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2 / 3)

郭某的回答,把汪某的問題順勢又拋給了汪某,既然他已經知道了,那就讓他回答好了。

在當前激烈競爭的經濟社會中,尤其是職場中,為了特殊需要,上下級之間越來越注重交際藝術,尤其是把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對談話的技巧,也越來越講究模糊化的口才藝術。日常工作中就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這件事,我們需要召開專門會議,研究之後,才能給您答複,希望您能理解!”

3、露骨的話,可旁敲側擊說

露骨,比喻做事、講話不加偽裝或掩飾,用意十分顯露,毫不含蓄,直奔主題。與赤裸裸相近,很誇張的意思。一般為貶意,如行為露骨、話語露骨等。

對有些鋒芒太露人或者年長的的人,我們說話不能太露骨,要給對方留點餘地,否則就會鬧成僵局,無法收場。

在社交中,有時遇到一些競爭性的文體活動,比如下棋、乒乓球賽等。盡管隻是一些娛樂性活動,但人的競爭心理總是希望成為勝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經驗的社交者,在自己取勝把握比較大的情況下,往往並不把對方搞得太慘,而是適當地給對方留點麵子,讓他也勝一兩局。

尤其在對方是老人、長輩的情況下,你若窮追不舍,讓他狼狽不堪,有時還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後果,讓你無法收拾。其實,隻要不是正式比賽,作為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文體活動,又何必釀成不愉快的局麵呢?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一樣,集體活動中,你固然多才多藝,但也要給別人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即使你足智多謀,也不妨再征求一—下別人的意見,“一言堂”、“獨風流”是不利於社交的。

對於談話中對方不妥當的部分,固然需要加以指正,但妥當的部分也須加以顯著的讚揚,對方因你的公平而易於心悅誠服。改變對方的主張時,最好能設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給對方,使他覺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於你的批評。對於那些無可挽救的過失,站在朋友的立場,你應當給予懇切的指正,而不是嚴厲的責問,使他知過而改。糾正對方時,最好用請教式的語氣,用命令的口吻則效果不好。要注意尊重或激勵對方的自尊心。有文章是這樣寫的:

央視一套熱播劇《恰同學少年》是一部反映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生活的電視劇。第七集中有這樣一個劇情:國文課上,國文教師袁仲謙把毛澤東(字潤之)的作文批駁為梁啟超式的新聞體,隻給了40分。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在作文上得低分,他很不服氣,便與袁仲謙老先生爭 辯了起來。兩個強脾氣互不相讓,盛怒之下的袁仲謙老先生把毛澤東趕出了課堂。

方維夏、黎錦熙等老師為此事嚴厲地批評了毛澤東,但是毛澤東一時還轉不過彎來。無奈之下,校長孔昭綬請來了毛澤東最佩服的楊昌濟老師。

楊昌濟一見毛澤東就問:‘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潤之啊,你讀過這篇文章嗎?”

毛澤東回答:“讀過,是韓愈的《馬說》”

楊昌濟:“對,《馬說》。在這個世上人才易得,識才者難求,為什麼?因為人都有一個毛病,自以為是,凡事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你比方說,袁仲謙老先生,這方麵的毛病就不少。”

毛澤東不解:“老師怎麼突然批評起袁先生來了?”

楊昌濟:‘他做得不對,我當然要批評他。你看,像你這樣的學生,作文寫得這麼好,他居然看不上眼,這像話嗎?不就是文章鋒芒過甚,不太注重含蓄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毛病,值得這麼抓住不放?就算是有毛病吧!你毛澤東改不改,關他什麼事?他這麼一而再再而三地跟你過不去,這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做嗎?你說對不對?”

毛澤東若有所思:“老師,我……我……”

場昌濟:……韓柳歐蘇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有個上千年,人人都以為他們寫得好嗎?難道你毛澤東非得跟上千年來的讀書人看法一樣,說不定你比這上千年所有的讀書人都要高明得多呢?他袁仲謙怎麼就沒看到這一層呢?你說,他這不是自以為是是什麼?最可氣的是,他居然看不上梁啟超的文章,那梁啟超的文章有什麼不好?就算比不上韓柳歐蘇這麼有名氣,就算許多人都認為他的文章過於直白,隻適合打筆仗,上不得大台麵,那又怎麼樣?你毛澤東偏偏要喜歡,偏偏認為他十全十美,他這個老師管得著嗎?他還因此在課堂上當著這麼多同學的麵教訓你,跟你爭個麵紅耳赤,哪有一點虛心的樣子?哪有一點客人的氣度嘛!”

