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堂課 傾聽比傾訴更令人傾心(2 / 3)

傾聽時不妨暫時忘記自己要表達的東西,隻是聽對方說,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對方釋放出來的信息,你會發現你的所得將變得更多。

第2節 一問一答與一說一聽

要知道,一個人能獲得成功,與他的個人奮鬥是分不開的,但能夠讓別人知道他的成績並幫助他取得更大成功的諸多重要因素中,一定有“溝通”這一項。

卡耐基在自己的奮鬥曆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而有效的溝通人際關係的經驗,他提出了令世人為之信服的社交溝通藝術的一般規律和準則。他說:“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麵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所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

溝通是人們處世的一種藝術,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定會大有裨益,因為處世溝通藝術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必須是雙向的,單方麵的講話隻能稱作演講或傾訴,隻有通過對話來交流思想才稱得上真正的溝通。

英國文學家哈茲裏特曾說過:“交談的藝術不僅是讓人聆聽的藝術,也是聆聽別人的藝術。”

交談能被奉為藝術,那麼就一定要是活的、流動的、充滿生命力與感染力的。交談應該是一問一答,而不是一說一聽;交談應該是眾說紛紜,而非眾口一詞。

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著,你坐在他對麵,擺出傾聽的姿態看著他,聽他講,這就是好的傾聽了麼?不是,沒有交流與反饋的傾聽,就像個故意把講述者推向了舞台演出一場獨角戲,而自己也躲在黑暗裏默默忍受。如果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講述者和傾聽者都隻能白白地“忍”完這場戲。

口才被稱作談吐,那麼交談就要是吐故納新的過程。隻有宣講而沒有反饋的演講,不算交流,會讓氣氛變得死氣沉沉;隻有沉默而沒有反應的傾聽,也不算交流,會讓宣講也變得毫無意義。

一問一答推動情節發展

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電影《劉三姐》,相信人人都略知一二,那其中多處對唱的經典場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有一場戲是三姐采茶歸來,遇見一群小夥子,大家一問一答,唱起了山歌。

小夥子們唱著問:“什麼水麵打跟鬥?什麼水麵起高樓?什麼水麵撐陽傘?什麼水麵共白頭?”

劉三姐唱著答:“鴨子水麵打跟鬥,大船水麵起高樓,荷葉水麵撐陽傘,鴛鴦水麵共白頭。”

小夥子們唱著問:“什麼結果抱娘頸?什麼結果一條心?什麼結果抱梳子?什麼結果披魚鱗?”

劉三姐唱著答:“木瓜結果抱娘頸,香蕉結果一條心,柚子結果抱梳子,菠蘿結果披魚鱗。”

小夥子們唱著問:“什麼有嘴不講話?什麼無嘴鬧喳喳?什麼有腳不走路?什麼無腳走千家?”

劉三姐唱著答:“菩薩有嘴不講話,銅鑼無嘴鬧喳喳,財主有腳不走路,銅錢無腳走千家。”

劉三姐的聰慧表現,源於她對問題的傾聽與反應。小夥子們把問題像彩球一樣一個個拋過來,而劉三姐就能一個個穩當地接住,這樣的問答自然讓每一個觀眾都過耳不忘。

優美的一唱一和之中,一幅美麗多情的江南山水畫卷就在眼前鋪開了。就在一問一答中,你聽到了劉三姐的智慧、質樸和對剝削者的諷刺與痛恨,從而更加了解人物性格,更加期待情節的展開。

一問一答,是推動情節最自然的一種手法。問答的好處就在這裏,問可以提出話題,答可以延伸話題。你聽著這樣的問答,就會體會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就會更投入地關注下麵的情節。

第3節 深度傾聽是深度交流的基礎

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跟他開誠布公地談心。”這是人性。

隻要你肯聽,總能從別人的談話中汲取到新的營養,或者獲得珍貴的友誼與愛情。

深度傾聽就像是在給講話的人把脈,你可以通過傾聽了解到他的一切;而當你了解了他,下麵的溝通就可以根據他的需要開出“處方”,深度溝通的機會必然唾手可得。

試著去傾聽,去進行更深度的傾聽,要記住,並不是“豎起耳朵”就能聽到更多,用“心”去聽才是真正的秘訣。

傾聽不是耳朵的工作

課堂上,老師在講一首唐詩的賞析,下麵的學生昏昏欲睡。

老師把一個學生叫起來,問:“剛才都聽到些什麼?”

