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次過節,漢武帝下令把肉賞給身邊的官員、隨從們,可是執行命令、主管分肉的大官丞遲遲不來。東方朔對同事們說:“今天過節,該早點回去,請原諒我占先了。”說著拔出劍來,割了一塊肉走了。大官丞知道後報告給漢武帝。第二天,東方朔進宮來,漢武帝責備他:“昨天你為什麼不等大官丞來宣布命令就擅自割肉?”東方朔趕緊脫下帽子,跪在地上請罪。漢武帝說;“你起來,自己責備自己吧。”東方朔拜了兩拜,爬起來,像背書一樣有板有眼地說:“東方朔,你過來!東方朔,你過來!你接受賞賜不等命令,多麼無禮啊!拔出劍來就割肉,多麼豪壯啊!隻割一小塊,多麼廉潔啊!回去送給妻子,又多麼有愛心啊!”漢武帝忍不住笑,說:“讓你責備自己,你倒誇起自己來了!”不但沒辦他的罪,還賞給他一擔酒100斤肉,讓他帶回去給妻子。
對於皇帝的指責,不是強詞奪理,而是機智應對,有理有節,這其實就是忍。東方朔忍住心中對他人的不滿,忍住對告發者的氣憤,不失時機地批評他人的錯誤,又保全了自己。
4、帶刺的話,請過濾後說
帶刺的話,誰都不愛聽。不僅不愛聽,而且還會傷害人際關係。因此,我們平時說話,千萬別讓你的話“帶刺”。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楊老師,我可以和你談談嗎?”正在批改作業的我抬起了頭。是他,班中的“問題”分子!心中不由得有了幾分戒備,不知今天又有什麼問題。
“有事嗎?”我放下筆,起身搬過一張凳子,“坐吧,慢慢說。”“我想知道,我在你心中有多壞?”他仍舊站著,垂著眼,滿臉的懊喪。
他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我心中很是納悶。“雖然你有時回發發脾氣,但我並不覺得你壞啊。沒有哪個同學是壞的。”
“那你為什麼對別的同學說,不要想我這樣,別跟我學壞了?”他的眼睛紅了。我在腦海裏迅速搜尋記憶,噢,原來是那一次!
由於他是個愛惹事的男孩,沒事,他會拿手指頭戳別人,搶走別人的橡皮,或是講幾句挑釁的話,令老師們很頭痛。一次,一個平時很文靜的男孩還沒完成作業就和他在打鬧。我一時生氣就說:“不要學……,別跟他學壞了!”當時隻是一時氣話,並未留心沒料靠確如此傷他的心。
我立刻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那稚嫩的心。盡管他很調皮,甚至任性,不聽教導,但是,他同樣有強烈的自尊,在孩子心中,好人,壞人是多麼分明的形象啊!其實,他的內心也希望自己是個好學生,受老師表揚,被同學喜歡,但是,我的這一個“壞”字,會澆滅他所有希望的火花。
“對不起,老師向你道歉。”我的眼睛也濕了,是自責與心痛。事後,我靜下心來回顧當班主任的一個多月,在這期間,由於很多原因,我心煩過,生氣過,暴躁過,不經意間,說過什麼不該說的話嗎?傷害了多少小孩的心呢?我該感謝這個男孩,他讓我及時發現了錯誤。
晨會課上,我向全班同學真誠地道了歉,並提出希望,讓我們的言行更加文明,讓我們的班級充滿友誼,關愛,和尊重,少一點對立,責備和傷害。
中國帶刺的話,頻率最高的三大地方是對手間、仇人間和婆媳間。在此我們來看看婆媳間的話應該怎麼說。
自古就有“婆媳難相處”的說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鮮感會逐漸消失,瑣碎的家務事中難免形成一些積怨,家庭中的婆媳矛盾逐漸產生。
眼看愛妻、慈母整日愁眉苦臉,唇槍舌劍,作為“丈夫”和“兒子”的男人既感到煩惱,又束手無策。都說兒媳婦難當,老婆婆難當,其實有時“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最難當。
那麼,若是家庭中出現了婆媳矛盾,要想成功地扮演好“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他的語言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如果他善於說話,常常能夠很好地協調、處理好妻子同母親之間的關係,消除家庭矛盾,增強家庭凝聚力。具體的做法有許多種,這裏介紹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一是做好“傳話筒”。
