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的話,要巧妙地說。
許多時候,我們不懂得如何說出逐客的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利。請看下麵這個故事片段:
小劉終於站起來,小柳以為他要走,他卻活動了一下筋骨又坐下了。屋外的風大聲咆哮起來,使屋裏的人愈感難舍難離。誰都不說話了,氣氛更加濃厚。小柳真有些慌了,害怕呂銀仙此時回來。她抬頭看看床頭的鬧鍾,已經十一點了。她知道該讓小劉走了,然而這種逐客的話她難以啟齒。她的臉被電爐子烤得通紅,眼裏仿佛有波光蕩漾。小劉忽然起身,嚇得她一哆嗦。小劉到鏡子前照了一照,說:“你來,我怎麼覺得咱倆長的挺像的。”小柳趁機站起,笑說:“你這麼漂亮,我哪比的上。”小劉拉過她一起映在鏡子裏,一邊說:“你看看,眼睛,鼻子,嘴巴,是不是有點像?——哎?咱倆不會是近親吧?”小柳大笑起來。小劉又反手在在腦後揪起一個小辮子,左顧右盼地說:“你瞧,我要是個女孩,咱倆不是一模一樣嗎。以後我就紮這個小辮了。”小柳又是一陣大笑。慢慢就不笑了,小劉在她身後抱住了她,溫柔地吻著她的臉。她渾身都嚇軟了,掙紮著說:“你別這樣。”小劉的雙手在她腰間緊了緊,急促地小聲說:“秋紅,我愛你,真的,別拒絕我。”小柳感到他長長的胳膊有力地圍著她,他的下巴正抵在她耳朵上,她完全被他裹住了。她一陣戰栗,用盡力氣推開了他。小劉向後跌了幾步,紅著臉瞪著她。小柳出了一身汗,慢慢坐回椅子上,捧住了臉。小劉低聲說:對不起。你別生氣。小柳搖搖頭說:沒關係。我隻希望以後再也別發生這種事了。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小柳沒有及時“逐客”,給自己帶來了不愉快。
平常的“逐客”是拒絕的另一種形式,為了不使人難堪,必須把這種拒絕說得好聽。把“逐客令”說得美妙動聽,要做到兩全其美:既不挫傷對方的自尊心,又使其變得知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下“逐客令”也得有人情味。
朋友來訪,促膝長談,交流思想,增進友情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宋朝著名詞人張孝祥在跟友人夜談後,忍不住發出了“誰知對床語,勝讀十年書”的感歎。
然而,現實中也會有與此截然相反的情形。下班後吃過飯,你希望靜下心來讀點書或做點事,那些不請自來的“好聊”分子又要擾得你心煩意亂了。他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一再重複你毫無興趣的話題,還越說越來勁。你勉強敷衍,焦急萬分,極想對其下逐客令但又怕傷了感情,故而難以啟齒。
但是,你若“舍命陪君子”,就將一事無成,因為你最寶貴的時間,正在白白地被別人占有著。魯迅先生說:“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任何一個珍惜時間的人都不甘任人“謀財害命”。
要將“逐客令”下得有人情味,可以參考一位智者總結的如下方法:
一是以婉代直。
用婉言柔語來提醒、暗示滔滔不絕的客人:主人並沒有多餘的時問跟他閑聊胡扯。與冷酷無情的逐客令相比,這種方法容易被對方接受。
“今天晚上我有空,咱們可以好好暢談一番。不過,從明天開始我就要全力以赴寫職評小結,爭取這次能評上工程師了。”這含意是:請您從明天起就別再打擾我了。
“最近我妻子身體不好,吃過晚飯後就想睡覺。咱們是不是說話時輕一點兒?”這句話用商量的口氣,卻傳遞著十分明確的信息:你的高談闊論有礙女主人的休息,還是請你少來光臨為妙吧。
二是以寫代說。
有些“嘴貧”(北京方言,指愛亂侃)的人對婉轉的逐客令可能會意識不到。對這種人,可以用張貼字樣的方法代替語言,讓人一看就明白。
影片《陳毅市長》裏有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在自家客廳裏的牆上貼上了“閑談不得超過三分鍾”的字樣,以提醒來客:主人正在爭分奪秒搞科研,請閑聊者自重。看到這張字樣,純屬“閑談”的人,誰還會好意思喋喋不休地說下去呢?’
