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曆史上看,台灣無疑是理想之地,然而,光光有一個台灣島作為基地是不夠的,西邊的海南島,東麵的舟山群島,兩個側翼,是未來反攻事業必不可少的、極為重要的橋頭堡。
江靜輪過了大、小洋山,洋麵趨然遼闊,風浪也越來越大。江靜輪隨著風浪加大,也開始顛簸起來。蔣介石感到有些不舒服,微微睜開眼睛。坐在一旁的蔣經國急忙上前扶他,問:“父親,你還好嗎?”
蔣介石伸展了一下身子,說:“沒有事的。”
蔣經國說:“風浪越來越大了。”
蔣介石站起來,看了看弦窗外,說:“這點風浪我還是吃得消的。”
蔣經國回答說:“是的,父親戎馬一生是不會在乎這點風浪的。”
蔣介石要水,蔣經國倒了一杯白開水遞給他。蔣介石呷了一口,說:“經國,德鄰他們支撐不了多久,黨國的事還是要我們用心。從最壞處著想,將來台灣、舟山、海南是我們最後的基地,絕對不能丟失,這次一定要把舟山的防務做好。”
蔣經國說:“父親,我懂。”
從最壞處著想——大陸盡失;
為未來著想——以海為壑,以海島為基地,伺機再起。
這就是蔣介石引而不退,用心操勞的國事。
蔣介石乘坐江靜輪到達舟山群島之後,走遍定海、金塘、普陀、朱家尖、登步、桃花、蝦峙、六橫等11個島嶼,巡察地形,布置防務,成立了“舟山群島警備司令部”,任命萬用霖為司令。下轄87軍、75軍、21軍、暫一軍等4個軍14個師,陸軍約6萬餘人;海軍第一艦隊、第一軍區,共艦艇50餘艘;空軍則以掄修定海機場為要務,作為戰機前出京津滬,製空東海、華東、華北的、不沉的航空母艦。
對於舟山群島的防務,按“中華民國”的憲法規定,蔣介石作為一個已經引退、交出權力的總統,是無權過問的。然而,“中華民國”憲法是蔣介石製訂的,在他看來,他就是憲法,憲法就是他,他的言行就是憲法的化身。
“中華民國”的代總統李宗仁,從接過總統權力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個傀儡。當他發現蔣介石將大量黃金、白銀、美鈔運往台灣後,命令台灣省主席陳誠迅速將這些黃金、白銀、美鈔運回福州的財政部國庫。陳誠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軟拖硬磨,拒不執行。李宗仁察覺到自己調兵調不動,要錢沒有錢,重要部委、三軍將佐完全不聽命於他時,決心要將蔣介石送出國門。他在桂林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向蔣介石要實權,為此“希望委員長目前離開中國到歐美旅遊一段時間”。
蔣介石在上海期間,一架專機從桂林到上海,將桂林會議的一切,點滴不漏地報告給了蔣介石。蔣介石讓蔣經國給李宗仁回了一封信,信中說:
“非常遺憾!你們要我到國外去,我不能這樣做,因為我不是軍閥!但我同意不插手國內大事,從明天起,我就徹底不管不問了。”
其實,這完全是哄哄孩子的把戲。蔣介石剛把信發出,就到了舟山,從舟山徑直去了台灣。
是年7 月,蔣介石放心不下舟山的時局。北平傅作義投共之後,國民黨軍政要員中投共傾向漫延,湖南的程潛、陳明仁,新疆的陶峙嶽,雲南的盧漢,都靠不住。舟山群島的戰略位子,遠比新疆、雲南重要,就在鼻子底下,那個萬用霖如果玩什麼花招,將成心腹之患。舟山群島必須在他的絕對控製之下。於是,蔣介石又宣布成立“舟山群島防衛司令部”,任命原上海防務司令石覺為司令,原浙江省政府主席周嵒為副司令。
