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堂課 迂回戰術助你當“常勝將軍”(3 / 3)

在共同的把玩和討論中,買主會挑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等買主打算殺價時,還沒把理想的價格說出口,老掌櫃就會說:“我看您是真心喜歡,我就交您這個朋友,給您再便宜100塊!”

人家都已經主動給你降價了,已經說和你是朋友了,你還好意思再往下殺價麼?八成就乖乖掏腰包了吧?

如果情況相反,東西沒挑中,生意沒做成,老掌櫃就會換個說法:“我看您眼力真高,我敬佩您的才學。我一定得交您這個朋友,以後您得常到鋪子裏幫我們指點指點啊!”

人家對你敬佩有加,一心要跟你交朋友,就算你不買東西,你也會因為這個情分多來幾次吧?你來的多了,是不是看的就多了?你看的多了,掏錢買東西的機會也就多了吧?何況都是朋友了,以後要買相似的東西,也不好意思去隔壁那家店了吧?

做買賣之前說交朋友,就是拿人情兜了個圈子,領著顧客把友誼說了一遍,再兜回來說買賣。你買與不買沒關係,你的心已經被籠絡住了,這就是商家最大的成功。

在工作中,你也可以試著多用這種從情分到辦事的迂回之術,把人心拉到自己這邊,就不怕得不到支持了。

第4節 繞圈子時別被圈子套住了

春秋時代,有位以貪圖享樂聞名的晉靈公。這位晉靈公曾經派大臣屠岸給他花重金造一座九層的瓊台,並下令詔告天下:“誰敢進諫一律殺頭!”

一個叫荀息的大臣得知此事便來求見晉靈公。

晉靈公猜測他恐怕是要來勸阻自己修造瓊台的,就命武士們彎弓搭箭守在一旁,吩咐隻要荀息一開口勸諫,便立刻把他射死。

荀息見到晉靈公後,看了看他的表情,又看了看身後劍拔弩張的武士,心理就明白這事不能直說了。於是,他故作輕鬆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來拜見大王,並不敢規勸您什麼。我隻是來給您表演一個特技。我能夠把12顆圍棋子壘起來,再把9個雞蛋壘上去,都壘上去以後還不會塌下來。”

晉靈公聽了覺得很有意思,便叫荀息馬上表演。

荀息先拿來一張矮幾,把12顆圍棋子放在幾案上壘起一個圈,然後把一個雞蛋放了上去。剛一放上去,那雞蛋就要倒下,而荀息卻不慌不忙地拿起第二個雞蛋,要放在第一個雞蛋的上麵。

晉靈公看雞蛋就要倒下來摔碎,就下意識地大叫“危險”。

這時,荀息才放下手裏的雞蛋,慢條斯理地說:“這有什麼危險的?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

晉靈公問:“那更危險的是什麼?”

荀息回答說:“您下令修建九層高的瓊台,廣征民夫,耗費浸淫,使得國內沒有男人可以耕地,國庫空虛。要是這個時候外敵入侵,那國家必是危在旦夕,這難道不是更危險的嗎?”

晉靈公這才醒悟過來,立刻下令停止了修造瓊台工程的命令。

荀息的迂回之術,有兩大優點:一是直觀有力,二是契合主題。

荀息巧妙地把“危險”這樣一個抽象的詞“用圍棋子上壘雞蛋”的方式“表演”了出來,讓晉靈公親眼看到了“危如累卵”的情景。危險情景已經近在眼前,這個時候再從具體說回抽象,描述國家也將遭受同樣的“危險”,迂回的話題繞回來後展示出主題天衣無縫的契合。

運用迂回手法時要注意:使用手段要把握好力度,方能擊中要害;繞圈子要把握好方向,別離題太遠,別被圈子套住。

升級閱讀:何必“文死諫”——觸龍說趙太後

《觸龍說趙太後》是《戰國策》中的一個故事,曾經入選中學課本,這個故事中老臣觸龍充分利用了迂回的手法,用一番表演與口才,說服了頑固的趙太後。

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為此時孝成王的年紀還很小,所以就由太後執政。

趙太後孤兒寡母剛剛執政,秦國就打了過來,趙太後隻好向齊國求救。

齊國見趙國求援,就提出了一個比較苛刻的條件——“要長安君來做人質,才能出兵救援”。

趙太後畢竟是個母親,無論如何都舍不得送自己的兒子到齊國去。在大臣們極力勸諫多次後,趙太後大怒,公開對臣子們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我就一定啐在他臉上!”

當誰也不敢再惹趙太後的時候,左師公觸龍親自出馬了。趙太後知道他要來說這件事,就怒氣衝衝地等著他,觸龍的表演就此開始:

觸龍先是越走越慢,慢到像是挪動,然後解釋說:“我老了,腿腳不利索,請您見諒。我也時常擔心您的身體,不知道您身體如何?”

