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要前進總得先覺醒(1 / 3)

越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創立創新型企業為宗旨的改革,半年多之後,已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麵,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李沛文為組長,高原為副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的穩步推進下,以何以然《關於建立創新型企業體製上的基礎構建問題》這份報告為主,結合了江海嶺的報告,《論述創立創新性企業市場方麵的統觀思考》中的部分見解,以及吸取,彙總了其他各方意見與建議,最後組合成公司的總體改革方案,目前,正在循序漸進地展開著,綱舉目張地推進著。

於最近一次的改革戰略研究會上,改革領導小組還聽取了高原的建議——改革,首先從員工們容易接受,幹起來也不太難,然而,卻能使思想意識上形成啟發與共鳴,同時也可起強大感召作用的方麵起步,那就是,建立企業的文化融通體製,及其派生出的相應的機製。在這樣的部署下,改革領導小組先開展了一個,名為“燦爛似朝霞·嫵媚若春花”的,員工詩畫與攝影及文化藏品的展覽會。

經一番的辛勞籌備與精心布置,今天,展覽會總於開幕了。在特意開辟出的一幢大樓的五層樓上,眾多員工正有序地進入一個大廳內觀展。

一進入大廳,迎麵突入眼簾的,是巨壁麵上,被鋥亮燈光照耀著,以潔白綢緞作底襯,上置鮮紅立體字的會展之題——燦爛似朝霞·嫵媚若春花。會展之題的下麵,還有一行黑色楷體小字副標題,——越達公司員工詩畫與攝影及文化藏品展覽會。

從巨幅的會展標題兩側,即可進入三個展廳的第一展廳。這裏,一層層溫馨的燈光,照在一串串鮮紅的中國結之中,望去,是閃耀著滿目的豔麗光彩。第一展廳是詩與畫;第二展廳是攝影作品;第三展廳是文化藏品。

當徜徉於期間時,見有一群人,正圍在牆上的一幅大鏡框下,昂首讀著鏡框裏,隸書著一首名為《期待》的五言絕句:

·

“年年柳樹下,日日待萌芽。今始春意起,越達到我家。”

·

鏡框之下,則貼著一張白卡片——作者:袁紫霞

-書寫:江海嶺

“啊!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她也好像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哦!”

“我們都從來不知道小袁,竟然還有寫詩的本事啊?!來來來,你過來,你過來,來跟我們介紹介紹,介紹介紹。”

圍讀在《期待》這首詩下的許多人,由於極其驚訝袁紫霞能寫這樣的詩句,她的要好的小姐妹,不信得,硬把她從,在看攝影的展廳裏拉到這首詩下,要問個明白不可。

“怎麼說呢?”來到鏡框下的袁紫霞,是靦腆又不安地表示,“老老實實說,這首詩,提供詩意的是我,但我隻是表示了具體的想法,全部文字上的完成,是魏工。確切講,這首詩是我們倆共同寫的,可是魏工硬不要寫上他的名字。我跟領導小組指出過,他們說,魏工他不願署名,自有他的道理,所以,也是可以的。就這樣麼……。”

“小袁,讀詩,我們能領會你想表示的心思和情意。你以,早春盼柳綠,來暗寫切望著的改革先聲。”

“最妙的是把名詞‘越達’寫成動詞的越達。以始起的春意,來表達公司正興起的改革,期待改革成功,就可使家也美好起來的願望……。”

這裏,眾員工在談論袁紫霞的詩,而在另一角,也在轟轟然地笑談著,去看,大家也是在為一首詩論說著。

同樣有好些人,圍在牆上的一幅大鏡框之下,在昂首默讀著鏡框裏行書著的,題為《照鏡子》的詩。

·

以往鏡子裏,

鏡子裏,平淡的眉目之間,沉沉浮浮著憂的思緒,

是消沉慵懶的處境、是徒有寄予的希望、是茫然於向往的奮起。

那是怎樣一個心地?

