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寧年間,宋神宗重新使用王安石變法時候的種種政策,但最終變法還是失利了。時至元豐二年,蘇軾因為《湖州謝上表》中的一些詞句有影射諷刺新政的嫌疑,被投入禦史台受審。因為禦史台也稱烏台,所以這一事件也被稱為“烏台詩案”。
蘇軾這邊獲罪,王安石聽說了立即就去進諫神宗。
王安石說:“皇上聖明,天下才能如此大治,這般太平盛世的一個明君,會去殺蘇軾這樣一個天下聞名的才子嗎?”
神宗聽了,高興地接受了王安石的勸誡,赦免了蘇軾的死罪。
無獨有偶,明朝也發生了一件相似的事情。
海瑞頂撞嘉靖皇帝,被打入死牢。時任首輔的徐階得知此事,找了個機會來說情。
徐階說:“像海瑞這樣的草莽狂夫,根本犯不上您動怒。他明知皇帝聖明,所以故意頂撞您,這就是為了沽名釣譽。要是真殺了他,反而等於成全了他!不如不加罪,讓他撈不到虛名,反而讓眾人傳誦皇上的聖明與寬厚。”
嘉靖皇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赦免了海瑞。
王安石與徐階的這兩段話都極有水平。這水平在於他們處理問題時的那種不動聲色,更表現在他們麵對敏感問題時發揮出來的委婉說法。王安石不說蘇軾不對,隻說皇帝聖明,“高帽”戴在頭上了,神宗自然不能“枉殺”才子了。徐階不替海瑞求情,隻說皇帝寬厚,為了促成寬厚之說,這罪名也隻能赦免了。
委婉的妙處就是可以把不能直說的話,換個樣子說出來;可以把不好解決的問題,換個角度表達出來。委婉的意義在於“化戾氣為祥和”,委婉的真諦就是“把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麵對衝突,直接可能會火上澆油,而委婉卻可以挽回局麵,甚至可以救人的命。可見,委婉真是化解危機的一個好幫手啊!當你要去進行“危機公關”時,千萬別忘了帶上它。
同時,委婉還是一種語言修養,和一個人智慧的表現。英國思想家培根指出:“交談時的含蓄與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很多時候,委婉含蓄地表達,要比直截了當更有效果。
第1節 曲線讓語言更美麗
一場冰雹襲擊了大片蘋果林,讓已經成熟的蘋果都“破了相”。果農們見蘋果一個個都帶著疤痕,生怕賣不出去,紛紛開始低價拋售。
原來一直在這片地區收購蘋果的幾個批發商看到帶疤痕的蘋果,搖搖頭都走了。
正在果農們絕望的時候,一個果農的兒子自告奮勇要到城裏去推銷這些蘋果。大家都覺得反正已經沒有希望,就同意讓這個小夥子去試一試。
小夥子拿了一籃子蘋果趕到城裏的一家超市,開始介紹情況:“經理,您看看這種蘋果,是好品種,相當好吃。往年就算2元錢一斤都收不到的,今年實在是遭了冰雹襲擊,蘋果賣相不好了,所以賣1元錢一斤的。”
這位負責采購的經理拿著一個蘋果端詳了很久,想了又想,同意先收購1000斤。小夥子千恩萬謝,回到村裏立即找車發貨,第二天帶著疤痕的蘋果就擺在了超市的水果櫃台上。
小夥子以為經理不會再要其他蘋果了,就回到了村裏,沒想到經理的電話竟然追著他,要再訂購5000斤這種帶疤痕的蘋果。
這一下果農們歡天喜地,立即讓小夥子發貨到城裏。
當小夥子再一次站在超市櫃台前的時候,發現很多顧客在買,那些蘋果有疤痕的地方都被擺在外麵,櫃台上還貼了一張大大的廣告紙,上麵寫著:
“來自本地山區的新鮮蘋果,真正純天然,因為得到過冰雹的親吻,所以每一個都特別脆甜。特價隻賣8元一斤。”
1元錢一斤的“破相”蘋果變成8元錢一斤的“純天然”蘋果,隻是因為說法上的改變。
同樣是被冰雹砸過的蘋果,被說成“襲擊”隻能獲得同情,而說成“親吻”卻讓人感覺像是被大自然賦予了祝福。
把話說得委婉點兒,把缺點說的有技巧一點兒,不但能使局麵得以扭轉,甚至還能使“價值”得到提升。
有的話不能直說
在講究禮儀的國家中,有一些不能直說的話,就需要用委婉的方式來表達。最常見的三種情況是:避開忌諱、保持禮貌和掩飾修飾。