由於“丈夫”和“兒子”這個特定的雙重身份,母親和妻子都會對他十分親近。當她們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都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向他吐露。作為“丈夫”和“兒子”,對這些“信息”決不可置之不理。但“理”並不是將一方的話簡單地告訴另一方,那樣無異於是在製造矛盾。而是要對這些想法進行“處理”,讓對方可以接受,而不至於引起反感進而引發矛盾。這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提示”、“當參謀”方式提出來。
比如,母親說妻子早上起來太晚了,這時你就可以對妻子說:“某某,媽年齡大了,這一段又挺累,以後我們早些起來把飯做好。”妻子說,母親為家裏買什麼東西她都不知道。你可以對母親說:“媽媽,某某買東西很有審美觀點,再買東西可以請她幫您參謀參謀。”這樣“信息”傳遞了,而且雙方都沒有想法,矛盾也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了。
二是不偏不倚。
由於“丈夫”和“兒子”的雙重身份,所以他在家中的一言一行,妻子和母親都是很敏感的。做得好,妻子和母親都高興,做得不好,就會使妻子和母親“多心”,產生矛盾。但做好妻子與母親最親近的人,男人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你對待父母要比結婚前更加尊重,特別是在妻子麵前更要注意。家中的事情主動與父母商量。關心父母的生活,而且還要注意老人的精神贍養,在言語上多關心體貼他們。
其次,妻子家裏來人,特別是嶽父母來訪,要十分熱情。買些什麼東西,帶些什麼東西,都要你首先說,主動去辦。
最後,逢年過節給雙方父母家買禮物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兩家一樣,否則自己的父母和妻子都會認為你偏心,你就會兩邊不是人。所以給雙方禮物一樣,才能不落下“話把兒”。
三是多做“和事佬”。
在一個家庭生活久了,即使自己與自己的親生父母也難免會產生矛盾。但由於與自己的親生父母有血緣關係,即使產生了矛盾不去解決,照樣還是至親骨肉。但婆媳之間的矛盾卻不能等同視之。俗話說:“舌頭沒有不碰牙的時候”,若是婆媳拌了嘴,在這種情況下,而你作為“丈夫”和“兒子”決不能參與其中,幫一方責一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婆媳之間有意見,最好在經過“丈夫”和“兒子”這個中間環節時把它化解掉。
首先,用詼諧的語言將其勸開,然後認真聽她們訴說。一般說來,家庭瑣事沒有必要分誰是誰非,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她們把心中的積怨都傾吐出來,取得她們的信任,暗示要幫助她們解決問題。
其次,當她們消氣以後,分別肯定她們的一些正確做法,然後站在她們的角度上,設身處地地幫助她們分析哪些事情做得不對。這樣,她們都會感到,你為她們爭了理,但同時又為自己某些做得不合適的地方而內疚。
最後,為了消除隔閡,加深她們之間的感情,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不妨做點“手腳”。
比如,你可以買點好吃的東西給母親送去,並且說:“某某感到對不住您老,買了點東西想孝敬您,希望您能消消氣。”然後提議晚上吃頓餃子。在吃飯時,對妻子說:“媽看你這幾天不愛吃飯,特意包的餃子,多吃些吧。”這樣,雙方的心裏都會熱乎乎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感情又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更好了。
四求助他人。
家裏有的事自己不便說,可以把意圖滲透給嶽父母、妻子的姐妹或自家的姐妹,以及其他妻子和母親很信任的人。這些人的話會更容易被妻子、母親接受,做工作的效果會更好。
凡事經過“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的巧妙過濾,家庭會幸福和睦,你會是媽媽心中的好兒子,同時也會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