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堂課 迂回戰術助你當“常勝將軍”(1 / 3)

這是個發生在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的愛情故事:

這段愛情並非發生在大作家順風順水的時候。前妻去世,負債累累,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幾乎逼上了絕境。大作家隻得每天拚命地寫作,期望盡快掙到還債的錢。

為了提高效率,陀思妥耶夫斯基雇了一個速記員,年僅20歲的安娜就這樣走進了大作家的工作室。

陀思妥耶夫斯基每天寫作,安娜幫助他做速記並整理稿件,就在這樣日複一日的工作中,安娜對大作家越來越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對這個活潑善良的安娜產生了好感。

作家愛上了安娜,但卻覺得以自己的處境與年齡,直接對安娜提出追求是無法成功的,於是便用了一個迂回的戰術。

這一天,作家把安娜叫過來,對她說:“我現在在構思一部小說,你來幫我參謀一下。”

安娜很感興趣,說:“又是一部有趣的小說吧?”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是很有趣,但結尾還沒有安排好,因為我不太懂得年輕姑娘的心理,所以才向你求助。”

安娜表示願意幫助他,作家就繼續講:“小說的主人公是個藝術家,他已經不再年輕,也不富有,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的處境相當窘困……”

聽到這裏安娜已經明白作家就是在說他自己,就忍不住打斷他,說:“您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您的主人公呢?”

“看來我的這位主人公得到了你的同情。”作家說。

安娜說:“是啊,我同情他的境遇,敬佩他的才華,覺得他不該遭受這樣的不幸,覺得他有能力挽回局麵。”

陀思妥耶夫斯基繼續說:“後麵的情節裏,我安排主人公與一位善良的少女相識。這位姑娘不是大美人,卻非常善良、聰慧、溫柔……”

安娜急著問:“後麵的情節中,他們獲得幸福了麼?”

作家說:“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但這很難。因為這位少女年輕、聰明、活潑,但這個藝術家卻比她大很多,而且生活窘困、性格靦腆。你覺得情節進展到這一步,少女還可能會愛上這位藝術家麼?”

“可能!”安娜激動地說,“隻要兩人情投意合,那年齡和性格上的差距都不成問題!”

“那少女可能會愛他一輩子麼?會答應嫁給他麼?”作家步步緊逼。

安娜看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真誠的目光,想著作家刻意訴說的那些情節,突然想到:這些不就是已經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事情麼?安娜意識到他並不是在和自己探討文學,而是在用迂回的方式向自己求愛。

安娜又斟酌了一下,便用同樣真誠的目光回應作家,說:“如果我是那位少女,我將對藝術家說:我愛你,一輩子愛你!”

就這樣,這對年齡、地位、性格都很懸殊的男女結為了伴侶。在安娜的幫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後半生寫出了許多不朽的名作,而他向安娜求愛的過程也成為了被人廣為傳誦的佳話。

在不能“直奔主題”的時候,不妨試試“曲徑通幽”的迂回說法。迂回的方式,會令你繞開尷尬、繞開冷漠、繞開繁瑣、繞開僵硬,讓你說出的話更加有效、更加有力。迂回在說服別人的過程中,確實是一套非常有效的戰術,善於使用“迂回”,你必定能成為征服別人的“常勝將軍”。

第1節 有時候,“迂回”地說更能打動別人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各投擲了一枚原子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緊接著,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占領和重建工作。

同年9月7日,麥克阿瑟突然接到情報:在橫濱登陸的美軍受阻,日軍幾支敢死隊官兵誓死不降,準備決一死戰。敢死隊的後盾是日軍25萬全副武裝的精銳軍隊,而在日本本土的美軍人數不足1萬。

一場局部戰爭一觸即發,形勢十分嚴峻。在緊要關頭,麥克阿瑟不顧秘書“這是往地獄裏跳”的勸阻,決定第二天親自到橫濱日軍軍營走一趟。

9月8日,麥克阿瑟身著便服,隻帶一名文職秘書,來到了橫濱的日軍司令部。在兩名日本軍官的陪同下,麥克阿瑟沉穩的走上講台。台下是250多名日軍軍官,個個腰掛軍刀集中在司令部禮堂,荷槍實彈的敢死隊也準備向這個美國人開槍。

台上的麥克阿瑟首先簡要論述了戰局,接著充滿感情地說:

“戰爭的主要角色是軍人,是你們,還有我。但是我們應該是最先反對戰爭的人,因為戰爭的創傷總是最先落在和留在我們身上。因此,停止戰爭得益最大的就是軍人。不再讓戰爭繼續下去,就是不再讓戰爭對軍人的傷害繼續下去。

??? “在這場生死慘烈的戰爭中,你們的勇敢和堅韌是最令人欽佩的。我就險些成為你們的俘虜。但是現在戰爭結束了,你們的青春和生命的活力不應該僅僅表現在戰場上,國家等待著著你們去建設,幸福的生活在向你們招手,你們的親人也在熱切地盼望同你們團聚。因此,我希望你們放下武器,永遠的放下,去做一名和平的使者,新生活的創造者……”