學生說:“聽到唐詩的賞析。”

“都說了些什麼內容?”

學生背誦起來,把老師的話重複得八九不離十。

學生以為自己“逃過一劫”,沒想到老師又問:“那你聽了這些都想到什麼?”

這一次,學生卻說不出來了。

這樣的學生是在“聽”課,但“聽”的程度隻停留在了生理上“聽覺”上,而把“聽”與“想”做了割裂。

傾聽絕不僅僅是耳朵在工作,更需要你投入真心、運用邏輯去處理聽來的話。

漫不經心的聽眾隻能是“給人一個耳朵”,把大腦完全閑置了起來,或者隻提供單純的記憶功能。這樣一來別人提供寶貴的信息變成了沒用的“耳旁風”,而自我思考時會閃現的靈光也同樣會隨之蕩然無存。

如果你是學生,那麼應該把聽來的課文、習題進行分析、提出疑問,解決後再存入腦海;如果你是記者,那麼應該把聽來的素材進行加工整理、主題提煉,再做出文章;如果你是家長,那麼應該把孩子的話仔細想想,再考慮是對他進行教育或是誇獎。

讓對方聽到自己的話

常有人問:到底什麼樣的問答才是理想的?怎樣和人交流才能得到對方的欣賞?是語速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這些問題都沒有固定的答案,但好在我們能摸到人與人問答時候的一些規律。

首先,任何人都會覺得自己說話的方式沒有問題,也一定最欣賞自己的語速、聲調和語態。

第二,你的語速快慢,取決於對方的語速。他快,說明他思路快、性格急,那麼你也快一點,跟上他的節奏;他慢,說明他在進行慎重的思考、性格穩重,那麼你也慢一點,讓他感覺到你的尊重。

第三,不要模仿他的口音,卻可以模仿他的句式。他喜歡倒裝,你也可以試著倒裝幾次;他喜歡排比舉例,那麼你也不妨列出幾個分句。

總之,在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時候,觀察對方,試著模仿他,這也許就是最笨卻也最有效的辦法。

第4節 聽出弦外之音,發現隱藏之語

《韓詩外傳·卷九》中有一個關於孟子家務事的故事,這就是“孟子休妻”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孟子的妻子一個人在家裏待著,就沒有注重儀態,坐著的時候把兩條腿伸開了。

這個時候,孟子進了屋,看到了妻子伸開腿坐著的樣子,就很生氣,跑去跟自己的母親說:“這個女人坐相不雅,非常無禮,請母親幫我休了她。”

孟母聽了這話就問孟子:“她是怎麼無禮了?”

孟子說:“她伸開腿坐著。”

孟母又問:“你怎麼知道她伸開腿坐著的?”

孟子說:“我親眼所見。”

孟母聽了說:“這怎麼是她無禮,明明是你無禮。進門的時候一定要打招呼,讓屋裏的人知道,你一聲不吭進屋,才能看得見她伸開腿坐著的樣子,她要是聽見有人進屋,絕不會伸開腿坐,所以是你無禮,並非她無禮。”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訓,很是自責,於是再也不提休妻的事情了。

孟子的母親是個頗有智慧的女人,她聽到兒子要休妻這樣“天大”的事情,並沒有馬上做出激烈的反應,也沒有指責或質問孟子,而是非常平和地詢問情況,聽兒子說出自己的觀點,因為孟母想聽出事情的真正原因。

