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堂課 迂回戰術助你當“常勝將軍”(2 / 3)

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的公文處理也能和你一樣漂亮的。”

女秘書覺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果然從那天起就變得很細心,在公文上也就很少出錯了。

柯立芝的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就問他:“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你看見過理發師給人刮胡子嗎?他要在刮之前先給人塗上肥皂泡。這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痛。”

柯立芝的高明就在於他“點醒”女秘書時所說的話是從人性出發,而不是就事論事。

人內心中都渴望得到肯定,得到讚美,尤其是女人,更希望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美麗。柯立芝就是看準了人性所帶來的心理需要,先從讚美衣服說起來,不痛不癢地迂回到工作的問題上,讓美女秘書樂嗬嗬地接受了他的“隱形批評”。

迂回地表示批評、提出意見並不難,至少你善於在說重點之前先“刷肥皂泡”。

迂回讓主題不言自明

一家公司在A城承包建設一座辦公大廈,而且指定在某一天必須竣工。這項工程從頭開始的每一件事都進行得非常順利。

眼看工程快要完成了,承包外麵銅工裝飾的商人突然說他不能如期交貨了。這意味著整個建築工事都要因此而停下來。如果不能如期完工,就意味著要交付巨額的罰款,這將會讓公司的損失非常慘重,而這些僅僅是因為那個承包銅工裝飾的商人不能如期交貨。

公司的人為此幾乎天天在透過長途電話進行激烈的爭辯,但半點用處都沒有。於是,公司派出了一個叫卡爾的人前往商人所在的B城,要與他進行當麵交涉。

卡爾長途跋涉到了B城,終於找到了這位供貨商的辦公室。當卡爾風塵仆仆地走進辦公室的時候,供貨商已經想好了對付他的話,但卡爾並沒有提交貨的事,而是說:“您應該知道,您的姓名是B城中絕無僅有的!”

供貨商聽了很是意外,就說:“我不知道。”

卡爾說:“我一下車就查電話薄找您的具體地址,發現在B城,隻有您一個人用這個獨特的名字!”

供貨商說:“我從來沒有注意過。”他一邊說一邊拿起電話簿查找,果然如卡爾所說,他的姓氏是獨一無二的。

於是,供貨商略帶自豪地說:“要知道,我的姓名肯定不常見,因為我家族的祖先原籍是荷蘭,搬來美國來已有200多年了,不過在B城的恐怕隻有我一個人。”接著他就談論起了他的祖先和家世。

卡爾就像根本沒有正經事一樣陪著他聊天,聊完了家世,又開始讚美他的工廠。

卡爾說:“您的工廠是我所見過的銅器工廠中最整潔、完善的一家。”

? ??供貨商說:“當然,這是我花去一生的精力經營起來的,這是我們家族的驕傲,你願意參觀我的工廠嗎?”

卡爾在供貨商的陪同下參觀了工廠,供貨商熱情地介紹著工廠中的各種機器,並邀請卡爾一起吃午餐。卡爾欣然前往,直到此時,他對此行的來意仍舊還隻字未提。

? ??午餐後,供貨商說:“好吧,現在言歸正傳。我知道你來這裏的目的。可我沒想到,我們見麵後會談得如此愉快。”

供貨商臉上帶著笑容繼續說:“你可以先回費城了,我保證你的訂貨會準時運送到你們那裏,即使犧牲了別家生意,我保證準時送達。”

自始至終,卡爾並沒有提及任何正事,也沒有做任何的要求,卻很順利地達到了他的目的。材料全部如期運到,工程在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的情況下如期完成。

幾乎不可挽回的事情,卡爾沒有去爭辯,而是采用迂回的辦法去和對方聊天、交朋友,讓對方感受到真誠而不是壓力。雖然從頭到尾都沒說正事,但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做了感情交流,加深了彼此的好感,做到了這些,正事自然不言自明了。

別走那條堵車的路

下麵要講的這個小故事曾在各類營銷課程中被反複引用,相信它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故事的主人公韋普使用了非常巧妙的迂回戰術。

美國菲德爾費電氣公司的推銷員約瑟夫·S·韋普到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農莊去推銷用電。

韋普來到一家農戶門前,禮貌地敲了門,但主人沒有應聲,幾分鍾後門才開了一道小縫。

“你找誰?”說話的是一個老太太,“有什麼事?”

韋普說:“我是菲德爾費電氣公司的……”

“砰!”門被老太太狠狠地關上了。韋普嚇了一跳。

韋普定了定神,向院子裏張望著,發現這家的主人是養雞的,而且養得不錯。韋普想了想,有了主意,便再一次敲門。

又是好幾分鍾以後,門還是隻打開了一條小縫。

“見鬼!我最討厭電氣公司了!”老太太邊說邊又要關門。

韋普趕快說:“打擾您了。不過,我不是為電氣公司的事而來的,我是想向您買點雞蛋。”

老太太帶著懷疑的眼光打量著他。

“多漂亮的多明尼克雞啊!我家也養了幾隻。”韋普繼續說,“可就是不如您養的好。”

老太太問:“您家養有雞,為何還來找我買雞蛋?”

