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2 / 3)

除非你想做個“輸不起的人”,否則,你就要麵對。當你第一次麵對時,你可能心懷恐懼,但是這些東西不是孤單的,它們總是在各個不同的角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比如,你可能痛失親人,你可能在職場被淘汰,你可能麵臨破產……但是,你每承受一次打擊,你就會發現你的意誌力會增強一分。人的意誌力的強弱與對痛苦的承受能力成正比關係。意誌堅強者百折不撓,意誌薄弱者知難而退。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處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人們麵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失敗和挫折給人造成的精神痛苦無疑是巨大的,如果沒有堅強的意誌來承受這種痛苦,如果隻是抱怨痛苦所帶來的不幸,那麼,你就可能因失敗而一蹶不振。

人高於其他動物的一個可貴之處恰恰是,人在改造自然和社會實踐中,不是本能地逃避痛苦,而是能動地經受磨難,接受不可回避的東西,把這種磨難變成一種精神財富。

杜絕悲觀,果斷地邁向成功

在生活中,總是難免遭遇不幸。如果你抓住不幸不放,那麼痛苦和消沉就會侵害你的靈魂。所以,我們應該敞開胸懷,以樂觀的心態坦然地麵對不幸。

尤利烏斯是個生性樂觀的畫家,不過沒人買他的畫,因此他想起來會有點兒傷感,但片刻之後他就能夠調整好。

他的朋友們對他說:“玩玩足球彩票吧,隻花兩塊錢就可以贏很多錢。”

於是尤利烏斯花兩塊錢買了一張彩票,並真的中了500萬的頭獎。

“你多走運啊!現在你還經常畫畫嗎?”他的朋友羨慕道。

尤利烏斯笑著說:“我現在就隻畫支票上的數字。”

尤利烏斯買了一幢別墅並對它進行一番裝飾。他很有品位,買了許多好東西:阿富汗地毯、維也納櫃櫥、佛羅倫薩小桌、邁森瓷器,還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燈。

尤利烏斯很滿足地坐了下來。他點燃一支香煙靜靜地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好孤單,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煙往地上一扔,在原來那個石頭做的畫室裏他經常這樣做,然後他就出去了。

燃燒著的香煙躺在地上,躺在華麗的阿富汗地毯上……一個小時以後別墅變成一片火的海洋。它完全燒沒了。

朋友們很快就知道這個消息。他們都來安慰尤利烏斯:“尤利烏斯,真是不幸呀!”

“怎麼不幸了!”他問。

“損失呀!尤利烏斯,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不過是損失了兩塊錢而已。”

不幸已經發生,損失已經造成,如果我們還對它緊緊抓住不放,那麼就隻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這並不主張人們對得失抱無所謂的態度,更不鼓勵人們不思進取,而是要提醒人們對得與失的看法不可絕對化。事實是,一次得到往往對個人附帶著新的要求,很可能使原來潛藏的危機顯露出來;一次喪失常常讓你醒悟自身的缺陷,使較為合理與滿足的生活更早到來。因此,一個人若能眼光長遠一些、生活得理性一些,就會比較容易感到快樂。

決定一個人是否抵擋住失敗的是一種心態。你的內心狀況決定你是快樂、積極,還是悲觀、消極。如果你不能坦然麵對不幸,一切快樂的光芒便無法穿越。隻有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才能真正獲得人生的樂趣。

樂觀的人在行動上比較積極,但往往低估了實際上的困難,所以有時會在危險的路上碰到意外。相反地,悲觀的人過於慎重,容易錯失良機。總之,將兩者適度混合,就能達到理想境界。

給世界帶來光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當年為了發明電燈,投入了難以想象的精力和時間,進行了一萬多次實驗。但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燈絲,他發明的電燈性能不夠穩定,使用壽命短。

為了尋找合適的燈絲,愛迪生嚐試了6000多種材料。這幾乎是他所能接觸的一切植物纖維材料。但結果還是不能讓他滿意,總覺得燈絲的發光不夠理想。但是,愛迪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甚至把實驗當做遊戲。稻草、砂紙、線、麻繩、馬鬃、釣魚線、硬橡皮、藤條,甚至是人的胡須、頭發都被他拿來試一試。有位年輕記者曾問愛迪生:“愛迪生先生,你目前的發明曾失敗過一萬次。你對此有何感想?”

