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亞佛 亞德勒的著作《人生對你的意識》中有這樣的名言:“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諸於這種人。”

例如,你是一位推銷員,你是不是在為找不到顧客而發愁呢?不用著急,隻要你對別人真心地感興趣,那麼,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所得到的顧客,會比一個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內所結識的人還要多。

最會說話的人,往往是最善於說對方感興趣的話的人。最會辦事的人。往往是做了讓對方感激和感動的事的人。

被公認為“魔術師中的魔術師”的郝萬 哲斯頓,在他那個時代裏,用精彩的表演讓超過6千萬人買票進場看他的演出。其成功的秘訣就是懂得如何從關懷觀眾的角度出發,懂得表現人性。哲斯頓對每個人都表現得真誠地感興趣。

他說:“許多魔術師會看著觀眾,而對自己說:‘坐在台下的那些人都是一群傻子和笨蛋,我可以把他們騙得團團轉。’”而哲斯頓的方式卻不同,他每次上台,就會對自己說:“我很感激,因為這些人來看我的表演,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他們讓我能夠過上很舒適的生活,因此,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給他們看。”說話也一樣,隻有從關懷對方的角度出發,才能贏得對方。

英國皮鞋廠的一位推銷員曾多次拜訪倫敦的一家皮鞋店,但其拜會老板的請求都被鞋店老板拒絕了。

這天,他又來到了這家鞋店,口袋裏裝著一份報紙,報紙上刊登著一則關於變更鞋業稅收管理辦法的消息。推銷員認為這則消息有利於幫助店家節省很多費用,因此就希望帶給皮鞋店老板,讓其看看。

當他來到鞋店前時,就大聲地對鞋店的一位售貨員說:“請您轉告您的老板。說我有路子讓他發財,不但可以讓他大大減少訂貨費用,還可以本利雙雙賺大錢呢。”

很快,老板同意接受他的拜會。

當你能夠幫助顧客的生意,為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時,顧客不可能不為你的生意著想。當你不僅僅是推銷員,還是對方的顧問時,他們獲得了由你提供的可靠消息後,你的生意必定不會有了一筆之後,從此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青商會的推銷精英弗蘭克 羅塞爾打電話給他的一位顧客說:“您好!貝爾先生,現在,我將要提供給您的服務。是別人無法替您設想得到的。”

“什麼服務?”顧客不解地問。

“我可以給您供應一貨車石油。”

“我不需要。”

“為什麼?”

“你讓我放到什麼地方去呀?”

“貝爾先生,假如我是您的兄弟,我會迫不急待地想告訴您一句話。”

“什麼話?”

“由於貨源快要短缺,那時候您可能無法買到所需要的油料,同時,它的價錢還將要暴漲,我建議您現在就買下這些石油。”

“真的用不上,我沒有地方可以存儲了。”

“為什麼不租用一個倉庫呢?”

“不用了,我看算了吧,謝謝你的好意。”

當天稍後,弗蘭克 羅塞爾回到辦公室時。看到辦公桌上放著一張留言條,上麵寫著:“貝爾先生讓您給他回電話。”

羅塞爾一接通電話,便聽到貝爾先生在話筒另一頭說:“我已經租好了一個舊車庫,可以儲放石油,請您把您的那一貨車石油送過來,好嗎?”

因為你為對方著想,對方才會為你著想。

如果你想讓自己說出來的話具有價值,或者能夠帶來價值,那麼,你就需要記住一條適用於廣泛領域,也適合於說話上的定律。那條定律叫做“黃金定律”。其內容是,你想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首先如何對待別人。

我們要獲得別人的支持,我們就必須先去替別人著想,對別人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至少是作出關心別人的行動。

某家企業的老板開除了一位特別有才能的員工,卻去培養一位能力不如那位員工的員工。老板的朋友不解地問為什麼。老板是這樣回答的:“因為他對公司很不忠誠,對我很不真誠。”

人與人之間,無論是主雇關係還是朋友關係。無論是親人還是顧客,都應該相互真誠。因為真誠高於人性其他方麵的一切品質!但要如何才能獲得別人的真誠呢?答案是,隻有真誠才能換來真誠!

一直以來,費拉達爾菲亞的克納費都在試圖要把煤推銷給一家大型連鎖公司。然而,那家連鎖公司依然繼續使用另一個地方的煤,繼續經過克納費的辦公室而視若無睹。因此,克納費一直在罵那家連鎖公司。

事情發生轉機是在一次辯論中。克納費答應了站在連鎖商店一方進行辯護。於是,他到他曾經痛恨的連鎖公司,去會見一位高級經理。見麵後,他說:“我到這裏來,並不是向你們推銷煤的。我隻是來請求你們幫我一個大忙。”接著他把辯論的事情跟對方說清楚:“我是來請你們幫忙的,因為我想不出還有什麼人能夠比你們更能提供我所需要的資料了。我非常想贏得這場辯論的勝利。對於您的任何幫助,我都會非常感激的。”

