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短的話,半個字都說不得。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我們知道,在人際交往當中,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和可貴的處世之道。當然任何事情又都不是絕對的。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陽不語自是一種光輝;高山不語,自是一種巍峨;藍天不語,自是一種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麵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言,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麵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入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
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情。
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在傾聽中汲取智慧,彌補紕漏,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少說話、少評論、少批評”,牢記“沉默是金”,才能更好地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切記管住自己的一張嘴。
有一位朋友說:“我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張女士和楊女士都是我的同事,我發現楊女士經常在我麵前說張女士的壞話,而張女士很少說過對方的不好。不管她們說什麼,我從沒有向任何人提到過這些瑣碎的閑話,因此,我們三人至今相處的很好。”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不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則,情況會變成怎麼樣。
世界並不完美,存在著不同狀況不同程度的“短”,你我也是。於是就常常有揭短的行為發生,有時就發生在你我身上。
揭短,大多數是故意的,是相互敵視的雙方用來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揭短有時是無意的,是因為某種原因不小心觸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事的中揭短都會傷害對方,輕則影響感情,重則……
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處,亦有短處,待人處事之成功,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對方的短處,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稱讚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大做文章。切記:揭人之短,傷人自尊!
每個人也都有虛榮心,指責或批評別人的時候盡量不要說到他的短處,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有些短是不能揭的。如果揭的所謂的短,與大家共同的事業完全不相幹,或即使有關係也很勉強的話,被揭的人就會有被愚弄、穿小鞋、抓小辮子的感覺。這樣的短揭的就比較爛了。還有極少數的情況,揭短是為了打擊別人,快樂自己,或以揭人之短而護己之短。這樣的揭短,應當緩行。人總是有短處的,人也不可能改正自身所有的短處,偉人亦不能,何況你我?
那麼,當我們看到對方的短處,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個人認為,除非這短對共同的事業構成威脅,違反了共同的秩序,否則隨它去吧!容忍,是一種智慧,放任也是種關愛。每個人既有長處,也有短處,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
不要讓揭短成為一種習慣。比揭短更重要的,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不但要有發現問題、發現短處的明眼,更要有發現優點、取長補短的慧眼。別人的長處,可以供我們學習,彌補我們的不足,還可以借來扶助我們共同的事業。無論個人還是一項事業,取長補短比揭短更重要。
說話揭他人短處是愚蠢的行為。每個人都有所長,亦有所短,待人處世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誇獎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和缺點,大做文章。
“揭短”,有時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敵視的雙方用來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揭短”,有時又是無意的,那是因為某種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世中揭人之短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導致友誼的破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璋會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以為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朱元璋兒時一塊兒光屁股長大的好友,千裏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麵,這位老兄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可是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都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兒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麼,不記得啦!”
這位老兄還在那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往哪兒擱。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這就是令他人臉上掛不住的下場。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揭人之短”呢?
一是必須了解對方,做到既了解對方的長處,也了解對方的不足,這樣才能在交際中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諱,如果你對交際對象的優缺點一無所知,那麼交際起來,就會“盲人騎瞎馬”,難免踏進“雷區”,觸犯對方的隱私。
二是要善於擇善棄惡。要多誇別人的長處,盡量回避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好漢願提當年勇”,又有誰人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呢?特別是如果有人拿這些不光彩問題來做文章,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無論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三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對方的麵子。
四是巧給對方留麵子。有時候,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回避,必須直接麵對,這時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說法,淡化矛盾,以免發生衝突。
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要想與他人友好相處,就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避開言語“雷區”,千萬不要揭人之短!
這是個曝光和揭短的時代,虧心事還是少做的好。如果真的要出來獻醜,群眾自然樂得多份談資。好好的愛惜自己的羽毛,學會揚長避短,別啥事都插一腿,小心落水。落水之後,迎接你的就不是鮮花和掌聲了,而是板磚和口水,報應會來得太快的,因此,做人還是要厚道一點好。
14、無聊之語,說之無益
辦公室裏,同事之間天天相處,閑聊是在所難免的,但也正是這看似無關緊要的閑聊,使得很多職場的人放鬆了自己,難免會信口開河,也正是這些原因,使得職場中的是是非非每天都發生著。
所以,倘若你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當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義”時;倘若你是個外向型的人,眼裏看不慣嘴裏要說出來時;倘若你是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閑事少管的人時,你都應該仔細考慮,認真思考,不能由著自己信口開河,惹事上身呀!