“忌諱”這個詞在各個民族的語言中都存在,而且人們忌諱的詞彙也大致相同。
中國、日本、英國等很多國家的人都覺得死亡是可怕又神秘的事情,而且令人感到痛苦,所以都忌諱說“死”。講到“死”的時候往往會有意用委婉的說法做“避諱”處理。把“死”說成“不在了”、“去天國了”、“駕鶴西歸”、“離開我們了”等等。
有一些話不能在餐桌上或者眾人麵前講,比如上廁所、特殊生理期等。這個時候就需要委婉的詞語來幫忙了。要表示去廁所,女孩子可以說“去洗手間”、“去補補妝”,男士則可以說“方便一下”,美國還有一種比較幽默的說法是“我想往我的鼻子上擦點兒粉”。表示正處於月經中,可以說“正是不方便的時候”“虛弱期”。要表示某人是懷孕中,可以說“她有寶寶了”“她是準媽媽”,現在網絡中很流行的“好孕”的叫法也很俏皮親切。
還有一些話被人認為“不吉利”,所以能不說就不要說出口,非要說的時候也要進行修飾和遮掩。比如說,中國人過年的時候忌諱說“死”,煮餃子忌諱說“破了”。運動選手麵前不要說“失敗”,股民麵前不要說“跌”,考生麵前不要說“落榜”、“重讀”,司機麵前不要說“車禍”、“撞車”,病人麵前不要說“惡化”、“病危”,老人麵前不要說“虛弱”、“衰老”。
我們對這些話進行委婉的避諱並不是“矯情”,而是要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同時也體現出你的個人修養。
第2節 越是親密的人,越需要你委婉的話
來講兩個丈夫給妻子買禮物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
秦薇和建軍是一對親密愛人,兩人相濡以沫走過多年。
秦薇是勤儉持家的一把好手,把全家照顧得井井有條。建軍總是覺得自己沒什麼錢,虧待了妻子,於是就偷偷存了一筆錢打算買點禮物給她。
在結婚十周年的時候,建軍花光了自己的積蓄為妻子買了一枚鑽石戒指,並在結婚紀念日當天送到了妻子手裏。
秦薇看到戒指,問:“這戒指多少錢?”
建軍回答:“一萬五。”
秦薇聽了這個價格,臉色都變了,連珠炮一樣說起來:“你偷偷存了那麼多錢就是為了買這個?這個有什麼用啊?你知不知道一萬五能換一套新家具了?你知不知道一萬五夠兒子一年上特長班的錢了?你知不知道我省吃儉用多久才能存一萬五啊?你卻拿著這麼多錢去買不能吃不能穿的東西!你也太不體諒人了!太浪費錢了!”
一頓抱怨過後,秦薇大哭起來,覺得丈夫不理解維持一個家庭運轉需要多少付出。而建軍也滿腹委屈,覺得秦薇不解風情,蠻不講理。
為了一件禮物,夫妻倆陷入了冷戰。
第二個故事:
這也是一對恩愛夫妻,妻子是居裏夫人,丈夫是皮埃爾。
居裏夫人過生日,丈夫彼埃爾用一年的積蓄買了一件名貴的大衣,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愛妻。
當居裏夫人看到丈夫手中的大衣時,真是愛怨交集。她感激丈夫對自己的愛與關懷,又覺得丈夫不該買這樣貴重的禮物,因為此時正是實驗資金不足的時候。
接過這件大衣,居裏夫人想了想,說:“親愛的,謝謝你!這件大衣確實是誰見了都會無比喜歡的。但是我要說,幸福是來自內心的。如果今天你送我一束鮮花來祝賀生日,對我們來說就會好得多,至少不需要花費這麼多錢。隻要我們永遠一起生活、戰鬥,這比你送我任何貴重禮物都要珍貴。”
皮埃爾聽了,立即明白了自己不應該花費那麼多錢買禮物。於是第二天就把大衣退掉了,用這筆錢來彌補試驗資金的缺口。
居裏夫人覺得丈夫既細心又明理,內心對他更為敬佩。皮埃爾則覺得居裏深明大義,內心對她更為尊敬。
兩個故事,起因相同、情節相似,結果卻截然不同。隻是因為兩位妻子講話的方式不同。
秦薇的直接除了刺傷丈夫、引起爭吵外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居裏夫人一番委婉的說辭,卻帶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