韋普懊喪地說:“我家的雞隻會生白蛋啊!老太太,您知道,做蛋糕時用黃褐色的蛋比白色的好,我太太今天要做蛋糕,所以……”

老太太聽了很高興,立刻把門打開,請他進院子來挑雞蛋。

韋普一進來就一眼瞥見房中有一套做奶酪的設備,由此推測出老太太的丈夫是養奶牛的,馬上計上心來,說:“老太太,我敢打賭,您養雞一定比您先生養奶牛賺錢多!”

繞了這麼半天,韋普終於一句話說到了老太太的心坎上。老太太得意洋洋地講起了自己養雞的秘笈,韋普又順嘴搭了幾句讚美的話,老太太簡直要把韋普當做知音了。

這時候,韋普又不失時機地“補充”道:“對了,我也有個讓雞產蛋多的辦法,就是在夜裏用電燈照亮雞舍,這樣一來雞就不會睡覺,還會繼續吃飼料,產的蛋自然更大、更多了!”

老太太聽了覺得非常有道理,便開始向韋普討教更多的用電知識。

兩周後,老太太向韋普的菲德爾費電氣公司提出了增加用電的申請。此後,老太太幾乎成了韋普的義務宣傳員,而那個村莊很多人都開始向菲德爾費電氣公司申請增加用電了。

看上去韋普走了一條反方向的路,似乎在背離他的目標,但實際上,韋普是在選擇一條“不堵車”的路。韋普明白,隻要“不堵車”,那麼就有前進的機會,“繞遠路”所帶來的損失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彌補過來。而一旦為了“抄近道”被拒之門外,那就徹底沒有了前進的機會。

在對方不肯聽你用常規方式講話的時候,不妨采用迂回的手段。卡耐基說:“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就是跟他談論他最珍視的事物。”在選擇迂回路線的時候,從對方最拿手、最驕傲、最值得稱道的地方“下手”是最容易的,因為對方會對自己在足夠自信的事情上放鬆警惕,這樣的放鬆就構成了為你“鬆動”出一條路的可能性。

第3節 廢話不廢,身價百倍

上海一處弄堂裏,有位退休在家的徐阿姨,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打電話。

徐阿姨的女兒每個月給她交電話費,都要叨念一聲:“媽媽啊,你怎麼這麼能聊天!每個月電話費都要聊掉幾百塊!”

每次聽到女兒抱怨,這位徐阿姨就會洋洋得意地說:“我朋友多啊!而且他們都喜歡聽我講廢話。”

女兒聽了哭笑不得,隻能任由媽媽去打電話四處給人講“廢話”。

這位徐阿姨的確每天都在打電話給朋友講“廢話”,而且很忙,“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

早上她要打電話給老鄰居張阿姨,提醒她今天天氣不好,最好多穿點衣服,免得風濕又犯了,然後問問上次那個小菜要放什麼調料才能燒的好吃;

中午她要打電話給舊相識李姐姐,告訴她燒那個小菜一定要加某種神秘的調料才能燒的好吃,然後問問李姐姐的妹妹有沒有相親的打算;

下午要打電話給丈夫的同事孫叔叔,問候一下家裏人,再幫他說說最近有個不錯的女孩子可以介紹給孫家的兒子……

徐阿姨打電話多,接電話也多,常常有人問問她怎麼燒小菜、怎麼挑海鮮,徐阿姨一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見徐阿姨每天忙忙碌碌卻很快樂。女兒想:媽媽講講電話,就當是為了愛好投資了,花點錢買個高興吧。沒想到的是,徐阿姨的這些“廢話”,後來居然幫上了女兒的大忙。

女兒下崗了,徐阿姨得知後打了幾個電話,第二天女兒便得到了好幾個地方的麵試通知。女兒不解地問:“媽媽,你是怎麼幫我找到門路的啊?”

徐阿姨說:“張阿姨最信得過我,覺得我女兒一定不會差,所以她介紹你去她女婿的公司做會計;李姐姐常常按我的方法燒小菜,她知道我女兒也一定心細,就介紹你去她鄰居開的小商店做盤點;我常和孫叔叔提起你有教師資格證,這次他們學校缺代課老師,自然也想起你了……你別看我每天講講廢話,那可都是在宣傳自己,都是在做情感投資啊!”

徐阿姨一直在講“廢話”,但正是“廢話”帶著熱心、帶著關懷、帶著對自己的宣傳,把各種感情和信息傳遞了出去,迂回地達到了讓對方了解自己、想起自己的效果。

女兒點點頭,終於明白了原來“廢話不廢”,的確會“身價百倍”啊!

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老一輩的生意人,都非常重視與顧客的關係,講究“先做朋友,再做生意”。把交易繞到情分的後麵,再把交易做成,這就是一種迂回的戰術。

古董行是最講究這種“交朋友”的生意經的,我們不妨拿古董行的“交朋友”套路來做示範。

走進一家古董店,老掌櫃的迎上來時一定不會問:“您買點什麼?”而是會問:“這位朋友,您喜歡什麼東西?您看得上眼的盡管說,咱們一起鑒賞一下。”

此言一出,就把買賣雙方的關係淡化了,而是變成了朋友關係,看貨也變成了兩個朋友之間平等分享與鑒賞的關係。買主覺得賣主和自己的距離很近,可親、可信,這才能帶來下麵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