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眾所周知,家庭兄弟和睦可以使家庭富裕、興旺。假使妯娌之間,沒有像鍾、郝這樣的融洽關係,即使有再好的兄弟關係,也難免搞得左右為難、痛苦不堪,最終成為家庭美滿的絆腳石。然而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喜歡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認為家庭中隻要有妯娌關係,這台戲就“熱鬧了”。

的確,妯娌是家庭中比較難處的一組關係。一個家庭常常因妯娌之間的矛盾,鬧得全家不得安寧,鬧得兄弟之間傷感情。

妯娌關係在家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她們上有公婆,中有小叔小姑,下有侄兒侄女,麵臨紛繁複雜的家庭人際關係,需要逐一用心調適,而妯娌之間的關係對於維護家庭團結,協調家庭關係,產生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將起著不同尋常的作用。

怎樣才能搞好妯娌之間的關係呢?還是用事實說話吧。

曾經有三個兄弟,他們三個相繼都成了家。老二老三的媳婦經常吵吵打打,唯獨老大媳婦與誰都能和睦相處。有人問她有何經驗,她笑笑說,“我始終堅持妯娌之間相處四不談。”

一不談論公婆家事。妯娌們在一塊最愛談論的話題便是公婆處理家事中的所作所為,以及對自個的小家怎樣或不怎樣。這樣一來,便會促使其中的一位或沾沾自喜、趾高氣揚;或胸中憋氣、暗暗記恨,無形中把不該出現的矛盾反而激化了。公婆做事有沒有道理?他們的道理對不對?除了讓實踐去證明外,誰也很難說出所以然來,也就沒有必要談論不休。

二不談兒女好孬。自己的孩子咋看咋好,咋看咋親,而對別人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妯娌們坐在一起談這個話題,一句話不出口,隻憑一個動作,便可讓人理會到是什麼意思了。所以,妯娌之間最好少提或不提兒女如何,誰家孩子好孬誰家清楚,大家也清楚,與其談論招事,不如心照不宣。

三不談論娘家背景。妯娌們到一起,一不留神便把自個娘家搬出,什麼爹當官來娘威風,七姑八姨挺神通,言下之意娘家沒弱人,這無疑顯出了一種優越感和對別人的挑釁。所以,避開娘家的背景而不談,是妯娌間談論話題時明智的選擇。

四不談論自家貧富。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家的事各家清。自家有錢沒錢,自己知道就行,妯娌間一談論便會產生顯富哭窮的效應,以致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反正不在一口鍋裏吃飯,經濟賬最好回家自個算,免得談出誤會,影響妯娌關係。

妯娌之間雖無直接的血緣關係,但來到了一個家庭,客觀上生活在一起,應該和兄弟姐妹關係一樣,在家庭管理上應該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在困難麵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在利益麵前互相謙讓,像姐妹一樣相親相愛、互相尊敬。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家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妯娌間應在困難中鼎力相助。患難中的情誼最寶貴、最深刻。如果一方有困難,另一方不伸手,這是很傷感情的事。

總之,妯娌之間的關係處理得好與壞,對一個家庭,甚至對社會都會有一定的影響。為了家庭和睦、幸福和團結,妯娌應心心相連共同持家。

16、髒話,請過濾後說

前些天,人們一直在談論一部熱播的電視劇《狼毒花》,我經不起誘惑也看了一兩集,卻隱隱有一種擔憂:我害怕我的子侄們看到這部電視劇,也不希望我的弟弟妹妹們看到這部電視劇,更不希望青少年們看到這部電視劇。因為我不想在他們崇拜英雄的同時,還學會了為表現英雄特色而加上的口頭禪,比如於榮光飾演的常發這個角色經常說的“睡女人”、“老子”、“奶奶的”。

英雄不僅說髒話,而且出口成髒,這種英雄形象被粗鄙化的現象絕非個例。關注了近一個時期的紅色英雄劇,我發現,髒話簡直成了英雄們標誌性的口頭禪。比如,在《亮劍》劇中,李雲龍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他娘的、狗日的、老子”。此外,在《曆史的天空》等劇中,英雄也非常“凶狠”,語言生猛,罵罵咧咧。

今天,肮髒已越來越多。請看下麵的故事:

小張是位鐵杆足球迷,他在網上創建了一個“球迷”QQ群,工作之餘經常和球迷朋友在群內暢談足球和足球明星。在群內他和一個叫“大羅納爾多”的網友聊得不錯,一次上線正好見“大羅納爾多”在線,於是和他聊了起來:

小張:兄弟好啊,很久沒聊了呀。

大羅納爾多:你他媽的還{己得兄弟,虧你還是群主,這麼久都不露麵,死到哪去了?