毛澤東口服心服:“老師,你別說了。”

楊昌濟見目的基本達到,離開時又轉過身來,說:‘擱之啊,道理我就不跟你多說了,你自己慢慢去體會。

人無論處在何種社會地位,也無論是在哪種情況下,都喜歡聽好話,喜歡受到別人的讚揚。的確,做工作很辛苦,能力雖然有大有小,畢竟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這也是人之常情。

會為人處世的人,此時必然是避其鋒芒,即便覺得別人幹得不好,也不會直言相對。生性油滑、善於見風使舵的人,則會阿諛奉承、拍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時也許要實話實說,這就讓人覺得你太過莽撞,鋒芒畢露了。有鋒芒也有魄力的人,在特定的場合顯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損傷自己。

做大事的人,過分外露自己的才能,隻會招致別人的妒忌,導致自己的失敗,無法達到事業的成功,更有甚者,不僅因此失去了政治前途,還會累及身家性命,所以有才華要含而不露,對他人不可過於耿直地指責和批評。

過分直露自己的見解會招致他人的妒恨,但也不是說因此就不分是非曲直,什麼事都一味地說好。如果我們在對別人提出批評意見的時候,要盡量采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同樣可以達到目的,為什麼非要吵得麵紅耳赤,最後猶如仇人一般呢?

婉轉地批評別人,不逞一時的剛勇,同樣能達到批評對方的目的。西漢時期,漢武帝身邊有個大臣叫東方朔,頭腦聰明,言語流利,又愛說笑話,當時人稱他為滑稽派。

漢武帝剛即位就下了一道詔書,叫各郡縣推舉品行端正、有學問才能的人,當時有上千人應征。這些人上書給皇帝,多半是議論國家大事,賣弄自己的才能,其中不少建議皇帝看不上,提建議的人也就沒被錄用。東方朔的上書卻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自己怎麼博學多才,聰明過人,怎麼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怎麼勇敢靈活,正派守信,最後說:“像我這樣的人,真該當皇上的大臣了。”漢武帝看這份上書與眾不同,有些意思,就讓他當了待詔公車。東方朔雖然被留在了長安,但薪水很少,也見不著皇帝。

過了些日子,東方朔想出個讓皇帝注意他的主意來。當時皇宮裏有一批給皇帝養馬的侏儒,東方朔騙他們說:“皇上說你們這些人一不能種田,二不能治國,三不能打仗,對國家沒一點用處,準備把你們全殺了呢。”侏儒們都嚇得哭起來。東方朔又教他們:“皇上要是來了,你們趕快去磕頭求饒。”不久,漢武帝路過馬廄,侏儒們都號啕痛哭,跪在武帝的車子前連連磕頭。武帝覺得奇怪,問道:“你們幹什麼?”侏儒們回答:“東方朔說您要把我們全殺了。”漢武帝知道東方朔鬼點子多,就把他叫來責問:“你為什麼要嚇唬侏儒?”東方朔說:“侏儒身高不過3尺多,每個月有一袋糧食、240錢。我東方朔身長9尺多,也隻有一袋糧食、240錢。侏儒們會撐死,我卻會餓死。皇上要覺得我不行,就放我回家,別留著我在這裏吃白飯。”武帝聽了哈哈大笑,讓他待詔金馬門。待詔金馬門比待詔公車的地位高,他也就漸漸地能接近皇帝了。

有一次,漢武帝讓手下的人玩“射覆”的遊戲,東方朔連猜連中,得了很多賞賜。漢武帝身邊有個姓郭的舍人,也很聰明,能言善辯,見東方朔這麼得意,很是眼紅,就對武帝說:“東方朔剛才都是碰運氣,並不是真會猜。現在我來藏一樣東西,如果他猜中,我願意挨一百板子;要是猜不中,您把剛才賞他的東西都給我。”結果東方朔又猜對了。漢武帝命令左右打郭舍人的屁股,郭舍人痛得直喊“哎喲”。東方朔嘲笑他說:“呸!口上沒有毛,聲音叫嗽嗷,屁股翹得高。”郭舍人又羞又氣,喘息著說:“東方朔辱罵皇上的隨從,該殺頭!”武帝問東方朔:“你為什麼罵他?”東方朔急中生智,回答:“我怎敢罵他?是讓他猜謎語呢。”武帝又問:“怎麼是謎語”東方朔信口胡編道:“口上沒毛是狗洞,聲音叫嗽嗷是鳥兒在喂小鳥。屁股翹得高是白鶴彎腰啄食。”武帝見他說得頭頭是道,沒法再追究,郭舍人隻好吃了個啞巴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