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2 / 3)

“您與您家人一起去嗎?”

“這是您的家鄉嗎?”

大多數人很難對別人產生影響力或號召力,是由於他們總是忙著考慮自己,忙著談論自己,忙著表現自己。但是,請記住這樣一個事實:你是否對談話感興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聽眾是否對談話感興趣。除非你不想成為會說話的人,除非你想把你的人際關係搞壞。所以,當你與人談話時,更多地談論對方,並引導對方談論他們自己吧。

這樣,你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最受歡迎的最會說話的人(有時候,“您”可以換成“你”字,視情況而用)。

14、責怪的話,轉向鼓勵說

怎樣才能鼓勵他人前進?

派克 巴洛特是法國國家馬戲團的著名馴獸師。他有一個狗與小馬的節目非常受人歡迎。他訓練狗的樣子特別有意思。旁人會發現,當狗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時,派克 巴洛特便會去拍拍它,誇獎它,還給它肉吃,並逗它一陣子。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玩藝兒,因為幾個世紀以來,大多數馴獸師都采用這樣的方法去訓練動物。但是,難道這對我們真的沒有很重要的啟發嗎?

為什麼我們要改變別人時,不用讚揚鼓勵去代替斥責呢?就像訓練小狗一樣,即使它獲得了一點點那怕是最小的進步,我們都可以給予它讚美和激勵的。事實上,隻有激勵才會讓人們更有效地不斷進步。斥責也許可以讓人們進步,但效果不會太好,而且肯定不適合大多數人。

兩百年前,拿破侖曾問貢龐夫人:“傳統的教育體製似乎一無是處,要讓人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缺少什麼呢?”

“母親!”貢龐夫人回答說。

這個答案深深地打動了這位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不錯!”拿破侖說:“在這個詞裏包含著一種教育體製。那麼請您費心,務必要培養出知道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母親。”

是的,推動世界的手往往是推動搖籃的手。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隻要有一個正直、善良、勤勞和樂觀的女人。這樣的家庭仍是心靈的聖堂與成長的源泉。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人物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如果說這些傑出人物推動了世界,那是因為他們的母親推動了他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民族之間的較量。就是母親與母親之間的較量”。

中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個孤身撫養孩子的母親,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連續搬家三次,她的這種行動成就了儒家思想的一個偉大人物,人們稱之為“亞聖”。

她的孩子叫做孟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人們都知道孟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顆璀燦的明星,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這樣一位遠見卓識的母親,中國損失掉的會是什麼?

推動世界的手往往是推動搖籃的手。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希思、英國歌唱家埃爾頓 約翰、電影演員史泰隆、國際象棋大師加裏 卡斯帕羅夫……在各自的領域裏他們並非都是最聰明、最富創造性或最佳人選,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生活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者父親是個百依百順的男子。是母親幫助子女樹立雄心壯誌,並為他們的成功傾注了全部精力。

22歲能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冠軍的國際象棋大師加裏 卡斯帕羅夫,絕對是國際象棋史上的奇才。卡斯帕羅夫能講15國語言,是一位很有造詣的數學家、計算機專家、紐約華爾街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7歲那年,卡斯帕羅夫的父親不幸去世。從此,他的母親克拉拉成了他前進的指導力量。在卡斯帕羅夫的自傳《變化的童年》中,卡斯帕羅夫把童年對象棋的興趣歸結於觀看母親下棋。是母親鼓勵他樹立強烈的自信,使他最終成為了國際象棋世界級大師。

前美國第一夫人、現任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裏在其回憶錄《親曆曆史》中曾深情地記錄了,母親對自己成長中的巨大影響。她提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她們全家搬到帕克裏奇不久,母親發現她不愛出去玩,有時還哭著回家,訴說街對麵奧卡拉漢家的小女兒蘇西老是推撞她。蘇西有幾個哥哥,她總是動粗。當時,希拉裏才四歲,但母親擔心這麼下去的話,她這一輩子恐怕會懦弱成性。有一次她又跑回家,卻被母親攔住了。

“回去,”母親命令他,“若蘇西打你,我允許你回擊,你必須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家容不下懦夫。”後來她告訴希拉裏,她站在餐廳的窗簾後麵,看著希拉裏抬頭挺胸地過馬路。

幾分鍾後,小希拉裏高興地回家,臉上閃著勝利的光芒。“男孩子們願意和我玩了。”她說,“而且蘇西願意和我做朋友!”自此她和蘇西成了好朋友,並且友誼一直保持了下來。

母親留給小希拉裏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別人是別人,你是你。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不管別人怎麼做。我們跟別人不一樣,你也跟別人不一樣。”正是母親不斷鼓勵。成就了自信十足、聰明能幹、堅強不屈與有領袖風範的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裏。

因此,作為一個有口德的人,要多用鼓勵代替批評。

如果你要對你的孩子、另一半或者下屬員工們說他或她在某一件事情上顯得很笨,很沒有天分,那麼你就是做錯了,因為那等於毀了對方所有要求進步的心。

還好,你可以用相反的方法,寬宏地鼓勵他,令事情看起來很容易做到,讓他知道,你對他做這件事的能力完全有信心,其才能還沒有發揮出來。聽到這樣的激勵,他往往能夠即使練習到天亮,也要要求超越自我。