麥克阿瑟的每一句話,都通過翻譯準確地傳進了每一位日本官兵的耳朵裏。那些剛才還誓死一戰的日軍敢死隊將士們一下子都陷入了沉思。接下來的三天裏,包括幾支敢死隊在內的25萬日軍全部都放下了武器自動向美軍投了降。

麥克阿瑟這段演講被稱為“一語降萬兵”,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對“迂回”的技巧的運用。

麥克阿瑟並沒有一上台就直接對日軍官兵說“你們可以回去建設國家”,而是說“戰爭的主要角色是軍人,是你們,還有我”,這一句話就拉近了雙方的距離,給聽者一種“他是自己人”的融合感。

接下來,麥克阿瑟繼續“恭維”日軍的“勇敢和堅韌是最令人欽佩的”“我就險些成為你們的俘虜”,給對方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讓日軍感覺到自己得到了肯定,雖敗猶榮。

說了幾句“家常話”,說了幾句“恭維話”,再感情充沛地說出“召喚”——“我希望你們放下武器,永遠的放下,去做一名和平的使者,新生活的創造者……”

迂回之路,親切感與自豪感讓人放下包袱,解開心結。迂回過後,真情實感的訴說,帶給所有人重新審視與思考的契機。誰能不為這樣的召喚而動容呢?誰能不為這巧妙的迂回之術而喝彩呢?

把出發點定在對方身上

有位推銷保健品的新人得到了一次在社區給老年人做講座的機會。

這位新人提前一周就細心地準備了講稿和贈品,認為十拿九穩了,才把寫好的講稿拿給帶他的區域經理看。

區域經理隻看了一眼,就說:“第一句就不對,重新改過,不然你肯定一件都賣不出去的。”

新人的講稿的第一句是:“各位朋友您好,今天我來向您介紹**公司的**係列保健品,由於品種繁多,我們用一小時的時間來做講解。”

新人念了一遍,覺得自己這樣說是開門見山,直接說正題,怎麼會有什麼差錯呢?

經理教育他,說:“你是來推銷的,是來賣東西的,其實人人心裏都明白。你的開場白要是再強調你要去介紹自己的產品,還要講一個小時,誰還會有興趣聽呢?你想一想,用用迂回的手段,先說老年人們感興趣的話題,再引回你的產品上。”

新人恍然大悟,想了又想,把講稿的開場白改成了這樣:

“各位朋友,咱們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退休了,終於可以頤養天年了,可是福還沒有享多少,病就找來了。有的人腿疼、有的人腰疼、有的還抽筋。還有一些老年朋友視力開始退化,眼睛分泌物增多,什麼都看不清。更厲害的,糖尿病、冠心病也都找上門來了。這麼多問題都是我們必須要去解決的。我今天來做這個講座,隻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幫助各位預防和控製這些疾病,因為我帶來了能幫助老年人補鈣、護眼、控製血脂血糖的**係列保健品。我馬上就給大家介紹……”

經理看了之後,讚許道:“這樣說才對嘛!”

從自己的需要開始說,確實是開門見山,確實是直截了當,但不一定就能有效率,因為聽的人感覺不到這些事兒與自己有關,從而不會去認真地聽。而把出發點定在對方的需要身上,看上去像是“走了彎路”、“繞了圈子”,但卻通過迂回的手段牽住了人心,讓講話變得效果更好了。

第2節 直路堵車繞彎路,直說不便迂回說

一個大齡男子求朋友給他介紹女朋友,朋友便問他:“你不是常常去相親麼?怎麼還沒有找到女朋友啊?”

男子說:“我每次去相親都失敗了啊!”

“你也算一表人才,怎麼會每次都被‘退貨’呢?”朋友覺得很不解,“那你每次都會說些什麼呢?”

男子說:“我每次都是開門見山地說:‘小姐,你覺得我們能結婚麼?’”

朋友聽了哈哈大笑,說:“怪不得你每次都失敗,你這話說得也太直接了!有戲的也被你嚇跑了啊!”

男子撓撓頭問:“我說錯了嗎?那我不說這個說什麼啊?”

朋友說:“雖說相親是目的性很強的事情,但你也不能直奔主題啊!這又不是做生意,人是要講情感的,你可以和對方聊聊你的愛好、問問她的工作,試著互相了解,以後才能談到感情和結婚啊!”

男子聽了,點頭說:“原來要迂回啊!”

不適合馬上說主題的時候,不妨先說點兒別的;不能直抒胸臆的時候,不妨先說點兒別的;不能單刀直入的時候,不妨先說點別的。

這些閑話看起來不重要,但卻可以作為前傳、作為引子、作為例子,甚至作為佐證出現,以帶著你的聽眾不疾不徐地進入主題,讓其把你說的話聽進去,這樣才有更多交流的可能,才能有更多有效的溝通。

從人性出發

卡爾文·柯立芝1923年就任美國總統,以少言寡語出名,被人們稱作“沉默的卡爾”。不過,他也有出人意料地表現口才的時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秘書小姐,雖然容貌非常美麗,但工作中卻常因為粗心而出錯。

一天早上,柯立芝看見秘書穿了一身嶄新的套裝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

這幾句話出自柯立芝口中,簡直讓秘書受寵若驚,連連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