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長話,要縮短了說。

過多的占用他人的時間,那也是一種謀殺。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時間組成的。信息時代的今天,每個城市人都有幹不完的事,都有無窮的欲望等待著與實現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你無論是當領導還是做推銷的員工,或是熟人朋友之的閑聊,都一定盡量長話短說,千萬別囉哩囉嗦,沒完沒了。

另外,長話,不僅是對他人不負責,而且也是說明自己說話的歸納能力還有待改進。記得讀初中時,老師講過一個囉嗦的故事。

一個書生,一日外出遊玩。走到外地突然想起家中皮箱裏的地一件棉被要拿出來曬曬太陽,以防長黴,於是他寫了一封托人帶送回家給他父親幫他曬曬大衣,短信是這樣寫的:

我最尊敬的父親大人,請您將我那衣櫃裏的皮箱打開,將皮箱裏的棉被,我過冬天穿的棉襖,已穿了三個冬天的棉被,箱子中唯一件棉襖小心地拿出來,拿到太陽底下來,放到曬衣架上,拍拍打打,打打曬曬,前麵拍拍,後麵拍拍,翻過來拍拍,拍掉上麵的灰塵,打鬆一點衣裏的棉花,再當著太陽曬上三個時辰。在太陽下山前收起來,收時再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再照原樣放回櫃中皮箱裏去,至此,我不再囉嗦了,不再多說了,估計大人您也聽懂我的意思,我就此打住,不再強調了,一切就這樣讚拜托您了。……

這顯然是一個諷刺笑話,一句話完全可以說明白的話,這位囉嗦先生硬是講了幾頁紙。

我還聽說一個人要買另一個人的驢,為了日後說得清,他倆覺得應立個字據。其中一位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和文彩,他一連寫了三張紙,而且三張紙上還沒有提到一個驢字,他還準備繼續往下寫下去,在不要另一個等得實在不耐煩了才打住。

這都說明,許多長話是純粹的囉嗦,是完全沒必要的。說話簡單明了是最打動人,因為人的注意力有限,你說得太長,人家不方便歸納提煉主題。

因此,古人說話有“惜字如金”“要言不繁”之說。

丘吉爾,是美國曆史上一位有獨特魅力的首相。有一次,他被邀請到劍橋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當時,丘吉爾十分忙,但他還是答應了了出畢業典禮。劍橋大學的大禮堂裏坐得人山人海,許多學生都想親睹首相風采。

丘吉爾準時到達會場,他直接走向演講台站在台上,而後慢慢地脫下他的大衣交給隨從,接著摘下帽子後,目光緩緩地在聽眾身上移動,一分鍾後,他激抑地說出一句話:永不放棄!

說完這句話後,丘吉爾又穿上了大衣,帶上帽子,步地離開了會場,整個會場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永不放棄!永不放棄!

這是丘吉爾一生中最後一次演講,也是世人認為最精彩的一次演講。

把短話說長,不容易,但把長話說短更不容易。有用的話,不在多,而貴在精。人類最有效率的話,就是短語。部隊裏的常見短語:立正、稍息、向右看齊,保證完成任務……

中國文化曆史長河中留下的成語,詞組等都是人與人長期門交流的智慧結晶。平時,我們日常交往中用得最多的有:早上好!你好!謝謝!請!對不起!十分報歉!……

一個有口德的人,他的口中總會時常出現許多優秀的短話,因為這些短語說起來簡潔,聽起來親切友好。長話,縮短了說,當然會獲得更好的效果。那在人際交往中,那些喋喋不休的人,往往都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

相反,那些說話果敢、有力、簡短的人,往往更能顯示出人格魅力而吸引更多的人,那些能真正說出打動人的話的人,都一定是講簡潔明了的話的人。

在情人世界裏,情人可能要講千言語,但這千言萬語之中男人最能打動人的話,隻有三個字——我愛你。

由此可見,感人的話,打動人心的話,都不在長,而在於精。

常言道:言多必失。你如果說得多,就很難保證每句話的質量啦。許多做推銷的都知道,話術準備相當重要的。一個推銷員在出門前若不十分熟悉自己職業、公司、產品、消費者心理等,若沒的幾套有針性的模擬話術,那就不必出門。因為,那隻會有一個結果——失敗。

話術,就是用最簡短的語言表現自己,表現產品優點等,從而最高效地打動消費者。抓住要點,學會長話短說,是贏得聽眾喜歡的一件法寶,也是一種說話的謀略。

一次,馬克 吐溫與雄辯家瓊西 M 得彪同乘一條船。船行數日後,兩人應邀參加一次晚宴。席上,演講開始了。馬克 吐溫第一個滔滔不絕、充滿情感地講了20分鍾,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然後,輪到得彪演講,得彪站起來,麵有難色地說:

“諸位,實在抱歉,會前,馬克 吐溫先生約我互換演講稿,所以諸位剛才聽到的是我的演講,衷心感謝諸位認真地傾聽及熱情地捧場。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馬克 吐溫先生的演講稿了,因此我無法替他演講,所以,請諸位原諒我坐下。”