根據具體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貼一些諸如“我家孩子即將參加高考,請勿大聲喧嘩”、“主人正在自學英語,請客人多加關照”等字樣,製造出一種惜時如金的氛圍,使愛閑聊者理解和注意。一般,字樣是寫給所有來客看的,並非針對某一位,所以不會令某位來客有多少難堪。
三是以熱代冷。
用熱情的語言、周到的招待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使好閑聊者在“非常熱情”的主人麵前感到今後不好意思多登門。愛閑聊者一到,你就笑臉相迎,沏好香茗一杯,捧出瓜子、糖果、水果,很有可能把他嚇得下次不敢貿然再來。你要用接待貴賓的高規格,他一般也不敢老是以“貴客”自居。
過分熱情的實質無異於冷待,這就是生活辯證法。以熱代冷,既不失禮貌,又能達到“逐客”的目的,效果之佳,不言自明。
四是以疏代堵。
閑聊者如此無聊的消磨時間,原因是他們既胸無大誌又無高雅的興趣愛好。如果改用疏導之法,使他有計劃要完成,有感興趣的事可做,他就無暇光顧你家了。顯然,以疏代堵能從根本上解除閑聊者上門幹擾之苦。
怎樣進行疏導呢?如果他是青年,你可以激勵他:“人生一世,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有真才實學更能過上好生活,我們可以多學習學習,充實充實自己。”如果他是中老年,可以根據他的具體條件,誘導他培養某種興趣愛好,或種花,或讀書,或練書法,或跳迪斯科等。“您的毛筆字可真有功底,如果再上一層樓,完全可以在全市書法大獎賽中獲獎!”這話一定會令他欣喜萬分,躍躍欲試。一旦有了興趣愛好,你請他來做客也不一定能請到呢!
10、糾錯的話,要留麵子說
保全他人的麵子!這是一個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會考慮到這個問題!俗話說:“人活臉,樹活皮。”此話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點:愛麵子。
可是,我們不能隻愛自己的麵子,而不給他人麵子。每個人都有一道最後的心理防線,一旦我們不給他人退路不讓他走下台階,他隻好使出最後一招——自衛。因此,當我們遇事待人時,應謹記一條原則:別讓人下不了台階。
相互尊重是談話投機的第一要素。
談話表麵上是話語交流,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能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最終抵達心靈深處,首先取決於談話者的態度。若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態度和善,談話就能“升級”、“深入”,就可進入“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境界。若一方居高臨下,頤指氣使,不尊重對方,或雙方互不尊重,就會言不由衷,話不投機。
農業銀行儲蓄員小偉的爺爺腰腿痛又犯了,孝順的小偉每天下班後就陪他去做理療按摩。按摩師姓周,是個盲人,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但“手上的功夫”特好,店裏生意很紅火。小偉人年輕,說話禮貌、熱情。
別人對按摩師以“師傅”相稱,小偉人前人後總是親親熱熱地叫“周伯伯”,並主動地幫他招呼客人,熱情地送茶水、遞毛巾,還不時地與他拉家常,說說外麵發生的新鮮事……周師傅十分感動,在小偉爺爺麵前經常誇讚他:“你孫子真是個好伢子!有孝心,又熱心,我這個盲人活了40來年,除自家親戚外,還從來沒有聽到哪個後生伢子喊過“伯伯”呢!受小偉的熱情感染,平時言語不多的周師傅顯得特別健談,與爺孫倆聊得十分熱乎,什麼酸甜苦辣都願意說給他們聽。得知小偉剛到農業銀行上班,正在為完不成儲蓄任務而發愁時,周師傅主動提出在農行開戶,並把自己存在別家銀行的30萬元定期存款劃了過來,還為小偉介紹了許多客戶。
談話是一種平等交流,信任是基礎,尊重是前提。在談話中,雙方能不能充分遵循平等原則,接近彼此的心理距離,直接決定談話的效果。上例中小偉並不因為按摩師是盲人而心存歧視,相反視之為自己的長輩親人,對他禮遇有加:尊稱對方為“伯伯”,親切;主動出手相助,熱情;與之聊天說話,真誠。正是這種對人尊重的態度,使他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不但與人交談甚歡,取得了別人的信任,而且也因此得到了別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