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故事,能夠使說服顯得更加有說服力。
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區有一家花店,店主既賣鮮花,也經營香煙,平時生意不錯,可就是香煙的品牌較少。市煙草公司的錢新宏經理多次做工作,可店主就是不增添新的品牌。
一天,錢經理又來到該店,這次他拋開賣煙的話題,向店主講了一個有關花的故事:當春天來臨,山腳下映山紅開始露出新芽,人們都以為離花開還有一段時間,不急著去欣賞。然而,有個人去了,他沿著山路走向山頂,在路邊他發現了第一朵綻開的映山紅,再向前走,又在樹叢中發現了第二朵,第三朵……後來的人也漸漸發現了這些花,紛紛走出家門,但他們看到花的時間永遠都要晚於前麵那個人,等他們到達山腰的時候,那人已經到達山頂,山上所有綻放的映山紅盡收在他的眼底!故事講完,店主的臉也紅了。他對錢經理說:“我知道你的用意了。以後怎麼銷售新品牌,我聽你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但是,如果表現得過於急切,總是直奔主題,就可能引起對方的戒備或抵觸。這時,我們不妨另辟蹊徑,以故事來展開話題,讓對方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被你的話語所感染。
使人豁然開朗,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
一位社會學家曾預言:2l世紀,將是“說書人”的世紀!這就意味著用故事說服人、教育人,會成為新世紀的一道亮麗風景。既然如此,想取得談話成功的朋友,不妨學學講故事吧,它定會增加你的言談風采,使你的談話和所講的故事一樣動人。
另外,在講話中,比喻是一種常見的手法。它可以化複雜為簡明、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借比喻來剖析事理,是簡易有效的講話方法。
2004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在討論到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時,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
一個1歲的娃娃和一個99歲的老人,平均年齡是50歲,單從平均數上看,兩人正是年富力強的好時候,可實際上老的老、小的小,誰都無法工作。去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但具體到各個地區,差距可就大嘍。所以,中央提出來一定要“統籌區域發展”,就是為了解決各地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他娓娓道來,妙趣橫生,贏得了代表們的一片笑聲和掌聲。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是一個深奧的經濟問題,要想在短短的幾分鍾時間將它講清楚,那顯然是不可能的。白恩培卻用“1歲的娃娃和99歲的老人”這樣的比喻,對中央“統籌區域發展”的重大決策進行了形象的解讀,高屋建瓴卻又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卻又準確恰當,難怪會贏得“代表們的一片笑聲和掌聲”了。
毛澤東同誌說話好用比喻,他的比喻往往閃耀著思想、智慧的光芒。他的許多妙喻,看似順手拈來,實則深思熟慮。在與黨外人士的談話中,他經常是妙“喻”如珠,一語勝千言。
1941年11月,開明紳士李鼎銘先生向共產黨提出了“精兵簡政”的建議。黨內有些同誌很不理解這一建議,甚至還懷疑李先生提出這個建議的動機。毛澤東慧眼識良策,果斷地采納了這一建議,還寫了一篇名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的專文,闡述與推廣這一政策。文中寫道:“目前根據地的情況迫切要求我們脫掉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輕輕快快地同敵人作鬥爭,我們卻還是一身臃腫,頭重腳輕,很不適應於作戰,若說,何以對付敵人的龐大機構呢?那就有孫行者對付鐵扇公主為例。鐵扇公主雖然是一個厲害的妖精,孫行者卻化為一個小蟲鑽進鐵扇公主的腸胃裏去把她戰敗了。柳宗元曾經描寫過的‘黔驢之技’,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大驢子還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們八路軍新四軍是孫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辦法對付這個日本妖精或日本驢子的……”全文雖然隻有短短兩百多字,卻妙“喻”連珠,非常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精兵簡政”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並對李鼎銘先生的建議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讚賞。
毛澤東的比喻既有著深刻而鮮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又極富情感性,是打開別人心扉的一把好鑰匙。
1949年,毛澤東剛剛進入北京,就邀請黨外知名進步人士到住所敘舊、談心,共商建國大事。有一天,司徒美堂去拜訪毛澤東,由於他年老多病坐不了汽車,所以毛澤東讓衛士把自己的躺椅綁上兩根木棍做成了一副滑杆,把老人抬到客廳門口,毛澤東親自上前去,用雙手攙扶著他下“轎”。在與司徒美堂交談時,毛澤東了解到他對共產黨的政策理解很膚淺,帶著很多疑慮,認為民主人士隻能是為共產黨“捧台”、“抬轎”,便解釋道:“我們以後要長期一塊共事。我們大家既是坐轎者,又是抬轎者,每一個愛國的誌士仁人,都能以自己的特長,參加人民政府的工作,不但要做到盡職盡責。還要做到有職有權”。
毛澤東用“坐轎”與“抬轎”,極其通俗生動地闡明了共產黨與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共事的方針政策,他借事設喻,巧釋疑慮,真是妙不可言,恰到好處。司徒美堂剛剛當了一回“坐轎者”,體會猶在,能不相信毛澤東的話嗎?
