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漂亮的話娛樂他人。
在工作的間隙,聊天就成為辦公室的人打發時間的主要形式,聊天的範圍雖然不受限製,但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話題的選擇。比如幽默的語言不但可以使同事之間感到輕鬆快樂,而且在無形中創造了活潑的工作氣氛,消除了因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勞,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幽默也表現出了說話者的風度和素養。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無論是在國事活動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學者麵前,還是在農民之中,論理道事總能寓莊於諧,風趣幽默,從而贏得聽眾的廣泛敬重。
幽默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的優越感的表現。幽默能表事理於機智,寓深刻於輕鬆,給周圍的人以歡笑和愉快。幽默運用得當時,能為談話錦上添花,叫人輕鬆之餘又深覺難忘。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幽默、調侃來更輕鬆、更坦誠地與人相處。下麵是一些常用的幽默招數可以助你與同事相處更快樂。
在說話藝術中,幽默是運用意味深長的語言再現現實生活中喜劇性的特征和現象來傳遞某種特殊信息的一種表達技巧。生活中懂得風趣幽默的人,往往三言兩語,就妙趣橫生,不僅使人忍俊不禁,而且能使人領悟到其中蘊涵的智慧和哲理。如果你需要在辦公室裏用幽默的口才來改善同事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氣氛,你也可以用類似的妙語來表明自己的觀點。
12、客套話,請得體地說
《演講與口才》雜誌中有一文章——客套話,怎樣講才得體?——對說客套話有深入地研究。其文如下:
客套話,就是表示客氣的話。在生活、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講些客套話,顯得謙虛、恭敬,是文明、禮貌的表現。但這些客套話如果運用的對象、場合、分寸、時機不當,也容易造成相反的效果。客套話要怎樣講才得體呢?
一是看對象說。
客套話適用對象是特定的。對應該表示客氣、表示尊敬的人士,如對上級領導、貴客嘉賓、尊長名流等,才需要講客套話。對象得體,客套話可以表示自己的謙虛,對對方的尊重;對象不得體,反而會顯得說話者的虛偽,甚至有嘲弄對方的嫌疑。
一天,杏花樓酒家隆重舉行開業慶典,黃總經理在酒家門口迎接貴賓。
歐總:黃總,恭喜開張大吉!(送上名片)
黃總:(親切握手)原來是天河旅遊公司的歐總啊,久仰久仰!大駕光臨,使蓬蓽增輝呀!
歐總:哪裏哪裏,今後還得仰仗黃總多多關照!
黃總:歐總客氣啦,旅遊、餐飲是一家,咱們攜手同發!
在開業迎賓的場麵,黃總同第一次見麵的嘉賓歐總互相說了些客套話,如“久仰”、“大駕光臨”、“蓬蓽增輝”、“仰仗”等,顯得黃總謙遜、禮貌、好客,歐總覺得自己受到較高的禮遇,心裏自然歡喜。
在杏花樓開業慶典時,黃總對一些老朋友卻沒有講客套話,如:
海予:黃哥,(一拳砸在黃總胸前)鳥槍換炮了,你行哪!
黃總:海子!(熱情擁抱)幫哥一把,杏花樓要靠你的水產公司呢!
海子:沒事兒,誰叫咱是哥們兒呢。海鮮供貨,我全包了!
黃總:一言為定!到時候送不來海蜇皮,我扒你的皮!(哥兒倆大笑)
黃總與海子是十分熟悉的鐵哥們兒,就完全不用講客套話了。他們用哥們兒的俏皮話,如“鳥槍換炮”、“幫哥一把”、“一言為定”、“扒你的皮”,來傳情達意,非常自。然,也是很得體的。如果講“大駕光臨”、“蓬蓽增輝”那些客套話,反而顯得虛情假意了。
二是看場合說。
說客套話要講究場合,在比較莊重的公務、談判、迎賓、慶典等場合,說客套話是得體的;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場合,是不宜多說客套話的。
市政府丁市長列席環保局的民主生活會,主持會議的張局長首先發言說:
今天,丁市長在百忙中擠出寶貴時間,親自參加我們局的民主生活會,反映了市領導深入基層、重視調查研究的好作風,反映了市領導對我們局、對環保工作的高度重視,我們深受鼓舞,一定要把這次生活會開好。希望同誌們暢所欲言,把相互間的意見都擺到桌麵上來(丁市長插話:包括對市政府、對我本人的意見,歡迎大家橫挑鼻予豎挑眼嘛!)丁市長是虛懷若穀哇,我們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吧。