馬克 吐溫被他一番話鬧得哭笑不得,向得彪投去略帶抱怨的目光,然後無可奈何地聳了聳肩。

馬克思的女兒燕妮,有一次曾請教當時德國著名的一位曆史學家,問他能否將古今的曆史縮寫成一本簡明的小冊子。

教授笑著答道:“不必。”接著說,隻需用四句諺語,就能概括古今的曆史:

當“上帝”要某人滅亡的時候,往往先讓其有炙人的權勢;時間就是一個巨大的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曆史的陳渣;蜜蜂盜花,但結果反而使那些花開得更盛,嫵媚迷人;暗透了便望得見星光。

從上麵幾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長話短說最重要的就是說出你要談論的主題,其餘的客套話盡量少說或不說,這樣你的聽眾才不會感到心煩意亂。

當然,長話短說必須針對特定的對象。假如對方跟你並不是很熟悉,而你上來就直奔主題,是必讓人感覺唐突。

一般說來,針對那些跟自己比較熟識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如:商業談判、會場、做報告演講等。如果能夠做到抓住要點,一針見血,沒有那麼多冗長的廢話,就會很快地吸引聽眾,使他們迅速地進入主題。

要言不煩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人們講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煩瑣。而如果一個人的演講“要言不煩”的話。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40年,處於歐洲反法西斯侵略最前線的英國,由於黃金外彙枯竭,已完全無力按照“現購自運法案”從美國獲取軍事裝備。隻好求助於羅斯福總統,而羅斯福必須說服美國國會暫時終止“現購自運法案”。才能繼續向英國提供援助。但是,一些目光短淺的議員拒絕給英國以支援。

為此,12月17日,羅斯福在國會就全力支持英國的議案發表了演說:“尊敬的女士、先生們!如果我的鄰居失火了,而我擁有澆花的水管,我應該把水管馬上借給鄰居滅火,而不是討價還價。因為我幫鄰居滅火時。也避免了火勢蔓延到我的家!”

熱烈的掌聲響了起來。羅斯福通過比喻和假設說明了英國和美國唇亡齒寒的關係,一語驚醒了本來持反對意見的議員們,最後,美國同意大力支援歐洲反法西斯戰爭,贏得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羅斯福的演講可謂是“要言不煩”的典範。

囉唆話,一定要言簡意賅地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會簡潔是必過的一關。

語言簡潔是以最經濟的語言,輸出最大的信息量。在社交活動中,簡潔的語言常常能比繁冗的話題更吸引人,它體現出說話者分析問題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高超的表現;它能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於博得對方的好感;它是說話人果斷的性格表現。自信心強、辦事果斷的人,其語言是簡潔精煉的。這一語言風格也是時代風貌的反映,現代化社會節奏快、時間觀念強,說話簡潔會給人一種生氣勃勃的現代人的感覺,尤其為人推崇。所以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簡潔精煉言語風格。

“言不在多,達意則靈。”無論在什麼場合,講話要語不厭精,字字珠璣,簡練有力,使人不減興味。冗詞贅語,嘮叨囉唆,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

在社交活動中,社交的語言要簡潔、精練,才能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取較多有用的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必然誤人時光。語言還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顧聽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縐縐、艱澀難懂的語言,往往既不親切,又使對方難以接受,結果事與願違。例如,某些會議議題不明確,開會時中心不突出,議論問題不著邊際,仿佛不長篇大論就顯示不了水平似的,因此還有一個“馬拉鬆會議”的雅號,這樣的會議效果極差。而不少演講大師惜語如金,言簡意賅,卻能留下珍貴的篇章,成為“善辯寡言”的典型。

最短的總統就職演說,首推1793年華盛頓的演說,僅135個字。

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隻有十個句子,他的演講重點突出,一氣嗬成。

1984年7月17日,57歲的法國新總理洛朗 法比尤斯發表的演說,更是短得出奇,演講詞隻有兩句:“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措辭委婉,內容精辟。

上述這些演講大師駕馭語言的能力都是非凡的。林肯的演講詞僅600字,從上台到下台還不到3分鍾,卻贏得了15000名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並轟動了全國。當時報紙評論說:“這篇短小精悍的演說是無價之寶,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辭精練,字字句句都很樸實、優雅,行文完美無疵,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

另外瑣碎的話,也要歸整後說。

領導最討厭的人,就是那些一天三回報的人,這種人的一張碎米嘴,整天無事忙,看問題也沒有輕重,自己也沒有主風,一遇到問題,無論大小,無論什麼時候,都會向主管或領導回報。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家長,麵對孩子,而對他人,整天嘴裏都是嘮叨,你說他不應該說,但似乎又有些內容,你要聽,但你又沒那麼多的時間去聽。

更何況,今天,誰都忙,誰會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聽你那些囉嗦的話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