孟母先是問清了兒子認為兒媳無禮的原因,又問清了兒子是如何知道兒媳做了無禮的事兒。聽明白關鍵因素以後,孟母才不慌不忙地做出了對孟子休妻這件事的評價。

孟母的推理線索從何而來?是從孟子對兩個問題的回答中聽出來的。孟子的回答中雖然並沒有說出自己“沒出聲就進屋”的事實,但孟母卻聽出了弦外之音,並通過這點線索還原了這個事件的發生現場。

說話是一門藝術,並沒有多麼高深莫測,也並非人人能夠一眼就看穿。學習傾聽,就像是去欣賞沒有歌詞的樂曲,用心聽你才能聽到弦外之音。

褒貶是買主,叫好是閑人

舊上海,有個小夥計跟隨老師傅到綢緞莊上櫃學徒。上櫃沒多久,就見兩位太太一起進了門,一位盤發,一位卷發。

盤發太太看上一塊衣料,就說:“這個顏色不錯,又鮮豔又不會很俗氣。”

卷發太太過來看了看果然不錯,就拿起來說:“師傅啊,這個多少錢一尺啊?這塊做旗袍好看,還是做裙子好看?”

老師傅迎上來,把料子抖開,說:“這料子是蘇州產的,您做裙子、外褂、旗袍都好看。一個銀元兩尺。”

卷發太太皺皺眉,說:“其實這種顏色也不是很新鮮,我看街上很多人穿類似的。摸起來也不是很柔軟,貼身穿太硬了。這種料子賣到這個價格也真不低啊!你說呢?”

卷發太太看了一眼盤發太太,盤發太太見狀就說:“現在這個價格能買到這種料子也算不錯啦!我看花紋和顏色都還挺時髦的,蘇州產的畢竟比別的不知道哪裏來的貨要好一些,價格要是再低一點就更好啦!”

卷發太太繼續接口說:“這個花紋,做衣服還要對縫,很費材料的,要是還這個價格怎麼買得下手啊!”

小夥計看著兩位太太翻著衣料不停地講,聽得一頭霧水,不明白到底是卷發太太要買,還是盤發太太要買。

老師傅則從容地笑著,對著卷發太太說:“太太啊,價格我不能再讓了,這個真正是良心價,沒得商量了。您要是真想要,我給您量起來尺頭寬一些,您拿去對縫對花也方便。”

說完又轉頭對盤發太太說:“您沒有看中的話,下周有新貨您再來看。”

卷發太太果然買了衣料,盤發太太也果然問了下周到貨的具體日期,說還要來看。

兩位太太稱心地走了,小夥計不解地問師傅:“您怎麼看出來誰要買衣料的?那個卷發的太太明明是一直在挑毛病啊!怎麼最後那個叫好的倒沒買呢?”

老師傅說:“這個你要記住:褒貶的是買主,叫好的是閑人。”老師傅說的這句話是生意場上的金句,值得引以為鑒。

為什麼說“褒貶的是買主,叫好的是閑人”呢?因為買主才在乎價格高低和性價比的問題,買主說出的話,多多少少會去故意挑毛病;而本身就沒打算掏錢購買的人,貨品的質量好壞、價格高低都與自己無關,自然就會“順情說好話,免得討人嫌”。

講話中帶有褒貶的成分,那麼一定是人與事中都帶有一定關係的;講話中隻是說好,沒有具體解釋的,大多是沒有利弊關係可言的。

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留心那些有意無意出現的褒與貶,聽到那些褒貶背後的意思:

1. 老張這人不錯,心腸熱,肯幫人,就是脾氣有些急。

背後的意思——我得到過老張的幫助,我對他為人表示肯定,但他的急脾氣我也見識過,我不欣賞這一點。

2. 這個崗位的話,小李的學曆還可以,能力也可以。

背後的意思——小李的能力、學曆都一般,用他不用他都不會影響到我。

3. 年底發獎金這件事,公司辦得不公道,很多功臣沒有拿到應得的。

背後的意思——我是公司的功臣,我沒有拿到應得的獎金,這事情辦得不公正。

4. 我看這種豆漿機功率有點大,比較費電,外觀也一般。這個價格標的有點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