觸龍這樣一慢一說,太後便動了憐憫老人的心,心內有些動搖,就說:“我也全靠坐車行動。”

觸龍見趙太後答話還算平和,就緊接著問飲食、問鍛煉,幾句家常話過後,趙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觸龍看她不再盛怒,就繼續說自己的“私房事”,他說:“我有個最小的兒子,叫舒祺,最不成材,但我又最疼愛他,現在我老了,希望能讓他遞補上衛士的數目,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後。”

趙太後說:“這個倒不難,你兒子多大了?”

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我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

趙太後見他言辭懇切、態度鄭重,覺得他對自己的兒子的確非常重視,就問道:“你們男人也都是最疼愛小兒子嗎?”

觸龍便回答:“比女人還要厲害。”

趙太後此時終於露出笑容說:“女人溺愛小兒子是特別厲害。”

觸龍見趙太後已經可以溝通了,就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女兒)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兒子)的程度。”

太後此時已經比較輕鬆,就順著他的話題聊起來:“您看錯了,我還是最疼愛長安君。”

觸龍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握住她的腳後跟為她流淚哭泣,為她的遠嫁而傷心,那場麵太可憐了。她出嫁以後,您雖然萬般想念她,可每逢祭祀卻一定會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回來啊。’這就是在為她作長遠打算啊!您不就是希望她能夠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

趙太後聽了,點頭說:“的確是這樣。”

得到認可後,觸龍繼續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剛剛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

趙太後說:“沒有。”

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人還有在的嗎?”

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

觸龍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勳,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卻占有著諸多珍寶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象征國家權力的器具,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死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得住腳呢?我認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這樣看來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後。”

趙太後聽過這些話,覺得的確有道理,就說:“這樣的話,好吧,任憑您指派長安君吧。”

長安君就此踏上了到齊國做人質的旅程,而齊國也終於肯出兵來幫助趙國抗秦了。

中國古代做官的人常常因為剛直而獲罪,這就是所謂的“文死諫”,而觸龍卻憑借口才既做了說客,又全身而退。他的迂回之術,可圈可點。

觸龍兜了一個完美的圈子,先是察言觀色,避其鋒芒,先說自己的病老狀況,再說家常飲食,似乎把話題越說越遠。關心問候緩和了氣氛,當趙太後有些輕鬆後,他又拿自己的小兒子“說事兒”,說“男人愛子比婦女還多”,以拉近與趙太後之間的關係。

說完兒子,又說趙太後怎樣疼愛女兒,提出“更愛兒子還是更愛女兒”的議題與趙太後進行討論。這個用來迂回的圈子終於開始兜回來了,說了“父母為子女長遠考慮”的話題後,觸龍又說“諸國子孫”等語,終於說到了關鍵——“如果您隻是一味溺愛恩寵長安君,他卻沒有為國家立功的機會,那他的地位與富貴必將不得長遠啊!”

觸龍的這個圈子,兜的是一個又大又圓滿的圓形,從自己說子女,從子女說父母,從現在說長遠,從長遠說現在,收放自如,最終都落在主題上,用漂亮的收尾,完成了這次成功進諫。讓母親送兒子去作人質,無異於勸人割肉斷臂,觸龍要不是因為使用了圓滿的迂回之術,恐怕連自己的腦袋都帶不回去了。

《口才投資速成秘籍》

之七 迂回

(如果你來不及仔細閱讀本章,那請直接參考最簡單的迂回方法提示。)

拿這些話來兜圈子最管用:

1. 用讚美的話來兜圈子,容易得到對方的好感。

2. 用恭維的話來兜圈子,容易讓對方放鬆警惕。

3. 從對方擅長的事情上開始兜圈子,對方因為有足夠的自信,就會放下戒備。

4. 用嘮家常的方式兜圈子,會增加雙方的親切感。

5. 講個故事、說點題外話、打個比喻,能讓不好說出口的話變得很流暢。

什麼時候最應該使用迂回戰術:

1. 想要求人辦事。

2. 針對比較敏感的問題征求他人的意見。

3. 想要說服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4. 男女想要確定戀愛關係。

5. 訴說比較尷尬的話題。

什麼時候不必使用迂回的辦法:

1. 事情迫在眉睫,一觸即發,需要馬上說明情況。

2. 本來就很正麵、很健康、很嚴肅的話題,直接擺在桌麵上講為好。

3. 公開公正的事情,說起來也不必遮掩迂回。

4. 可以用來講述的時間極為短暫,最好開門見山。

5. 講述過程中,對方提出要你直說的要求,也最好盡量減少迂回,直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