今日鏡子裏,

鏡子裏,安詳地整裝時刻,洋洋溢溢著喜之情懷,

為喚起思想的開拓、為麵貌一新的展示、為前景可期的努力。

此又是怎樣一個心意!

鏡框之下同樣貼著一張白卡片——作者:李敬清。

-書寫:江海嶺。

“這首詩的切入點還是蠻不錯的,有點獨特。<照鏡子>,是很有生活氣息的吔。”

“他是通過一麵鏡子來抒發,也反映了公司改革前後的,大家的心情。”

……。

圍讀的人正在議論著詩,《照鏡子》,忽聽有人呼喊起來:

“哎,你們來看,來看呀,沒想到吧,李書記還會畫水彩畫的諾!”經人這麼一呼喊,立刻把這些人,一下子都拉到了對麵的,掛著一幅題為《萬紫千紅才是春》的水彩畫鏡框之下。讀卡片,才知這幅畫的作者,是:李沛文。

大家齊注目起這幅畫來,發現,畫麵上,說是萬紫千紅才是春,然而畫麵上竟然卻是沒有一朵花,而是隻見,在一片湖水邊,倒映著不多的似花非花的色彩,而後,是映於水麵上的燦爛霞光,以及更多的,看去是很賞心悅目的湖水之綠。

於是,隻聽各位又議論起來:

“我認為,像這樣的畫是最難畫的了,它不是實景實寫,而是要你憑畫意,去想象實景中的天上雲,岸邊花,湖中水所呈現出來的一片春光佳境。”

“我覺得,像這樣的畫麼,就有意境了哦!我想,他是用,畫湖中的倒影之景來體現春色的,大概也是隱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吧。”

“我原總以為,萬紫千紅麼,總意於滿園的春花吧,如果這樣,思維就顯得狹隘了。而老李就沒有把寫春顯得很狹隘。”

“這才是最妙的。我記得以前有人出題,畫‘寺在深山之處’。有三人各交一幅畫。三幅畫,第一幅是寺廟後有一片廣袤的森林;第二幅,是在山的林深之中隻露出寺廟的一角飛簷;第三幅,是見不到寺廟的一點點影子,隻有一個挑水的和尚,跨步在一條通向深山老林的小徑上。人都讚歎,第三幅畫,是最精準於‘深山之處’這個題意的意境。老李寫春深卻沒有花,與畫山深不見寺一樣,也是在意於深,這個意境上的啊!”

“也許他題,<萬紫千紅才是春>是在暗示我們的改革,也不能是囿於一種色彩上的鑒定吧。”

在這幅畫下,他們幾個也在讚歎,也在議論這幅畫,也在暢談自己對這幅畫的見解與感受。

輾轉到第二個展廳,這裏皆是員工們的攝影作品,雖也有不少的人在駐足觀賞,但不及觀賞文化藏品的第三展廳人多。而第三展廳裏,使更多人聚集鏡框之下的,是何以然視如傳家珍寶的畫——《月光下的並蒂蓮》。這是何以然在決心,要堅定支持高原的工作後,才終於不顧珍惜拿來了的。

此刻,都在賞,瑩瑩月光下,粼粼漣漪間,那似凝脂琢玉般的,潔白並蒂蓮的畫麵;隨之,皆生發,淡淡雅雅中,清清幽幽裏,使臨水木清華之境,潤心細無聲之懷感。

在這樣地端詳和凝思著畫麵的人群中,竟也有何雨蓮在其中,且高原還站在她的身旁。今天,是何以然特意叫女兒來的。一方麵,他想讓女兒也來感受感受公司改革的生氣,使她從中也有所感染。一方麵也可起,對自己,對高原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與交流之情。而何雨蓮雖明白父親的一番深心之意,然而暗中,她卻還意在於——江海嶺不是以假畫來威脅自己一定要與他戀愛嗎?!那今天,就偏偏與高原在一起,就要給他看看,悄悄傳遞這份信息,叫他死了這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