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油酥麵團部分(一)(1 / 1)

酥點是采用油酥麵團經過複雜的加工程序而成型,具有造型逼真、色彩醒目、酥層清晰、外酥內鬆之特點,以花卉酥、動物酥為主,多為主點心陪襯,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中國高級宴席中不可缺少的點綴佳品。

酥點成雙成對,稱為“對點”,與江蘇菜中的“對炒”相映成趣。就其色彩而言,花卉酥均為暖色調,動物酥均為冷色調,冷暖搭配,拚盤效果更佳。就其形象而言,有靜有動,靜者安閑得,動者呼之欲出,動靜相輔相成,方顯生氣。在表現手法上,往往花卉為虛,動物為實,虛實相間,渾然一體。

“對點”中,動物造型,均為慈祥之物,花卉造型,均為人們喜愛之花。這些動植物,古往今來,常被詩人讚之以歌,或被畫家繪之以丹青。

正是:花卉千姿百態,動物栩栩如生。宴席錦上添花,堪稱點心一絕。

對點類包括:荷花蓮藕、月季青蛙、葵花鴿酥、蘭花白兔、菊花酥鵝等等。其製作見後麵動物類、花卉類說明。

鬆鼠酥

小鬆鼠人盤成酥,更覺伶俐可愛,大有呼之欲出之勢。

原料:精白麵粉,熟豬油,雞蛋清,可可粉,紅色素,黑芝麻,各種果料。

製法:

(1)將各種果料切碎加工成果料餡心。

(2)將麵粉、熟豬油以2:1製成幹油酥。

(3)將麵粉、熟豬油、溫水以5:1:2加入適量可可粉混合製成可可色水油酥。

(4)將可可色水油酥麵團逐個用手按扁;以6:4,將幹油酥包入中心,再輕輕按扁。用小擀麵杖擀成長18厘米,寬9厘米,折疊3層;複擀一遍,在中間用刀一切兩半,對疊;再擀成長18厘米,寬9厘米的長方形,厚度5毫米;切去廢邊,再切成約3毫米寬的長條,上麵抹一層雞蛋清,逐條旁翻排齊合緊;再抹一層雞蛋清,將廢邊擀成薄皮貼在上麵,略擀一下,切成方形,分別包入餡心,收口捏緊待用。

(5)生胚順絲搓成腰圓形,結頭向下,先將一頭輕輕搓成圓尖長形,向下起成尾巴;另一頭搓成尖長形,用刀切兩半分開,做鬆鼠耳朵。在耳部下段,用手指按成扁圓形,在上麵抹上雞蛋清,將扁圓形部分翻貼在雞蛋清上貼實,在兩側捏一把成鬆鼠頭部。在頭部兩側抹點雞蛋清,裝上紅色小圓球,有圓球上抹點雞蛋清沾上黑芝麻,成鬆鼠雙眼。在頭部的下端捏尖一些,成鬆鼠的嘴部。鬆鼠生胚即成。

(6)將鬆鼠的生胚放入油鍋內,用微火、溫油慢氽。要不斷將油鍋晃動,使油溫上下傳熱均勻。油溫升至五六成要立即離火,炸至生胚上浮即成熟。用漏勺撈出,瀝油裝盤。

青蛙酥

青蛙酥,形象生動、活潑,絲紋層次分明,極具觀賞性。

原料:精白麵粉、熟豬油、黃、綠色素,、鬆子仁、核桃仁、金橘餅、冬瓜糖、青梅。

製法:

(1)先將鬆子仁、瓜子仁等各自加工成碎丁狀,攪拌均勻成五仁餡心。

(2)將麵粉、熟豬油以2:1製成幹油酥。

(3)將麵粉、熟豬油、溫水以5:1:2製成水油酥。其中兩塊分別用黃、綠色素,揉成兩塊黃、綠水油酥麵團待用。

(4)將黃、綠水油酥麵團分別逐個用手撳扁,以6:4將幹油酥包入中心,再輕輕按扁。用小擀麵杖分別擀成長18厘米,寬9厘米的長方形狀,折疊3層,複擀一遍,將綠色麵團放在黃色麵團上麵,再複擀一遍,成長方形。用刀切去廢邊,再切成約3毫米寬的長條,厚度5毫米,上麵抹一層雞蛋清,逐條旁翻排齊,合緊;再抹一層雞蛋清,將廢邊擀成薄皮貼在上麵,切成方形,分別包入餡心,收口捏緊待用。

(5)生胚順絲搓成尖腰圓形,結頭向下。一頭搓成尖長形,用刀切兩半分開,刀口處抹上雞蛋清,環貼在胚體的中下部成青蛙腿。另一頭搓成圓形的仰望式成青蛙頭,在兩側上端分別戳一小洞,抹上雞蛋清,裝上黃色小麵球。再在黃色小兩球上麵抹上雞蛋清,裝上綠色小麵球,成青蛙雙眼。青蛙生胚即成。

(6)鐵鍋放置微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將青蛙生胚逐個放入,待油溫上升時,要不斷晃動,使油溫傳熱均勻。用鐵勺裝油輕輕地澆在生胚上,油溫升至六成時即離火。油溫下陣時,再上火略氽成熟,用漏勺撈起,瀝油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