因為不管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都得要和同事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相處下去。這需要你掌握一些與同事說話的藝術,在同事之間塑造一種受歡迎和受欣賞的說話形象和風格,以便使身邊的同事不至於小看你或者抓住你的某個話柄找你的麻煩。
一是工作第一,友情第二。
雖有人說“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但緣分與機遇的事說不清,能碰巧在同一個單位裏工作絕不稀奇。
如果有一天,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將會成為你的搭檔。上司把他交給你,你首先要做的是向他介紹公司的架構、分工和其他情況。這時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來閑言閑語。
與好朋友搭檔工作應該是一件好事。但在工作中,你們的友誼往往會麵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你與搭檔的職級相同,但工作量卻大大不同。人家可以“煲電話粥”,你卻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雖然你心情不佳,但切勿向搭檔發脾氣,因為你們日後並肩作戰的機會還有很多,許多事還得唇齒相依的。
表麵上,你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分內的工作,對這位搭檔要保持一貫的友善作風。最重要的策略是向上司表態。上司不一定是偏心,有可能是對各項工作所需要時間不大了解而已,所以你有必要找他商談,讓他知道,每件工作所花的時間為多少,在一個工作日裏可以做些什麼,你的任務又是如何。隻要講你的困難,不要埋怨搭檔相對地閑著,對事不對人,才能讓事情圓滿解決。
二是永遠不說同事的壞話。
與同事相處,要講究分寸。話太少不行,人家會認為你不合群、孤僻、不善於交往;話多了也不行,容易讓別人反感,而且也容易讓別人誤解,認定你是個烏鴉嘴。所以,說話一定要講分寸,該說的,一定要說,並且說得到位。不該說的,一定不說,要恰到好處,適時打住。
還有就是,不管同事怎麼樣冒犯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得饒人處且饒人”,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凡事能夠忍讓一點,日後你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同事也不會做得太過分,推你走向絕境。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這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後說過別人,隻是所說的是好話還是壞話就無從考證了。不過有一點,經常在背後說別人壞話的人,肯定不會是受歡迎的人。因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這麼想:這次你在我麵前說別人的壞話,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別人麵前說我的壞話。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裏去。
注意與同事閑談的分寸。
與同事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給人感覺深思熟慮。而說話的分寸決定與你談話的對象、話題和語境等諸多因素的需要。換句話說,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麵則是“失度”,什麼叫做“失度”呢?一般說來,對人出言不遜,或當著眾人之麵揭人短處,或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都說了。這些都是“失度”的表現。下麵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些在談話中禁忌的話題,接觸這些話題容易導致談話“失度”,產生不良效果。
一是談論有爭議性的話題。
1
二是談話涉及他人的隱私。
涉及別人隱私的話題不要輕易接觸,這裏包括年齡、東西的價錢、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三是個人的不幸。
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當然,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要表現出同情並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
四是講一些品味低俗的故事。
一些有色的笑話,在房間內說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尷尬和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談話要有分寸,認清自己的身份,適當考慮措辭。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應該怎樣說才能獲得更好的交談效果,是談話應注意的。同時還要注意講話盡量客觀,實事求是,不誇大其詞,不斷章取義。講話盡量真誠,要有善意,盡量不說刻薄挖苦別人的話,不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
與同事在工作間隙閑談,本來就是可有可無的,話題對、時問對,閑談可以活躍工作氣氛,減輕工作壓力。但如果閑談過度則會誤事,而且會給同事留下你無所事事的印象,特別是領導更看不得自己的員工閑談。再者同事之間的閑聊話題也是有度的,對方的個人愛好可以聊,對方的健康可以聊,新聞趣事可以聊,公司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聊,但敏感的問題就不能談,而對於時間和時機也應該有更好的把握。那麼,如果想避免同事中無意義的閑聊該怎麼做呢?
一是避免在繁忙中閑聊。
你在繁忙工作或進行精心的設計製作,這時就不需要他人打擾,尤其是過來閑聊諸如電視電影、精彩的小說或衣服穿著、飲食等。如果同事主動與你談論什麼,你最好能簡明扼要地回答,盡快結束這種又臭又長的談話。
二是禮貌第一。
當你正忙碌的時候,有同事來找你,你要盡快地站起來和他打招呼,一則表現尊重別人,二則因為你保持站立姿勢,或者手中拿著工作用品,等於告訴別人:“我正忙著呢”,懂事的人能領會你的意思,談完即走。如果對方仍意識不到這一點,你就不妨直言相告:“嗯,我想,我們下次再專門抽時間聊吧。”這樣做。仍然不失禮貌。即使關係再好的同事,也要禮貌第一。
職場中,要避免和擺脫同事之間的閑聊乃至幹擾,可以充分運用一切可以的辦法,但要時刻注意兩點:一是有效,二是禮貌。
15、惹禍之語,請閉嘴不說
美滿幸福的家庭,不僅要求兄弟姐妹要情同手足,還需要姑嫂、妯娌之間相親相愛、齊心協力。她們之間的矛盾雖然不是家庭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但卻是家庭生活中不可小覷的問題。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王渾的人,其妻子姓鍾,他弟弟的妻子姓郝,妯娌二人都品性賢淑、豁達大度。鍾氏的年紀雖大一些,但和弟媳郝氏的關係卻極為融洽,兩人從未紅過臉,互相敬重。郝氏也不因為自己是弟媳而對嫂嫂不恭,一家互敬互讓,其樂融融。人們便把她倆的這些做法叫做鍾夫人之禮、郝氏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