小張:前不久我炒了老板的魷魚,我現在到外地工作了,這段時間又比較忙,所以很少上線啊。

大羅納爾多:你他媽的在哪裏混呀?我說為什麼這麼牛X,原來是混出道道來了。

小張見“大羅納爾多”滿口髒話,二話不說便把他給“踢”出群。

網絡交際,雖然不是麵對麵交流,但也是人際交往。那就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能說髒話。說髒話是沒有素質、缺乏修養的表現。就像上例中的“大羅納爾多”,在和小張聊天時可謂髒話連篇,什麼“死到哪裏去了”、“牛x”這些髒話多難聽呀,而且動不動就搬出“國罵”(他媽的),這就難怪小張和他絕交了。

為何要讓英雄說髒話?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改變以往英雄“臉譜化、模式化、教條化”的塑造方式,讓英雄走下神壇,讓英雄還原成人,走近百姓,走進生活。但是,為了表現英雄的豪爽,非要英雄罵罵咧咧:為了展現英雄凡人的一麵,甚至讓英雄變得匪氣。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正如有人質疑道:“我想。之所以要專門拿說髒話等灰色手法來特寫英雄,無外乎可以衝淡紅色英雄之紅,把英雄形象從‘高大全’中解放出來。但這種解放卻好像故意讓人殘疾一樣,做過了就假了。”

有人質問。“角色需要”就能成為髒話連篇的借口嗎?如果必須借助如此簡單的手段才能塑造人物,是不是對導演執導能力、演員表現能力的諷刺呢?再說。文藝工作者和文藝作品還承擔著引導風氣的社會責任,“角色需要”就可以踩在社會責任之上嗎?

當然不是!電視劇是麵向公眾的精神產品,電視劇所宣揚的主流價值,乃至所著力展現的畫麵,都會對受眾產生深刻的影響,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年讀大學時,一個同學狂迷周潤發,愛屋及烏,周潤發在銀幕上的一招一式都成了他模仿的對象。最多的莫過於模仿周潤發在《英雄本色》中抽煙的動作,日子久了,他不僅深得周潤發之形,還頗有其神,當然代價是,他在不知不覺中由不會吸煙變成現在煙不離口。

同樣的道理,熒屏上的一些英雄動輒說髒話,想罵娘就罵娘,想摔摔打打就摔摔打打,看誰不順眼立馬就髒話連篇。把肉麻當有趣,把惡俗當時尚。把髒話當豪爽,把粗俗當作不拘小節,把流裏流氣當作灑脫不羈,這不但是一種對英雄的誤讀,更會對觀眾產生誤導!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鮑國安,就對一些影視劇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麵影響有真切的感受。據報道,鮑國安曾參與拍攝電視劇《拯救少年犯》,為了這個電視劇的拍攝,他曾經十幾次到少管所調查,結果每一次回來都是一身冷汗。他說他在問一些青少年為何犯罪的時候,很多青少年居然告訴他是“模仿電視上做的”。

的確,對於青少年來說,總會在心中樹立一個榜樣,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而影視劇中的英雄,因為角色的正麵性和英雄人物本身的魅力,具有更強大的輻射力。而影視劇中英雄人物所說的髒話產生的強大殺傷力。不僅傷害了英雄的形象本身,更會對青少年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這需要引起廣大讀者的警惕,更值得編導和演員的深思。

17、隱私之語,請閉嘴不說

誰都有自己的隱私,誰都有些東西是不想讓別人知道的。因此,有些話,由於關係的生疏,我們是不應該去探聽的。下麵就是平時不該問的內容:

一是不要探問別人的個人隱私。

熱衷於打聽別人隱私的人是令人討厭的。在西方人的應酬中,“探問女士的年齡”被看成是最不禮貌的習慣之一,所以西方人在日常應酬中可以對女士毫無顧忌地大加讚賞,卻不去過問對方的年齡。

人們似乎都有一大愛好,那就是特別注意他人的隱私,而且尤其以注意名人的隱私為重。那些街頭小報一旦出現了一篇有關某某名人的隱私,如“某某離婚揭秘”、“某某情變內幕”之類,就容易被哄搶一空。

在與人交往中,為了避免引起別人的不快,一定要避免探問對方的隱私。在你打算向對方提出某個問題的時候,最好是先在腦中過一遍,看這個問題是否會涉及到對方的個人隱私,如果涉及到了,要盡可能地避免,這樣對方不僅會樂於接受你,還會為你在應酬中得體的問話與輕鬆的交談而對你留下好印象,為繼續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青年易某QQ昵稱為“孤單北半球”,一次上網時偶然發現一個網名為“一個人的世界”的女士,於是使加了她為好友,和她有這樣一段對話:

孤單北半球:你好啊,可以聊聊嗎?

