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3)

貶低的話,請拔高後說。

人都有自大傾向,最易顯示自大的就是說貶低別人的話,說拔高自己的話。有些人對於別人強過自己心理極不平衡,於是通過貶損別人,說明別人並不強於自己,從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種阿Q式的平衡。但結果是遭人白眼,惹人嫌。

李先生自我感覺良好,然而在單位人緣不好。因此他經常抱怨世態炎涼,責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態炎涼同事寡情嗎?非也!原來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單位開會,年終考評,他都喋喋不休地貶損他人,以顯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業績”。

因此,同事們都覺得李先生太過分了,太不像話了。於是大家都不買他的賬,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顯然,李先生人緣不好,其原因在於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縱觀現實社會,像李先生這種人為數不少。

捏造事實貶損他人。有些人為了抬高自己、貶損他人競達到了捏造事實的地步。盡管他所說的事實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頗能迷惑人。麵對捏造事實的指責,受害人有口難辯,無可奈何。

例如唐某與李某同去某地出差,采購一種緊缺物資。他們到某地時,當地已無貨供應,必須再等一個月才有貨。於是唐某與李某空手而歸。可是在向領導彙報時,李某竟對領導說:“年輕人就是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點起來,我們可能就買到貨了。”唐某說:“本來就沒有貨了啊,這與起早起遲有什麼聯係呢?”領導連忙批評唐某說:“老李說得對啊!你應該接受,以後改正啊!”唐某聽了領導的批評隻有無可奈何地歎氣,還有什麼可辯解的呢?不過從此以後,唐某對李某敬而遠之了。以後領導再派他與李某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辭掉。

誇大事實貶損他人。有些人為了達到貶損他人的目的,將針眼大的事情說得比籮筐還大。

某科研單位趙某應朋友之邀,給朋友幫了兩次忙,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不巧讓本單位的黃某知道了。於是在一次會議上,黃某說:“趙某受了金錢的誘惑,不好好做本職工作,竟去從事第二職業。這種做法是缺乏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的表現。”趙某僅僅幫了朋友兩次忙,黃某竟誇大成“從事第二職業”,並給戴上“受了金錢誘惑”的大帽子。黃某的境界多高啊!敢於批評壞人壞事,並且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這樣黃某的“思想”在貶損同事中得到了“升華”。

通過自己與他人的對比貶損他人、抬高自己。

一次某省高教局成人教育處組織政治經濟學統考。哲學老師田某從高教局同學處獲得了這一信息,於是回校對任政治經濟學課的許某說:“你們政治經濟學統考,你知道這個消息嗎?”許某說:“我現在還沒有接到這一通知。”在年終考評會上,田某說:“許某教政治經濟學,對政治經濟學統考一點也不關心,統考消息還是我告訴他的,我比他還著急,許某太沒責任感了。”這樣一比,他似乎成為了一個責任感極強的人了,而別人倒是一點責任感都沒有了。含沙射影貶低他人、抬高自己。舒某與蘭某同在一科研所工作。舒某勤於筆耕,一年之中竟發表了20篇論文,而蘭某僅發表了一篇論文。蘭某心中很不服氣,因而在年終考評會上自我評述說:“我今年文章隻寫了一篇,但質量是很高的,絕不像那些寫得多的粗製濫造的文章。”顯然蘭某這是在含沙射影地貶低舒某。

平時說話,貶損他人、抬高自己是十分有危害的。

有些人之所以會不擇手段地貶損他人、抬高自己,其原因顯然是出自於一種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慮的心理。有些人為了充分地顯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價值,因此往往喜歡找參照物,自以為通過貶損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價值就充分地表現出來了。另外有些人對於別人強過自己,心理極不平衡,於是通過貶損別人,說明別人並不強於自己,從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種阿Q式的平衡。然而不管貶損他人、抬高自己出於何種心理,都是一種缺乏道德的行為。這種行為的危害有文章是這樣概括起來說了如下幾點:

一是導致個人主義惡性膨脹和自我消沉。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的虛榮心理是建立在個人主義的基礎之上的。因此這種思想如果長期發展下去,就會導致個人主義惡性膨脹,形成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狀態,因而在單位無疑就會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因此無條件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尊重自己。別人一旦不服從自己、不尊重自己,就會產生一種嚴重的失落感。然而這種人的行為是絕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的,隻會越來越激起別人對他的反感。這種高期望與實際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導致這種人的自我消沉。

二是影響團結,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由於這樣貶損別人,勢必給別人帶來思想上的不愉快。因為這種貶損與實際差距很大,實際上是對別人工作的一種主觀的否定,所以一旦給別人帶來思想上的不愉快,還會嚴重地影響他人的正常的思想情緒。另一方麵,貶損的言辭還有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為攻擊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勢必破壞彼此之間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

三是製造矛盾。由於這種貶損他人的行為往往戴著一種麵具,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作調查了解的領導相信。而一旦領導相信,領導者就會對被貶損者產生一種不良看法,甚至會據此批評被貶損者,被貶損者就會認為領導不實事求是,而領導者又認為被貶損者不接受批評,這樣就影響了雙方之間的關係。而被貶損者一旦對領導產生了怨氣,就很有可能不服從領導,甚至會產生消極怠工的現象。這樣一來,矛盾可能越來越激化。

四是引發民事官司。貶損他人從法律上說是一種侵犯他人人格的表現。尤其是捏造事實貶損他人,這更是一種誹謗他人的行為。因而如果一個人經常捏造事實貶損他人,就必然地會激起別人極大的反感,而致使他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也就必然地引發民事官司的發生。

總之,貶損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種缺乏道德、缺乏修養的行為,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有這種行為的人非但不能把自己抬高,而且遲早會被摔個後仰八叉。

反過來說,“拔高”的話是和諧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下麵我們再看看《演講與口才》雜誌中一作者總結的稱呼拔高術的神奇功效。

稱呼是人與人之間打招呼用的表示彼此關係的名稱。稱呼運用得妥帖,不但可以迅速有效地層開話題,而且還可以很快拉近與他人的距離,為自己贏得不少印象分。如何使用稱呼,大有學問。這裏介紹一種有助於和諧人際關係的交際技巧——稱呼“提拔”。這種技巧的突出特點是,有意地將交際對象的稱呼予以“提拔”,以滿足其在特定場合中的心理需要,收到特定的表達效果。稱呼“提拔”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是身份“提拔”。

武漢有家名叫“紅高梁”的餐館,人氣一直很旺。除了因為他們的廚師烹飪技術高、員工服務熱情周到之外,他們對來客別具一格的稱呼,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不少食客都說,來這裏有一種被“高看”了的感覺,心情格外舒暢。請看:。兩位女士剛走到門口,服務員便高聲喊道:“歡迎:格格’光臨本店,您二位裏邊請。”兩位女士先是一愣,接著便高高興興地入內就座。四個前來吃夜宵的男士剛下“的士”,店門前服務員的吆喝就跟了上來:“‘英雄’四位,雅座伺候。”當來客興致勃勃地吃完,提出想見見該店老板時,服務員馬上就喊:“首長!請首長麵見四位‘英雄’。”一時間,整個店堂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格格”、“英雄”本有其特定的內涵,前者是清代皇族女兒的專用稱呼,後者是舊時用來稱呼江湖上才能出眾勇武過人的義士,現在是指那些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的人物。“格格”出身皇室,身份高貴,世人羨慕;“英雄”或者本領非凡,或者品質高尚,讓人敬仰。總之,被人稱作“格格”、“英雄”都有備受尊敬的感覺。餐館服務員將含有特定意義的稱呼巧妙地用在進店的客人身上,有意“提拔”了客人的身份,就產生了奇妙的表達效果,使客人感到如飲甘醇一般暢快無比。這充滿善意而又有幾分幽默感的稱呼,可謂一箭三雕:既“提升”了來客的身份,又拉近了雙方的距離,還給人留下愉快而難忘的印象。至於來的人是不是真的“格格”、“英雄”,那老板算不算得—卜是“首長”,又有誰去細究呢?人們來餐館就餐,圖的是個心境,那幽默時不乏嚴肅、搞笑中稍見戲謔的稱呼,聽著別致,想著高興。顧客興致高了,消費自然也就痛快。如此一來,餐館的生意也就紅火了。