愛迪生回答說:“年輕人,因為你的人生旅程才起步,所以我告訴你一個對你未來很有幫助的啟示。我並沒有失敗過一萬次,隻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而已。”

一個偶然的機會,愛迪生發現以竹子為原料製作的燈絲效果比任何材料都好。於是他馬上下決心,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竹子。可是全世界共有1200種左右的竹子,哪一種最好呢?愛迪生馬上組織了一支二十人的調查隊,撥款十萬美元,到世界各地尋找各種竹子。他本人也饒有興趣地親自參加了這次活動。

蒼天不負有心人,數以千計的竹子被搜集到愛迪生的實驗室。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篩選、比較,他終於發現了性能最好的竹子。用這種竹子製成的碳絲作燈絲,可持續工作1000多個小時。

失敗是常見的,沒有失敗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微乎其微。因此,失敗對打開人生局麵是有益的。一個人要想打開自己人生的局麵,必須依靠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失敗。不能在消極的情緒中度過每一天。

悲觀情緒是阻礙我們成功的絆腳石。麵對挫折和失敗,隻有用樂觀駕馭悲觀,才能堅定邁向成功的步伐,獲取最終的勝利。

再難再險就當自己二皮臉

武林外傳中有句台詞是這麼說的,“再苦再累就當自己二百五, 再難再險就當自己二皮臉。”其實,人生之路曲折,逆境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隻有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某深山老林裏有座“神仙居”,裏麵住著一位神仙。一天,一個年輕人慕名而來,想拜“神仙居”主人為師,以修正果。年輕人不遠千裏終於來到深山老林,他披荊斬棘走啊走,發現麵前有三條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該走哪條路呢?哪一條能通向山頂呢?年輕人正在犯愁時,忽然看見路旁邊睡著一個老人,便叫醒老人家,問哪條路通向山頂。老人沒睜眼,嘟噥一句“左邊”就又睡過去了。

年輕人高興得從左邊那條小路往山頂走去。可是走了很久,他發現腳下的路越來越窄,直到盡頭,再往前已是一片樹林了。無路可走,年輕人隻好按原路返回。又回到岔路口,那老人家還在熟睡。年輕人叫醒老人,老人伸了個懶腰,仍說“左邊”,然後扭過身就不理他了。年輕人有些生氣,想問個明白,可轉念一想,也許老人家是從下山角度來講的“左邊”。

於是,他朝右邊那條路走去。走了很久,結果發現路又消失在一片樹林裏。年輕人抱怨著返回岔路口,見老人家還在熟睡,不由得發起火來,一把將老人推醒,嚷道:“我說你這人,都一大把年紀了,為何三番兩次欺騙我?左邊那條路我走了,右邊那條我也走了,結果都到不了山頂,害得我走了那麼多冤枉路。你趕緊告訴我,到底哪條路行得通?”

老人家笑眯眯地回答:“兩邊的路都不通,那你說哪條路能走呢?”年輕人恍然大悟,那隻有中間那條路可走了。不過他有些懷疑那位老人也不知道怎麼走,不然他為什麼總說“左邊”呢?年輕人帶著這種疑惑向前走,也不知走了多遠,不經意地一抬頭,猛然間看到了“神仙居”。他虔誠地跪下磕頭,說明來意,主人笑眯眯地看著他,那慈祥的笑容好像從哪見過,年輕人仔細看了看……

不錯,他正是三岔口那位指路的老人。他之所以那樣指路,就是想告訴年輕人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到達山頂,就別怕走冤枉路,隻要不走同一條冤枉路就行。年輕人走完左邊的路,也走了右邊的路,結果都沒到達山頂,無疑應該選擇中間那條路,可他當時連這都要去問老人,並且經老人指點才醒悟過來,這不能說明年輕人沒有悟性,而是說明人在遭遇失敗後,容易受情緒影響而失去理智,連很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掉。所以說,當麵對挫折時,我們應該冷靜、理性地去想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任由情緒左右意誌。

年輕人至少有一點做得很好,那就是:走錯一條路,不會再走這條路。明白錯了之後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這就是失敗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