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風一直由著脾氣
藐視灑在黃土高坡的倔強
太陽失信於你的恪守
把你的文明始終轉不出
自然法則的軌道
一副簡單的行囊
折疊了一層又一層
一家老小淚水浸泡的指望
包裹著一代又一代
列祖列宗用護佑醃漬的夢想
小妹妹納的千層底
牽著一串一串淚蛋蛋
一路走
一路滴
西北風漫卷著
通順橋上送別的視線
殺虎口的城牆
一塊磚一塊磚碼著你的步子
你回頭時
重心變得踏實
窮則思變的古訓
在走西口的路上延伸
在延伸中
給喬家大院騰出了地方
給日升昌票號拉開了空間
塞上綠洲
我來了
我的黃土高坡
雖然你的土地貧瘠
我也要用坡上刮過的大風
唱出來的肥沃的文明
雕琢出的我的堅硬的虔誠
刨出支撐我靈魂的根
白楊在坡下直直的忠誠著
在看守一件寶貴的財富
右玉的旗幟漫卷著倔強
一身汗水一把老繭發酵於黃土
黃沙終於忠誠於土地的操守
太陽落淚了,光合作用
開始公正於這片黃土高坡
右玉人把信念
埋在黃土地裏種植了五十年
綠出一片塞上江南
西北風開始顫顫巍巍於掠奪
從此
右玉的最高建築
直挺挺著英雄的脊梁
阿威,原名葉自威,湖北武漢人,46歲,在企業做過工人、技術員、政工幹部,在報社做過記者。現為自由職業者。
(第二十四節)回鄉有書(組詩)
子夜(山西)
回鄉
我用二十年時間
行走在一條窄窄的田埂
回我鄉下的家
我喜歡田埂上野生的枸杞
硬硬地扯我的褲管
喜歡那些至今叫不上名字
卻相識多年的小花
田埂上我可以赤足
我可以像兒時一樣
偷偷溜進身邊的玉米地
掰斷鮮嫩的玉米稈放進嘴裏
再品北方的甘蔗
然後蹲下來
捧一鞠潮濕的黃土
深嗅
一棵老榆樹下
農閑的姑婆們擺弄著手裏的毛活家長裏短
我聽見有人遠遠地喊我的乳名
多麼親切
二十年未改鄉音
我鬢發有衰
兒童相見卻不問來處
隻因我白發的母親
早已在飄香的炊煙裏
把我回鄉的消息晾曬
山陰我的家鄉
日複一日端坐在一座山的北坡
這裏的陽光很短
風卻吹得很長
生活在這裏的
是我逆風而行的親人
他們用粗糙的雙手
一點點把風推開
直到那些爬滿銀屑的鹽堿荒灘
羞愧地隱遁於大片草場
眾草之上散步的奶牛步態優雅
它們腫脹的乳房
忙壞了紮著麻花辮的擠奶姑娘
退敗的風有意求和
順勢把奶香塗上翅膀
換了一種方式飛翔
嗚咽多年的桑幹河笑了
站立河岸的玉米
在複蘇的黃土地歡唱
雁門關外的金戈鐵馬
俯下身子迎接四方遊人
布穀鳥站在土城牆上
叫醒了黃土下沉睡多年的寶藏
山陰我的家鄉
這個我年少時做夢都想離開的地方
如今卻讓我魂牽夢縈
一次次醉倒在回鄉的路上
走近殺虎口
請允許我將一段曆史裝進行囊
從一首民歌出發
找尋淚花的源頭
或者我可以走得更加久遠
我可以沿著蒼頭河的流向
(第二十五節)一路向北
走進硝煙彌漫的古戰場
細數你的劫難
請允許我把你想象成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
與古城牆厚重的黃土並肩
你手持戰刀一夫當關
烽火台的狼煙是你飄逸的發辮
多年後關內的漢子像遷徙的候鳥
一條古道
抖落了無數別恨離愁
你卸甲留守路口
在鬧市轉折處兒女情長
此日舊時的商旅扯走了杏黃色的幌子
彪悍的胡人是我們躬耕的父兄
古道的黃沙
在一片浩瀚的林海溺水
走西口的漢子早已回轉家門
你依然駐守原地
站立成一幅線條滄桑的背景
現在請允許我從那首民歌裏請出妹妹的眼淚
撫摸你青磚包裹著的黃土
請聽我悄悄告訴你
我不是閑散的遊客
我是歸來的遊子
子夜,原名孟昭瑩,山西山陰人,現同煤集團經濟師,大同詩歌研究會會員,有詩作發表於多家刊物。
一路向北(組詩)
穀殼子(湖北)
回望朔州
在這秋夜
我不止一次回眸
碧水,藍天,白雲下
那日越過的草場
走過的西口
眺望過的原野上
突兀綻放的向日葵
我驅趕的羊群
輕輕一放蹄
就與這些金色的
雲朵一起
浮上塞外的天空
懷想右玉
我們自山中來
向著想象中的荒漠
但這漫山牧草和叢林
令人流連駐足
我們自江南來
向著傳說中的邊塞
但豔陽下這塊沃土
讓看慣楊柳白堤的人低首
我們自海邊來
向著印象中幹涸的荒漠
但這清冽蜿蜒的溪穀
似我們掬起的美酒
其實已離別很久
卻戒不掉對一片藍天的懷想
怕驚走這片綠
我收起回憶
悄悄
寫下一首詩的開頭
留影殺虎口
夕陽,朔風。遊人如梭
有人揚刀立馬
有人憔悴,形容猥瑣
你吟雄關漫道真如鐵
他說不教胡馬度陰山
我隻見,一行大鳥高處過
遠處雁門關
雁門關
車過雁門
幽深的隧道。昏然入夢
是什麼,在頭頂掠過
經烏龍古洞,蕩馬營河畔,越西口古道,穿烽火狼煙
我欲禦風而起
伴其展翼晉北,上下九天
他用一聲雁鳴,驚我氤氳夢魘
抖落千年前的煙塵
走西口
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