前美國總統柯立芝就是一位處理人際關係的高手,他會給別人勇氣與信心,使人充滿了自信。有一次,他與湯姆金斯夫婦一起去度周末。並邀請大家一塊兒參加他們的橋牌友誼賽。橋牌對於湯姆金斯而言,是一個全然陌生的遊戲,他對它的規則一點兒也不了解。

柯立芝對他說:“湯姆,為什麼不試試呢?除了需要一些記憶與判斷能力外,它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你曾經對人類記憶的組織有過深入的研究,因此,打橋牌對你來說,一點兒也不難。”

湯姆金斯還沒有意識到什麼的時候,已經被柯立芝拉到了橋牌桌前。湯姆金斯後來回憶道,他發現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橋牌比賽。完全是因為他給了自己信心,使自己覺得打橋牌不是一件難事。他也給自己帶來了一個足以改變人生的哲理,那就是,要是能夠恰當地使用鼓勵的方式,就可以在對方接受的前提下。指出對方的不足,卻令其有信心去麵對錯誤與不足。然後改變它。

在前麵,我們已經提及,稱讚對於溫暖我們的靈魂來說,就好象是陽光一樣,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很難成長、開花和結果。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隻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卻總是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例如,很多年以前,一位十歲的男孩子在拿坡裏的一家工廠裏打工。他的夢想是將來做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卻泄了他的氣。他說:“你不能唱歌,你根本就五音不全,簡直就象風在吹百葉窗一樣。”

然而,他的媽媽,一位窮苦的農婦,卻用手摟著他並稱讚他說,她知道他能唱,她覺得每天都在進步,她要節省下每一分錢,好讓他去上音樂課。這位母親的激勵,令這個孩子的一生為之改變,他的名字叫恩瑞哥 卡羅素,他後來成了他所在時代最偉大最知名的歌劇演唱家。

換種說法,對母親而言,是一腔苦心和愛心,對兒子來說,卻是一條正道,一個光明的未來。如果這位母親不把老師的話變換一種說法,不是用欣賞、讚美的語言來鼓勵和支持兒子,那麼,很可能網吧裏會增加一個厭學逃學的網蟲,社會上會增加一個自暴自棄的小混混。

如何讓別人不斷前進呢?用讚揚代替批評。當批評減少而多多鼓勵和誇獎時,人們所做的好事會增加,而比較不好的事情會受忽視而萎縮。每個人都渴望受到賞識和認同,並會不惜一切地得到它。當然,我們鼓勵別人,必須是真誠的,或者至少看上去真誠。

任何人的能力,都會在批評下萎縮,卻能在鼓勵下綻放。因此,要希望對方做到某一件事情,那麼,就讚美其最細小的進步,而且是每一次的進步吧。每個人都需要誠懇的認同和慷慨的讚美。

話語是柄雙刃劍,說得好可激勵人,催人奮發;說得不好又可傷害人,使人消沉。雖然“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人總是好甜不好苦,往往喜歡聽好話和美言,聽不進逆耳忠言。這時候,換種說法,讓忠言變得順耳、中聽,就容易讓人接受,從而達到“利於行”的目的。

15、深奧的話,請生動有趣地說

在《演講與口才》雜誌中有篇文章對此問題有深入研究:

……由於主觀或客觀的原因,有些道理三言兩語難以說清楚,長篇大論群眾又很反感,這時候,如果領導幹部能借用生動有趣的故事來闡明,化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就會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某縣委書記在一次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講到“無功就是過”這一觀點時,他講了這麼一段話:

有相當一些同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嚴重,對功過的理解非常錯誤。這使我想起了清代大才子紀曉嵐寫的《閻王斷獄》的故事:故事說有一個七品知縣死後,昂然下到地獄,對閻王爺表白,說自己雖沒有什麼功勞,卻一生為官清廉,每到一處,連口熱水也不喝,隻喝涼水。他滿以為無愧於鬼神,必受褒獎。豈料閻王爺大發其火:“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能算好官麼?如果不貪即為好官,那還不如雕一木頭知縣放在那裏,連涼水也不喝,豈不比你更清廉啦?要知道無功即為過啊!”

我們的領導幹部大小是個官,類似知縣的也有一些,雖然不是木雕的,但許多人五官不靈四肢不勤,所掌管的那塊地方,年複一年,山河依舊,麵貌未改,沒有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這樣的官到了九泉,馬克思不收,閻王爺也不要啊!其實,當官無功就是過,老百姓反對貪官,也反對“不作為”的木雕官……

這段講話借用紀曉嵐(閻王斷獄》的故事,以栩栩如生的情節和對話去吸引聽眾,引導大家去認清那些飽食終日、無所作為的庸官的醜陋麵目。故事通過閻王爺的口,斥責那些不作為的官員還不如“木雕知縣”,這些官員活著千夫所指,死了閻王爺也不要。講話者借著這個饒有興趣的故事,把不太好懂的事理講得具體而淺顯,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