作為下級的張局長,對下基層參加會議的丁市長講了一些客套話,如“百忙中”、“親自”、“高度重視”、“深受鼓舞”、“虛懷若穀”等,對象適當、場合得體,表現了自己的謙遜,對領導的尊重,使生活會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頭。
說客套話要注意場合,場合不得體是要鬧笑話的。
老陸在機關工作多年,平常見到領導總要打招呼,客套一番,並且特別喜愛用“親自”二字,隻要見到領導做什麼事,總要恭維說“您親自……”,說習慣了,“親自”競成了老陸的口頭禪。例如,“您親自開車啊!”“您親自買菜啊!”“您親自陪嫂子逛商場啊!”甚至見到領導自己倒開水,也不忘說“還要您親自倒開水呀”,搶著給領導倒開水。
一天早上,老陸—上廁所小解,看到趙主任也在,十分熱情地與趙主任寒暄,口頭禪順嘴溜了出來:“趙主任,您早啊!親自上廁所來了。”不料趙主任這天正遇上了煩惱事,心裏不痛快,見老陸這樣說,以為老陸故意調侃他,於是沒好氣地反問:“上廁所有什麼親自不親自的,這種事還好讓你代替?”說完扭頭就走,扔下老陸一個人發愣,好不尷尬。
平心而淪,老陸絕無調侃領導的意思,可悲的是某些客套話竟成了他的口頭禪,一遇見領導便順口溜出來了。“親自”用得不是場合,就成了多餘的修飾語,便有調侃的意味和諷刺的嫌疑了。對領導說話,“您親自下礦井調查”,是讚頌;“您親自陪嫂子逛商場”,是調侃;“您親自上廁所”,就是諷刺了。
三是有分寸說。
說客套話表示尊重、禮貌,但並非越多越好,客氣程度越高越好,分寸要注意把握,否則,會引,起聽話者的反感,效果就事與願違了。
一天,某大學草廬文學社的社長、大三學生小唐登門拜訪研究(三國》的專家謝教授:
小唐:謝教授,進了您老的書房,“求是齋”書廚壁立。書香撲鼻,果然超凡脫俗啊!
謝教授:嗬嗬,除了書我別無嗜好哇,研究《三國》,我麵壁十年,才小有收獲……
小唐:“麵壁十年圖破壁”呀,我們草廬文學社想請您老“破壁”給我們做一次關於《三國》的學術講座……
謝教授:哦,草廬文學社,取名於諸葛草廬吧?……
小唐對謝教授講的客套話很有特色、分寸十分得體。他讚美謝教授的書房“書香撲鼻”、“超凡脫俗”,誇他“麵壁十年圖破壁”,很切合學者教授的身份,謝教授聽了很高興,爽快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如果講“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學術大師”之類的套話,客氣過了頭,謝教授反倒會心生反感,豈不糟糕?
四是瞅時機說。
講客套話,把握時機也很重要。什麼時候可以講,什麼時候不可以講,都有講究。講得時機恰當,皆大歡喜。如果在不該遊客套話的時候大講特[外,會使對方反感,有可能造成雙方不歡而散。
主任醫師鄧健從市第一醫院退休後,自己開了一家診所。他精湛的醫術、熱忱的服務態度,社區居民有口皆碑,前來就醫的人絡繹不絕。去年七月的一天淩晨,他接到思達公司總經理宋鴻的電話:
宋鴻:您是鄧大夫嗎?久聞大名,如雷貫耳,您高超的醫術、高尚的醫德……
鄧健:宋總哪,原諒我打斷您的話,請您長話短說,是不是要找我出診啊?
宋鴻:真不好意思半夜打擾您,我母親突然得了個怪病,右肩痛得難受,右臂抬不起來……
鄧健:沒事的,我馬上過去看看……對,您把車開到小區來接我!’宋鴻半夜請鄧大夫出診,那歉疚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此時此刻救人要緊,哪有時間去講客套呢?連鄧大夫都著急了,製止了宋鴻說得不是時候的客套話。
原來宋大媽得的是急性肩周炎,鄧大夫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經過三個療程,病完全好了。今年正月十五,市委、市政府邀請各界名流共度元宵佳節,企業家宋鴻、著名醫師鄧健都在邀請之列,兩人在聚會時不期而遇了。
宋鴻:鄧大夫哇,您真是華佗再世,德藝雙馨,叫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呀!
鄧健:不敢當,不敢當!宋大媽全好了吧?
宋鴻:全好了,一點後遺症也沒有,大秧歌扭得歡著呢!
問一個鄧大夫,這次為什麼高高興興地聽宋鴻講客套話呢?在元宵佳節的聚會上,正是朋友暢敘胸臆的好時機,宋鴻的客套活雖然誇張,但對鄧健醫德、醫術的讚美是誠摯的,對他的感激是由衷的,鄧大夫便欣然接受了。
總之,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免不了要講客套話。客套話要做到得體,包括對象得體、場合得體、分寸得體和時機得體,才能表現說話者的謙遜、謹慎,才能表示對對方的恭敬、禮貌。希望朋友們學好講客套話的招法,把客套話講得十分得體,取得理想的交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