗎?你想通過口才來“投資”未來嗎?那就讓自己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高手吧!

每一個人其實都可以成為一個講故事的高手甚至大師。如果你覺得自己在講故事上還不夠好,技法上還不夠純熟,這堂課應該能幫助得到你。學會講故事吧,因為它是讓你獲得更多機會、肯定和感情的捷徑。

第1節 還有比真實故事更能打動人的嗎

1939年10月,羅斯福總統和他的私人顧問薩克斯進行了一次頗具曆史意義的交談。

薩克斯是受到愛因斯坦等多位科學家的委托而來,他的目的是勸說總統對原子能研究提起重視。

薩克斯深知這次談話的意義重大,於是一見麵就先向羅斯福總統展示了愛因斯坦的長信,又談了多位科學家對核裂變發現的備忘錄。為了把事情講清楚,薩克斯特意把科學家們的意見、專業名詞、重要性都講了出來,希望能立即得到總統的重視。

因為此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一個月的時候,薩克斯越說越急切,極想說服總統,可效果卻適得其反,羅斯福越聽越糊塗,似乎根本沒意識此事到底有多麼嚴重的影響。

薩克斯說得聲嘶力竭,羅斯福卻隻是說:“這些都很有趣,不過政府若現在就幹預此事似乎為時過早。”

這些話像是一盆冷水,澆滅了薩克斯的熱情,他垂頭喪氣地打算辭別。羅斯福總統見他這般模樣,覺得有些對不住這位老朋友,就邀請他第二天共進早餐。

又一次機會擺在麵前,薩克斯整夜未眠,苦苦思索說服總統的辦法。

第二天早上,薩克斯與羅斯福總統坐在餐桌旁。羅斯福見他還是一副很想說服自己的樣子,就說:“今天別和我談愛因斯坦的信,也別談科學家們的看法,一句也別談,隻是吃早飯,好嗎?”

薩克斯放下手中的咖啡杯,看了總統一眼,說:“那我就來講個曆史故事吧!英法戰爭時期,拿破侖在歐洲大陸上的優勢在海上戰爭中卻蕩然無存。這個時候有位叫富爾頓的發明家找到了拿破侖,建議他把戰艦上的桅杆砍斷,撤去風帆,改用蒸汽機,用鐵板換下木板。但拿破侖覺得船沒有帆是不能走的,鐵板換下木板船就會沉到海底去,所以認為富爾頓一定是個瘋子,就把他轟了出去。”

薩克斯頓了片刻,繼續說:“如果拿破侖當時能采納富爾頓的建議,那麼十九世紀的曆史就要重寫了。”

薩克斯講完故事後,用深沉的目光注視著羅斯福總統,而羅斯福已陷入了沉思。

時間似乎停止了幾分鍾,然後羅斯福站起身來取出一瓶拿破侖時代的白蘭地,斟了滿滿一杯遞給薩克斯,說:“你贏了!”

薩克斯頓時老淚縱橫。

薩克斯給羅斯福總統講的這個故事,幫助美國翻開了原子彈製造曆史的第一頁。

如果不是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那些關於核裂變的專業術語根本無法讓羅斯福理解;如果不是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能薩克斯根本無法說服學法律出身的羅斯福總統。

正如同為美國總統的裏根所說的:“用故事或比喻誠誠懇懇地表達心意,要比用枯燥的事實或科學原理更能打動聽眾。”

拿故事打比方

在談話和演講中,故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打比方”。不方便直說的時候,講個故事就能讓對方明白你的用意;不容易講明白的時候,講個故事就能帶給人深刻的共鳴。這是因為故事本身的輕鬆讓人容易接受,故事帶來的話題令人深化思考。

1992年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環同誌講了一個故事:

“我到神農架的一個縣考察,縣長說現在方向都明確了,就是要實實在在地幹,山區底子差,要真正富起來更需要實實在在地幹,不能說空話。他就講了這麼個例子:湖北神農架地區野豬糟蹋莊稼厲害,群眾叫苦不迭,為此,鄉村組織民兵巡邏驅趕,花費了很多人力。後來有人想了一個‘高招’,用錄音機錄上獅、虎的吼聲和人聲、槍聲,用高音喇叭播放。開始果然有效。幾天後,野豬試探著往莊稼地裏湊,並用身子靠了靠綁喇叭的杆子,發現仍然隻是叫喊而沒動作,於是,甩開嘴巴,把綁喇叭的杆子給打倒了。當地人說,說空話、唱高調連野豬都騙不了!”

