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四》兄弟重逢(2 / 2)

次日,宮裏傳出消息:因緒經將軍在與叛軍餘孽廝殺中,身受重傷,不治而亡。乾隆特意褒獎,以公爵之禮安葬;其追隨人等及眷屬俱以其他名義,下獄的下獄,發配到寧古塔的,官賣為奴、為妓的。夏金桂也在其中,拋了薛家,依然沒有逃脫宿命,這也是她未曾料到。烏拉那拉家其他人倒是沒有被追究,就這樣,皇後也是一病不起。

瑜妃冊封為瑜貴妃,蓮嬪晉為蓮妃,慶貴人晉為慶嬪,綠貴人也得到太後與乾隆的賞賜,後宮暫由黛皇貴妃主持中饋。

回訖內部暫停戰亂,盡管乾隆知道這事兒沒完,用不了多久還要生事端。也是為了激起八旗子弟的鬥誌,抓緊暫短的和平,大刀闊斧的再次對有異心的皇族、朝臣,進行毫不留情的懲處;另一麵,對跟隨佟維德去戰場的人員、還有兆惠將軍等西北大軍各將士們論功行賞。

鬆熙回到京城,奉旨與鈕鈷祿家族的瑾蘇格格成婚。

許是為了前些日子受到壓抑的釋放,太後為瑾蘇大婚置辦了豐厚的嫁妝,乾隆也不甘落後,親自擬了份禮單,為鬆熙置辦成婚大禮,弄的黛玉這個親姐姐,反而閑下來,整日帶著小十四、小十五、武縈淑玩耍。

鬆熙見過馨語居士後,二人不知說了些什麼,由他代為向乾隆轉達,馨語要回蘇州老家的絳玉庵修行。

乾隆想了又想,林家要接下自家姑奶奶,也不好硬攔著,庵堂、道觀隨他們林家自便。

德恩公鬆熙大婚,京城裏王公、皇家宗室、重臣們及眷屬紛紛上門道賀隨禮。乾隆攜黛玉駕臨時,將氛圍推向高潮,成了京城裏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資。

一個月後,德恩公府門緊閉。有知道的人讚歎道:“不愧是清貴之家,居功不自傲,卓然公、如海公的風範沿襲至今。”

運河之上,幾隻大舟順水漂泊。為首的船頭處,鬆熙儒服,瑾蘇淡妝,陪伴在馨語居士身邊,指點兩岸風景。鬆熙在成親之後進宮謝恩,又探望黛玉,商談北方一帶林家的產業安排;與乾隆講好,夫婦二人要回蘇州老家祭祖,此後要漂遊四海,沒有大事發生,不希望被打擾。

鬆熙的婚事盛典,隔著不遠的賈宅豈能不知道。今時今地,又是在服中,不便前去打眼。賈璉讓巧姐帶上一份禮物送過去,李紈與賈蘭也讓人送去禮物。劉姥姥與板兒也隨了禮。

寶玉想自家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就想把那兩顆珠子送去。湘雲覺著不妥,要送也等湊齊了才像話,這樣拿著人家的東西做禮物,還不夠數,這不是給人家添堵。寶玉想想也對,至此作罷。湘雲找出幾樣平素的繡品,讓人送到德恩公府上。

回訖之行,賈珍、賈蓉父子在殺場上捐軀,賈環也立了功勳。

麵對著這樣的賈家人,乾隆是既感動又矛盾。既不想恢複寧榮兩府的爵位,也不想讓人們戳他的脊梁骨,說他涼薄無情。又想借此機會敦促宗室子弟,要強要恢複當年八旗子弟的彪悍無畏勇猛氣勢。掂量許久,還是賜予賈珍以寧國公規格安葬,賜予賈蓉以五品官員規格安葬,並賞賜尤氏婆媳3000兩紋銀撫恤。本想給賈環在兵部賞賜個小官當,被他婉辭,提出要去隆嶺地區做事。那地方貧瘠、荒涼、偏遠,無人願意去,一般扔到那兒的官員,少說也得待個十年八載的,才有調職機會。他能去,正和乾隆心思。正好武縈淑也想去探望兄長武定楠,就給了賈環一個從四品官位,再選個出門吉日,讓他攜了武縈淑同去。

賈政眼巴巴盼賈環回家團聚,聽到這個消息,把筷子一摔,連飯也沒吃,進了書房枯坐。

周姨娘急的什麼似的,求寶玉和湘雲去勸勸老爺子。

賈環走後,寶玉也回想起原先在賈府的時光,揾心自問,對這個庶弟也確實很少關心,當然,賈環跟他也不怎麼樣,二人是彼此彼此,誰也怨不得誰。

湘雲也為難,賈環不回來,人家長大了,自有自己的主張,還當人家是當初任人杵的庶子?當嫂子的怎好說三道四?就拉著賈桂去看尤氏與胡氏婆媳。

寶玉不好悖了父命,打聽到賈環在京城隆嶺王府別院,也就是先頭隆嶺王世子到京迎探春時,朝廷特意為世子安排的大宅院。

經過通報,賈環倒是見了他。兄弟二人重逢,沒有驚喜,也沒有怨恨,隻是分坐兩旁,沉默是金。

還是寶玉打破沉悶:“三弟,回家吧。”

“回家?我娘就是家,娘不在了,我還有家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