一個人的世界:好哇。

孤單北半球:我看了你的資料,填的是主持人兼歌手,你真的是從事影視娛樂方麵的工作嗎?你多大年紀了呀?

一個人的世界:對呀,年齡嘛,我忘了!嗬嗬……

孤單北半球:你從事娛樂方麵的工作,追捧的人一定很多吧,怎麼會是“一個人的世界”呢?都說影視名人換男女朋友比換衣服還勤,女的是每周一“哥”(“每周一歌”為電視綜藝節目),男的就要用“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一句歌詞)來質問了,現實中是這樣的嗎?

一個人的世界:哪有呀,這都是娛樂記者們瞎炒作,其實,有許多明星

孤單北半球:你是因為太過專情還是因為挑花了眼呢?你以前應該交過不少BF(boy friend縮寫,即男朋友)。

一個人的世界:你這人怎麼這樣?怎麼老是問些私人問題?

說罷,便把易某列入”黑名單”。

每個人都有隱私,或是性格方麵的或是生活方麵的再或者生理方麵的。這些隱私通常是他比較忌諱的,因此千萬不要追問別人的隱私。青年易某和網友“一個人的世界”聊天時,專門挑人家的隱私問,他以懷疑的態度來探問別人的職業,要知道網友QQ資料未必都是真實的,有的是為張揚個性,有的是隨便取的網名,有的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有意“提拔”自己的身份,如果你太過較真了,自然會遭到別人的反感。他又打探別人的年齡——打探一位女士的年齡無疑是犯了交際“死罪”,最後又去迫問別人的私生活,難怪最後被別人“槍斃”了。

具體地說,在日常應酬中,涉及隱私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女士的年齡;工作情況及經濟收入;家庭內務及存款;夫妻感情;身體(疾病)情況;私生活;不願公開的工作計劃;不願意為人所知的隱秘。

二是不能當眾揭對方的隱私和錯處。

有人喜歡當眾談及對方隱私、錯處,心理學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進而惱怒。

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采用委婉的話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讓他感到有壓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會權衡的人隻須“點到即止”,一般是會顧全自己的臉麵而悄悄收場的。當麵揭短,讓對方出了醜,說不定會惱羞成怒,或者幹脆耍賴,出現很難堪的局麵。至於一些純屬隱私、非原則性的錯處,最好的辦法是裝聾作啞,千萬別去追究。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嘴快,問些不該問的話,結果弄糟了事情,損失的是自己的利益。

阿花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在咖啡館做服務員的工作,卻隻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炒了魷魚。想想她的條件並不是很差,也沒有做錯什麼事,隻是不小心問了一句不該問的話。

那天,阿花剛一上班店裏就進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著菜單,去讓這三位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冰紅茶,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冰咖啡,第三位客人也是點的冰咖啡,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兒的杯子。

很快,阿花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飲料,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點的冰咖啡是要用幹淨一點兒的杯子……”

就憑阿花的這一句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炒她的魷魚,因為誰也不會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工作中,要講究說話的方式,同樣,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恰到好處地說好該說的話。

有一年全國高考結束不久,一名記者去采訪一位外語專業的優秀考生。原先設想好的問題中有:“你父母是否具有輔導你學習英語的能力?”但是到了現場,看到考生的父母也陪伴在場,如果按照原先準備的提問方式來交談,就顯得唐突而不禮貌。於是他將原來的提問改為“你們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討論學習英語方麵的問題?”這樣一來,既能有效地獲得所要的信息,又顯得相當自然。

說話不僅要根據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要根據前後話語相互聯係而恰當地選擇語言。

幾位年輕的領導幹部去慰問一位退休老工人,見麵以後問道:“您老身子骨真夠硬朗,今年高壽?”老工人回答說:“七十九啦。”“人生七十古來稀,廠裏數您最長壽吧?”“哪裏,××活到了八十四呢!”“那您老也稱得上長壽將軍啊。”“不過,××去年歸天了。”“唷,這回可輪到您了。”談興正濃的老工人聽到這句話,臉色陡變。毛病就出在“這回可輪到您了”這句話上。前麵老人剛說完“歸天”的事,他們卻接下去說“輪到您”,這不就使老人產生誤會嗎?如果這幾位年輕幹部能控製好前後話語,把話說成“這回長壽冠軍可輪到您了”,也就不會出現不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