1949年2月22日,剛剛決定起義的傅作義受毛澤東之邀,前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共中央駐地。毛澤東親自迎接溥作義的到來。一見毛澤東,傅作義便立正敬禮道:“傅作義負荊在此。”毛澤東握住傅作義的手,風趣地說:“過去我們在戰場兵戎相見,清清楚楚,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分難舍。蔣介石一輩子玩碼頭,這次發動內戰,眾叛親離,最後還是你們把他甩掉了。”
一席話令傅作義容光煥發,精神振奮。回到北京後,他對身邊的人敘說這次與毛澤東晤談的詳情,十分感慨:“真是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啊!此行如撥雲見日,極受教益。”從戰場上的兵戎相見到西柏坡的“姑舅”相會,毛澤東用一個比喻就生動而清楚地說明了傅作義與共產黨的關係有了質的變化,從今往後,傅作義就是共產黨的“親戚”,與共產黨親如一家人了。人情味一旦滲入到政治關係當中,往往會產生一種奇妙的作用。剛返回北京的傅作義,立即發表了《北平和平通電》。
如今。有著非凡一生的偉人毛澤東漸行漸遠了,但他那種妙語驚人、魅力無窮的談話藝術依然餘音在耳。很多在毛澤東身邊的人都對他說過的話記憶猶新,久久回味。
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與他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生活。常常能夠領略到偉人的妙語成趣。在回憶中,他們還常常很有興致地提起。
當年在陝北延安時,衛士李銀橋看見毛澤東擦臉擦腳都是那條沒了毛的舊毛巾,便建議他領一條新的擦臉,舊的留著擦腳;還說,擦腳擦臉應當分開。沒想到毛澤東說:“分開就不平等了。現在每天行軍打仗,腳比臉辛苦多了。我看就不要分了,分開腳會有意見的。”又有一次,李銀橋正在為毛澤東搓澡,突然放了一個屁,他很緊張又很不好意思。毛澤東卻笑了:“活人哪個不放屁,屁者氣也,五穀雜糧之味也。”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外出多坐火車專列。據服務員姚淑賢回憶,有一次,專列開到天津,毛澤東在餐車上說:“今天小姚請客,大家吃狗不理包子……誰叫她是天津人呢。”但接著話鋒一轉“我掏錢”,眾人哄然大笑。一會兒,毛澤東帶頭咬了一口包子又說:“狗不理啊,快吃,不吃就挨罵啦”,眾人又大笑。
雖然感受毛澤東妙語最多最深的是長年伴隨他的工作人員,但有些有緣走近毛澤東的人,也同樣深深折服於偉人的談話藝術。1938年,毛澤東與梁漱溟曾有過一次交談。四十八年後,已是九十三歲高壽的梁漱溟依然清晰記得那次談話時,毛澤東“說話幽默,常有意外的妙語”。
毛澤東文史知識淵博,舉世公認,從上麵的妙語可見一斑。毛澤東第一次見薄一波,就吟著“如履薄冰……”還有位名叫“三生”者。毛澤東第一次見他就脫口道:“三生有幸……”一九五八年九月,毛澤東接見《新民晚報》總編趙超構,剛一落座便說:“宋高宗的哥哥來了”。在座者一頭霧水,但仔細一想,宋高宗就是趙構啊!既然已經超“構”。自然為哥啦。
1959年,回到韶山衝的毛澤東請鄉親們吃團圓飯時,向當年的私塾先生毛禹珠敬酒。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則舉著酒杯說:“尊老敬賢,應當應當”。家鄉人無不為之動容。
最後,還可用俗語加深理解。
俗語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約定俗成的通俗口頭語句,包括諺語、俚語、歇後語等。它因生動鮮明、通俗易懂的特色為人所喜聞樂聽,被稱為“語言之花”。領導幹部恰當地運用這種“語言之花”,不但能增強表達效果,而且能讓所說的話顯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某縣國稅局連年完不成稅收任務,僅2005年上半年全縣就欠稅350多萬元。7月,老張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局長。他上任後不久,召集納稅大戶舉行座談會。會上,張局長聽取意見、摸清情況後,發表講話說:
朋友們、同誌們!我天生是個“二杆子脾氣”,說話、辦事都是“掮竹竿過城門——直來直去”,從來不搞“彎彎繞”。我到這兒任國稅局長,一不圖官,二不圖錢,就圖個痛痛快快幹事。初來乍到,新官上任我不燒三把火,但要踢好頭三腳,請各位給點麵子,多支持多配合。大家放心,不該收的錢,我們一個鋼蹦兒也不收,該納的稅,你們一個子兒也不能少,這是原則。盡管這事已經火燒眉毛了,但我還可以給大家一周的時間準備。下周的這個時候,我希望看到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會後,在納稅大戶的帶動下,上半年欠收的稅款一周內繳清了。
張局長說自己脾性,談工作態度,提任務要求,引用了諸如“二杆子脾氣”、“掮竹竿過城門蘭——直來直去”等俗語,營造出輕鬆’自然的交流氣氛,巧妙地拉近了與納稅入的心理距離,言語俏皮又不失身份,態度堅決卻不’咄礎逼人,顯現了他果斷的性格和幹練的作風,給人一種“實實在在、說一不二”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