二是相貌“提拔”。

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如今在不少地方,“美女”、“靚姐(妹)”、“帥哥”的稱。乎已悄悄進人人們的生活。這種友好而又有親切感的叫法,在一些場合可以說是“大行其道”。不少人表示,這種時髦的稱呼會讓他們心情愉悅。

在成都一家軟件公司,“美女”、“靚姐(妹)”、“帥哥”這樣的稱呼在上下級之間大行其道。一次,筆者有事來到這個公司,隻聽一名男員工對女副總喊道:“靚姐,我把文件放到你的桌上了!”我正詫異時,女副總笑道:“我跟大家年紀差不多,要是他們總叫我‘副總’,我會有距離感,叫‘靚姐’多親切,聽起來都開心。”筆者發現,這名女副總叫起下屬來,也是左一個“靚姐(妹)”,右一個“帥哥”,整個辦公室裏工作氛圍顯得格外輕鬆融洽。

從事銷售工作的吳小姐,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記住客戶的名字成了她最大的難題。當她碰到熟麵孔、一時卻想不起對方姓甚名誰時,“莢女”、:靚姐(妹)”、“帥哥”的稱呼便成了她的“殺手銅”。一次逛街,迎麵走來一位年輕的女士,明明記得這是自己的客戶,卻怎麼也想不出對方的名字,情急之下,她朝客戶輕鬆地打了聲招呼:“美女,也來逛街啊?”對方聽後,微笑著回應了她。如此一來,可能產生的尷尬便在無形中巧妙地化解了。’

別去認真地研究那些女士究竟美還是不美、男士帥還是不帥,別去刻意地考證他們是否配得上稱作“美女”、“靚姐(妹)”、“帥哥”。這種緣自相貌角度的稱呼“提拔”,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它原有的語義內涵,而且已經加進了對被稱呼者的尊重與喜愛了。

當然,對相貌有明顯缺陷的人,就千萬不能用這種“提拔”,那樣很可能會產生誤解,讓人家誤以為你是在有意取笑,效果自然是適得其反。

稱呼“提拔”,是特定環境中和諧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其功用不可低估。交際中,注意場合和語氣,選擇合適的角度對特定的對象給以恰當“提拔”,可以收到特殊的交際效果,平時我們不妨用一用。

10、消極的話,轉為積極地說

積極心理學已成為了哈佛大學的第一暢銷品牌課。積極心理學就強調說話要積極,要正麵,要主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惡語”當然是指那些侮辱貶損、攻擊謾罵的消極話。其實,傷人的話不隻是惡語。你沒有罵人,但卻經常從反麵說話,那也照樣會傷害別人。至少會使對方抵觸反感,從而阻礙交流和溝通,影響人際關係。

積極說話三冬暖,反麵說話六月寒。那麼究竟什麼是積極的說話?什麼是反麵說話?為什麼一定要積極的說話,而不要反麵說話呢?

美國成功學家皮爾“態度決定一切!”的口號一經提出,就作為積極思維力量的一句最鏗鏘的表達而傳遍歐美,傳遍世界。他的著作《態度決定一切》也在美國排行榜呆了十年!他本人被拍成電影《一生》。拿破侖 希爾把積極心態作為成功的第一原則。

一個人的心態是他成長的產物,人一生都在培養自己的心態,有的向極積思維方向,有的向消極思維方向。

積極思維帶來優良品質:自信、樂觀、正直、無私、慷慨、寬容、忠誠、勇敢、堅定、堅強、果斷、進取、博愛、責任、信任、尊重、百折不撓等;

消極思維形成所有負性品質:自卑、悲觀、吝嗇、狹隘、虛偽、懦弱、欺瞞、自大、責怪、貪婪、猶豫、恐懼、抑鬱、怨恨、惱怒、急燥、回避責任等。

顯然積極思維給人生帶來光明,消極思維把人生帶進黑暗。林語堂說中國人太熟悉三個字了——不可能!消極思維的特征就是這三個字。積極思維的特征還是這三個字,隻是在說這三個字時要停頓一下,不要一出口就全盤否定掉了,那就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