其實,蔣介石對舟山的防務還不放心,8月3日,又攜蔣經國從台北乘飛機抵定海,重新部署防務。蔣介石在舟山,親自到前沿島嶼,前沿陣地檢查防禦設施,還帶領將軍們爬上定海東門的城牆上,指點江山,述道論兵。在他的戰略構思中,舟山群島不僅是固守,還要建設,要將舟山群島建設經營成為反攻大陸的前沿根據地。
對此,蔣介石之所以充滿信心。在他看來也是有前車之鑒的。
宋朝建炎三年,即1129年11月,金兵南侵,勢如破竹,金元帥兀術一路追擊宋高宗趙構到浙江。是年農曆十二月初八,金兵攻陷安吉,南宋皇帝趙構出逃,先渡錢塘江到越州,今紹興一帶,而後又逃到明州,即現在的寧波。由於前線宋軍節節敗退,趙構認為明州不是安全的久居之地,即率部分朝中大臣,駛船20餘艘,於12月19日渡海抵達昌國縣紫皮嶴,即舟山定海的紫微鄉。此後,戰局雖跌宕起伏,金兵於建炎四年正月,乘小鐵頭船攻定海,終因金兵舟船太小,又缺乏海戰經驗,連連失利,金兵不得不撤回北方,追殲趙構滅宋的戰略,以失敗告終。趙構的南宋皇朝,也就此逃過一劫。
清朝滅明之後,崇禎皇帝雖死,但明朝先帝所封的、分散在各地的世襲朱姓王侯還在,他們紛紛自立為帝,反清複明。這些明朝的遺老遺少,都將舟山群島擺在重要的戰略位子上。其中以褔州的朱聿鍵和台州的朱以海為甚。朱聿鍵在褔州稱帝後,當即任命黃斌卿鎮守舟山,並加派周鶴芝為水軍都督。順治六年,即1649年,明皇朝滅亡6年之後,魯王朱以海在原石浦遊擊將軍張名振的幫助下,從黃斌卿手中奪得舟山,並以舟山為基地,再建“南明”朝廷,與清廷抗爭,力圖恢複大明皇朝。
蔣介石站在舟山的城頭上,遙望大海彼岸的大陸,那裏已經變成紅色了。此時此刻他想起了夫人宋美齡在美國訪問時對美國記者說過的一句話,宋美齡說:“你們也許用紅墨水標誌中國的部分,但我們必定要把這些顏色,滴滴點點,一步一步抹去的。”他堅信,有舟山這座東方海上堡壘,與台灣形成一體,就能再打回大陸去,像夫人宋美齡說的那樣,把大陸的紅顏色再一點一滴改回來。
他問石覺:“為開,你看舟山與共軍這種對峙的局麵,能維持多少時間?”
石覺答道:“學生以為至少可保3 年5 年。”
蔣介石說:“從曆史上看,明朝後裔占舟山有7年,南宋趙構兵敗臨安,撤到舟山,修身養性,礪練兵馬,不到一年,反攻驅敵成功,重返臨安,古人能夠做到,吾輩一定能夠做到。”
“是的,校長。”石覺回答說。
蔣介石看了一眼石覺,發現他有些疲倦,說:“為開,要打起精神來,舟山這種與共軍隔海相峙的局麵,不須要三年五年,三次世界大戰不會拖那麼久的,這樣對峙的局麵隻要保持一年兩年,隻要世界大戰一起,局麵就會變了。”
石覺的確十分疲乏,從上海撤退到舟山,為了不辜負蔣介石對他的器重,他也常常往返於各島之間,舟船勞頓自不必說,還必須時時提心吊膽。聽蔣介石一說,急忙回答說:“學生不敢怠慢軍務,剛從大榭島回來!”
蔣介石說:“舟山的事務,拜托為開兄了!”
石覺忙說:“學生鞠躬盡瘁!”
蔣介石對身邊的蔣經國說:“舟山有為開在,我是放心的。”
話是這麼說,對於石覺對戰局的指揮能力,蔣介石未必放心,放心的是,石覺對他的忠誠。有石覺在舟山群島主政,舟山群島就不會出現他最擔心的事情,就不會變成第二個北平,這種國共兩軍隔海相峙的局麵就能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