剛開始,克納費請求對方給自己一分鍾時間,對方答應了。當克納費說明來意後,對方就請他坐了下來,並談了將近兩小時。最後。對方請來一位曾經寫過一本有關連鎖商店的書的高級職員進來,讓克納費與他交談。經理還寫信給全國連鎖組織公會,為克納費要了一份有關他需求的辯論文件。這對克納費的辯論將幫上很大的忙。

為什麼連鎖公司經理會如此盡力幫忙呢?因為當他說“我認為連鎖商店對人類是一種真正的服務”“我以我為數百個地區的人民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時,克納費已經真誠地讚同他了。而這種讚同,完全是發自內心的。

當克納費走時,經理送他到門外,並用自己手臂環繞著克納費的肩膀,要祝賀他辯論得勝,並誠邀他以後再來看自己。把辯論結果告訴自己。最後,他還說了這樣一句話:“請在春末時再來找我,我想簽下一份訂單,買你的煤。”

克納費有點驚訝,因為在整個交談過程中,他們的談話中沒有半個“煤”字。

其實,這個世界並沒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有的隻是一個人所站的不同立場。隻要你認為對,這個世界就是對的。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經常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為別人講幾句話,我們要經常主動地去理解別人,真誠地認同別人的話,即使對方的觀點很另類,或者不符合事實,我們也沒有必要憑著自己的主觀意見,去指責或者對對方說教。

當我們真誠地關注別人時,我們才會獲得別人的關注和支持。

“化妝品女皇”玫琳 凱年輕時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用真誠和讚美,為一位想輕生的女孩子帶來了光明。

一天,她在海邊看到了一位坐著的女孩子,臉上寫滿了憂鬱與哀愁,還掛著淚痕。玫琳 凱微笑著走上前去,問她:“您好,我叫玫琳,能跟你說幾句話嗎?”

女孩子並不願意理她,依然在那裏感受著落寞。玫琳 凱繼續溫柔地說:“雖然你心情非常糟糕,讓你顯得有些憂愁,但你依然很美。你有什麼傷心痛苦的事情,可以跟我說說嗎?”

她想了一會兒,就真的跟玫琳 凱傾訴了起來。當她說得動情時,還流下了眼淚。而玫琳 凱給她的一直是真誠的眼神、用心的傾聽和適當的點頭。玫琳 凱的聚精會神,讓女孩子感覺到了一種關注和理解。最後,女孩子還說,自己今天來海邊,就是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的。因為自己愛上的那個人,事業有成後就把自己拋棄了。

玫琳 凱聽了後,不但為她感到唏噓、憂傷,還氣憤地大罵那個男人有眼無珠。最後,她真誠地鼓勵女孩:“你放心吧,天底下好男人多的是,你一定會找到一位責任心強且很有愛心的男人的。你看你長得多漂亮,連我這樣的女人都喜歡,更何況是男人呢。所以,你一定要振作起來。”

最後,女孩用極其感激的語氣對玫琳 凱說:“從來沒有人和我說過這麼多話,我感覺自己到今天才算是真正的發現了自己。我現在才相信,活下去會是很美好的。”

是的,能夠主宰自己生命的玫琳 凱知道,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真誠的關懷、理解和尊重。大多數時候,一句真誠的讚美,可能隻花說出者一分鍾時間,但對於聽者,可能會影響其一天、一年甚至一生。

另外,平時太自我的話,也應轉換為“您”後說。

想讓你的談話取得良好效果或效益嗎?那麼,在你與人交談時,請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什麼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呢?是他們自己!

當你與他們談及他們自己時,他們就會興致勃勃,且完全著迷,他們對你的好感會油然而生。當你與人們談及他們自己時,你是在順應人性;當你與人們談論你自己時,你是在違背人性。

你真的想成為最會說話的人嗎?那麼,從現在起,把這幾個詞從你的辭典中刪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你要開始用另一個詞,一個人類語言中最有力的詞來代替它——“您”!

例如:“這是給您做的”,“您會從中得到好處”,“假如您這麼做,您將會從中受益無窮”,“這將會給您的家庭帶來歡樂”等等。

當你能放棄談論自己和使用“我,我自己,我的”這幾個詞而產生的滿足感時,你的辦事效率,你的影響力、號召力將會大大提高。雖然要做到這一點是有難度的,而且需要不斷地練習,但是,一經付諸實踐,它給予你的回報,將會讓你覺得這樣做非常值得。

還有一種利用“人們關心自己”這一特點的方式是,讓他們談論他們自己。這時,你會發現,人們熱衷於談論自己勝過任何話題。要是你能夠巧妙地引導人們談論他們自己,他們將會很喜歡你。

你可以嚐試這樣問他們:

“您的家人好嗎?”

“您的孩子近來好嗎?”

“您的女兒現在住哪裏?”

“您在這家公司工作很長時間了吧?”

“這是您的‘全家福’嗎?”

“您認為……怎麼樣?”

“您旅途愉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