這個故事講完,所有人都笑了,並為李瑞環同誌的講話熱烈鼓掌。

故事精彩,總結到位,呼籲有力,使得這個故事在整體講話中格外突出。這樣生動有趣又能闡述深刻道理的故事,用在發言中寓意明確,直扣“反對講空話”的主題,達到了用故事打比方得到聽眾認可與思考的目的。

這個故事不僅在會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後來還被收錄到李瑞環同誌的《學哲學 用哲學》一書中,被諸多讀者奉為書中講話收錄的神來之筆。

好故事要有“三道彎”

故事都要有情節,什麼樣的情節最動人?曲折的情節。

什麼樣的情節才算是曲折的呢?我們來講個非常直觀的例子。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灰姑娘》的故事,也許看的是電影版,也許看的是連環畫,但看過的人都必定記得其中的重要情節。

灰姑娘雖然美麗善良,卻沒有平順的人生,母親早逝,從小被後母和兩個姐姐虐待。她也並非一開始就光彩奪目,是得到了仙女的幫助才有了漂亮的衣裙來打扮自己,才有了在舞會上驚豔全場的機會。

王子和美麗的灰姑娘在舞會上相識,王子對灰姑娘一見鍾情,整夜都隻和她一個人跳舞,但他們並沒有就這樣簡單地“幸福地生活下去”,而是開始了一段尋找的曆程。

王子先是去追逃跑的灰姑娘,沒有追到;王子在半路上撿到一隻水晶鞋,就拿著水晶鞋去讓全城的姑娘來試穿,希望找到灰姑娘;水晶鞋被大姐試穿,大姐削掉腳趾頭穿進去,被識破了;水晶鞋被二姐試穿,二姐削掉腳後跟穿進去,又被識破了……

這樣的幾段轉折以後,灰姑娘這才在作者的安排下不緊不慢地再次出場,穿上自己的水晶鞋,與王子一起回到王宮,完成了那個“幸福地生活下去”的經典結局。

如果灰姑娘本身就是富家小姐,生活平順,你還會對她抱有同情麼?恐怕不會。如果王子一見到灰姑娘就無風無浪地娶了她,那麼這個童話還會成為經典麼?恐怕也不會。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節曲折是讓故事動人的重要條件。試著把直線的情節講成曲折的吧,你講的故事將更容易打動人心。例如你要講一個人的成功曆程,不妨把他遇到的困難講出來;你要講一對佳偶的結合,不妨把他們相識的場麵講出來;你要講一件事情,不妨把推動這件事發生的周邊因素講出來。

把“彎”講出來,情節自然就動人了,故事自然就好聽了。

細節打動人心

建築學家梁思成應邀去做一個關於古建築修複的學術報告。

演講一開始,梁思成就說:“我本來是個‘無齒之徒’。”

眾人聽了,都以為梁先生說的是“無恥之徒”,故均覺得很奇怪。

這時候,梁思成不緊不慢地說:“我的牙齒都沒有了,後來安上了假牙,因為我的牙醫心細,沒有把我的假牙搞成純白的,而是故意有點黃,所以大家都看不出來我是戴假牙的,這就是‘整舊如舊’,我們搞古建築修複也要這樣,不能煥然一新。”

講到這裏,台下掌聲雷動。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處理得越好,就越容易取得成功。講故事也是如此。

梁思成把自己“假牙故意做得有點黃”這樣的瑣碎事情當做故事講出來,是為了用這個細節來說明古建築修複上要同樣做到“整舊如舊”。這樣的細節是生活化的,比任何大話都要親切;這樣的細節是具體的,比任何空話都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