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懂風沙的語言
讓一座城跳躍
那裏的血和淚都是綠色的,在我作為遊客之前
讀朔州
題記: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城市最年輕,它是這
樣漂亮,令人一見傾心。不是瀚海蜃樓,不是蓬萊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艾青
史前是一尾受傷的魚嗎?汪洋裹身
無意漂泊,讓冷冷的水溫暖傷口
暖些再暖些,隻有六秒的記憶
足夠挺過這一生。這一生的浩淼
在桑幹源頭發芽了,茂盛著鐵騎煙火
代代有故事,有悲歡離合經過每一個人的生活
年年有悲歌,有酸甜苦辣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河
習慣將苦難封殺在曆史的卷宗裏
累累墓塚棟棟廟宇,你的前世是一尾病愈的魚
遊來了
四舍五入後的曆史,古老而青春
煤,也是曆史的黑客,為一座城守望前世今生
今生是要發熱的;
電,也是曆史的琥珀,為一座城的夢想先知先覺
今世是要發光的;
瓷,也是曆史的石頭,為一座城打造精神的硬骨頭
今世是要流光溢彩的。
讚美一座誠,朔州這樣的城
是需要沉默的,像挖煤後的植樹
像這樣的秋天,我們收獲後的這份平靜
寫朔州,你有多少力量才能夠支撐
命運,時而將你置於荒蕪的北部,
或者深重的盆地西南端,時而落入岩溶的泉群中,被風吹雨打
走著筆直的彎路。
總有眼前一亮的時候,總有血液的激情流淌
苦難天生就欠青春的,一腳掃趟腿
無所不能的心,是要顛覆的
就像人生的路比塞上的風沙更沉寂
比氣球還輕的自己還是要在漂泊中
肩挑背扛出胸肌的
就像挺直腰板,在城市洶湧的車流
和無邊的花紅柳綠中
靜然地打坐著這份自豪的朔州人
羅廣才,1969年9月24日生於天津。祖籍河北衡水。1984年發表詩歌作品,在《天津日報》、《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十月》、等報刊發表詩歌、散文作品四百餘篇(首)。有詩歌、散文作品被收入《天津詩選(1949-1994)》、《海內外新詩選萃》、《當代愛情詩選》、《2008-2009年中國最佳詩選》、《詩百家》、新課標語文讀本麻辣閱讀《和諧?人類的命運》、《讀者》、《青年文摘》、《百科之窗》、《作家文摘》六十餘種選本和刊物。著有:詩集《詩戀》、《羅廣才詩存》、散文集《難說再見》、詩文集《羅廣才的生命曆程》。曾為天津北鬥詩社副社長、天津北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天津魯藜研究會副秘書長,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第十七節)雁門關隧道
趙樹義(山西)
中國境內最長的隧道。收藏生死與時光的隧道
雁子飛不過去的隧道。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隧道中間寬闊的峽穀是朔風行走千年的長廊
長廊左邊的洞5135米,右邊的洞5230米
長廊左邊的曆史5000年,右邊的曆史5000年
上下5000年,都流淌在遠處那條叫黃河的河裏
雁門關隧道寬僅10.5米,高僅5米
卻穿越了恒山山脈的21條地質大斷層
斷層的那端有一個叫殺虎口的地方
一代又一代走西口的人走進了虎口
斷腸的歌子九曲十八彎。左邊挽一朵白雲
右邊攬一塊黃石,沙子般層層疊疊的眼淚
堆出了另一座恒山
朔風吹過,把一座山坡吹得更陰了
一座木塔在風中應聲而起
它像一棵樹,比樹的皺紋更滄桑
比樹的根係更曲折。它是懸掛在塞外的風鈴
金沙灘上的金戈鐵馬陷落在一道溝壑裏
悲壯與傳奇早已刻寫在山坡的陰麵和陽麵
某年冬天,我在隧道的出口遭遇一場車禍
那一刻,隧道的這邊陽光依然燦爛
隧道的那邊正靜靜落著一場雪
趙樹義,曾用筆名葉綠素,山西長子縣人,1965年出生,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任人民代表報社副社長。2005年出版詩文集《且聽風走》,近期將出版散文集《低於鄉村的記憶》。認為真正的藝術隻呈現臨界的生命、臨界的情感和臨界的思想,一直嚐試對臨界事物、臨界體驗進行臨界文字呈現的試驗,也即自謂的臨界敘述。
(第十八節)雁門賦
吳笑冬(山西)
雁門今晨無風
畫影在城樓上走動
是何方的鳥從老樹上斜睨
狗吠豬吼騾子鬃毛成立刺
畫影在城樓上走動
城磚是陰山的青土
北人是五胡的血流
招呼是客人還是敵人
八方是白日的穹廬
畫影在城樓上走動
比劃指頭是指還是刀叉杠
評說音聲是鼓還是死前嚎
正立呼吸是氣還是行屍走
跳躍靜物飛來暗殺手
畫影在城樓上走動
曆史誰來評說鄰家二小
政治我家的貓怎就到了你家瘦
經濟麻紙上的手印千年的擔
文化總把新桃換舊符
畫影在城樓上走動
瞬間
畫影全無
吳笑冬1966年生,山西朔州山陰縣人,山西電視台記者,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無節奏羅列》。
(第十九節)黃土之歌(外二首)
——致全國治理風沙植樹先進縣右玉縣植樹勞模功臣
水雲煙(北京)
挖坑,擔水,植樹。墾荒,播種,鋤地
你單薄的腰身,遮擋了地動山搖的風
餐風露宿,汗水揮灑,那是一場沾滿暮色的雨
你老繭新瘡的手,用樹的根脈掩埋了飛沙走石的荒丘
把綠色趕上風沙肆虐的山坡,羊群
撒成池窪邊一朵朵雪白的花
你的鋤頭追趕著四季,那綠,就深藏在受孕的黃土高原
用盈盈的汗水等待一地漸黃的穀穗和彎腰的秋季
銜一滴晨露上山,扯一片晚霞做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