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也看上舟山群島。清光緒十年即1844年,中法開戰。次年2月,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艦與清軍南洋水師交戰於金塘洋麵,擊沉南洋水師艦船2艘,登陸金塘島取淡水,掠牛羊。定海城內的法國傳教士,居然召集教徒每日分班操練,並派出女教徒潛入清軍哨卡刺探軍情,足見法國殖民者之狼子野心。
往近處講,日本侵略軍的軍艦早在1931年10月就侵入舟山群島東極海麵。日本侵華戰爭時期,1937年8月,上海爆發“八一三”抗戰,日軍於8月15日占領嵊山島,8月18日占泗礁山,10月14日日本海軍派出航空母艦1艘,進入舟山群島長塗島洋麵,艦載機對滬、杭等地實施轟炸。1939年5月日軍侵占下的定海港日軍侵占岱山島。1939年6月23日淩晨,日本海軍大佐來島茂雄率2個聯隊1400餘人,在6艘軍艦,5架飛機的掩護下,強行登陸舟山島,占領定海、沈家門,將舟山群島變成攻擊淞滬及江浙腹地的橋頭堡。
日軍盤踞下的定海街市民不聊生舟山啊舟山!您的重要戰略位置,決定了您必定成為中外兵家的必爭之地。
1949 年5 月9 日,一艘戒備森嚴輪船——江靜輪,離開上海吳淞碼頭,駛向東海,駛向舟山群島。
江靜輪上,憑欄而立的是國民黨政府已經下野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和他的大公子蔣經國。
輪船駛出吳淞口,長江口外的大、小洋山島,在海平麵上由遠而近。5月的海風,本來已經有了幾分暖意,而蔣介石依舊覺得寒氣逼人。他在甲板上站了一會,就回到艙內,閉目養神。蔣經國坐在一旁,陪伴著他,手裏翻閱著信手拈來的幾張報紙。
閉目養神的蔣介石,實在是思緒萬千。過去的一年,他有許多傷感:東北丟了,北平背叛,徐州會戰失利,白崇禧逼宮,美國人意欲換馬,自己不得不於元月21日宣布引退。
所謂引退,對蔣介石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徐州會戰大敗之後,國民黨軍隊全線崩潰,兵無鬥誌,將無神威,真所謂兵敗如山倒。共產黨一下子占領了全國的半壁江山。軍事上的失敗,導致原本派係林立的國民黨軍隊內部紛爭突起。擁兵50萬的白崇禧在李宗仁的支持下首先發難,聯絡各方要蔣介石與共產黨“和談”。蔣介石不肯與共產黨和談,在他看來,如果在李宗仁主導下與共產黨和談,就等於自己不僅在軍事上認輸,在政治上也要認輸,那便是全盤皆輸。
隨著白崇禧的發難,湖南、湖北、河南、廣西各省參議會長聯合簽發了一份電報,譴責蔣介石。河南省政府主席張誠,幹脆發電要蔣介石辭職。同時,報紙上也出現類似“蔣總統不辭退,共產黨就不和談”,“蔣總統不辭退,就沒有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等逼蔣介石辭職的口號。
蔣介石雖然明白,白崇禧力主與共產黨的所謂“和談”,並非是他的原意。因為白崇禧知道他反對與共產黨和談,真正的目的是借民意要求和談之名,將他逼下台,讓李宗仁取而代之;同時還可以借和談之機,爭取時間,喘息養兵,遏止敗兵的頹勢,重振軍心,重整防務,以達到桂係掌權,與共產黨劃江而治的目的。
戎馬一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拱手交給他人,這是蔣介石做不到的事。然而,軍事上的節節敗退,黨內的眾叛親離,他已無後退的餘地。他權衡左右,深感眼下的國民黨氣數已盡,殘局難以收拾,江南半壁江山陷入共產黨之手,隻是時間問題,自己必須對黨國未來的命運,有所決策。權衡政壇風雲,他決定從現實中退出,把爛攤子先交給李宗仁去收拾,騰出手來,安排未來。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在南京官邸宴請五院院長,宣布引退。何謂引退而不是辭職,因為“中華民國”憲法條款中就沒有總統辭職的這一條,“引退”隻是根據憲法第49條規定,把權力移交給副總統而已。從憲法上講,總統還是總統,副總統還是副總統。況且,他仍然是權力至高無上的國民黨總裁。
蔣介石引退後,布衣長衫回到老家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在宣布引退時,他曾經承諾五年內絕不幹預政治,其實他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政治活動,隻不過是把指揮中心,從南京搬到溪口而已。以黃埔起家的蔣介石,出身黃埔軍校的將領們是他的嫡係,不論他在不在總統的寶座上,占據高位的這些嫡係將領,始終以他這個校長之命是從。
怎樣安排黨國的未來,從最壞處著想,大陸盡陷共產黨之手,如何處之。退守大洋上的台灣島將是他最後的選擇。
蔣介石回到溪口後,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命令他的兒子蔣經國,督促空軍司令部必須按時完成舟山群島首府定海飛機場的修建,不得拖延。接著又命令“中華民國”銀行總裁俞鴻鈞把50萬盎司的黃金運往台北。
事實上,蔣介石在宣布引退前,早已經把國民黨政府未來的命運寄托在台灣島上了。1948年12月27日,他密令將中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中央圖書館、北平圖書館以及外交部重要物品共計3348箱,秘密運往台灣。12月29日,在事前毫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任命他的絕對親信陳誠,接任魏道明的台灣省主席之職,隨後又任命陳誠為台北警備司令。
1949年1月11日,蔣介石致電陳誠,以十分懇切的言辭,告以治台方略六條;10天後,也就是蔣介石宣布下野的當天稍後,蔣介石密令陳誠放下手頭一切事務,速飛南京,而後又改飛杭州。在杭州筧橋機場,陳誠的飛機剛降落不久,蔣介石的“美齡號”座機也隨即而至。在機場貴賓室,蔣介石再三交代陳誠:“台灣要確保萬無一失。你的責任重大,不能有絲毫馬虎,台灣一定要穩定。”
陳誠說:“請總裁明示,我一定按你的指示去做。”
經過一番密謀,蔣介石已經將台灣的軍政大權,牢牢地控製在自己手中。
當晚,浙江省主席陳儀在西湖邊的“樓外樓”菜館設宴款待蔣介石和陳誠以及同行的蔣經國、俞濟時、湯恩伯。
這是蔣介石在杭州西子湖畔最後的晚餐。
半個月前,蔣介石悄然離開奉化溪口,登上一艘軍艦,對外宣布去廈門,實際去到上海。
這時候,上海的湯恩伯根據蔣介石的命令,率8個軍,20萬兵甲,正在部署大上海保衛戰,聲稱要將上海變成“第二個斯大林格勒”。4月30日,在上海郊外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戰前相持,風聲鶴唳之際,蔣介石不顧上海戰局急需用兵,毅然命令在長江的海軍第一艦隊,海軍第一軍區移師舟山。
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擊上海的戰役剛剛打響,蔣介石就帶著他的長子蔣經國,乘江靜輪從上海親赴舟山群島。很明顯,他對白崇禧的千裏長江防線,不抱任何希望,對大上海保衛戰,也隻是一種姿態。他要用心安排的是萬一大陸失守,如何鞏固一方土地,建立一個能夠東山再起的偏安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