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1 / 2)

生命中永恒的詩意

——序陳貞詩集《三品人生》

高旭旺

在我詩歌的記憶中,陳貞這個名字是陌生的,這個符號是缺席的,這個存在是遠方的。

說真心話,我和陳貞先生認識應該感謝詩歌。詩歌給我們提供了橋梁和紐帶。

2010年9月中旬,《新鄉日報》和《大河》詩刊等單位聯合舉辦“陳貞杯”全國新詩大賽,我從詩友劉德亮那裏得知,陳貞先生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詩人,而且還是一位聞名的企業家。因大賽工作的接觸,使我們從相認到相識,又從相識到相知。在工作生活等交流中,我們又成了朋友、詩友、知友。

俄羅斯詩人沃茲涅先斯基說:“可以不當詩人,但誰能忍住那門縫夾住的一縷光的尖叫。”長期在湖北武漢從事防腐事業的——湖北建安防腐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省特種防腐有限公司新龍工程公司經理陳貞先生,在當今物欲橫流,拜金成風的市場環境下,他能保持著一種至尚至高的文化品位,在百忙的工作中找空間,擠時間,默默讀書,勤奮寫作。以詩的方式來陶冶自己的情操,來填補自己心靈上的空虛,來消受自己生活的孤獨。我從他的第一輯“三品人生”到第四輯“物語短歌”中,清楚地看到詩人對詩歌的執著追求和對語言的純粹向往,擔當起一個詩人對社會對人生的責任和良知。

為了尋求詩歌創作的自由真誠,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同時強調詩歌中情感的自然流露。詩人華茲華斯說:“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源於寧靜中積累起來的情感”。詩人陳貞從自己近幾年詩歌創作中,精選了118首,結集為《三品人生》一書稿,送我給他的詩集作序。

我捧讀後,認為從個人創作上來說,他巧妙地運用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浸透了憂患意識、哲學意識、宗教意識。從而彰顯了他對詩歌創作新的座標和新的向往。他詩中的情感自然流露,給詩的品位和向度開掘了空間,贏得了榮光。如《三品人生》組詩中的《出生》一首:

出生和死亡的那一刻

其實沒有什麼區別

出生如飄至的雲

死去似刮過的風

惟一的不同在於

死前生後的款款內容

一個詩人要經過怎樣的磨礪,才能走進鳳凰涅槃的化境。從他詩的創作角度上來看,詩神的光芒照耀,使他逐漸走向夢寐以求的境界。作為一位詩神的真愛者,無論詩壇處於什麼環境,他始終堅守著真誠的心靈本色與詩性原則,守望著一種素樸而真摯的詩意情懷,從未停止過自己對社會的傾訴和對生活的吟誦,對繆斯鍾情的專一執著讓人激動,讓人興奮,讓人敬畏。即使在當代中國詩壇處於兩大堡壘對峙之中,他也一直保持著一種可貴的清醒和獨立,沉實穩健地、非功利性地、孜孜不倦地、從不自覺到自覺地追求著詩性,堅守著詩思,從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風格。如《痕》一首:

這是一尊什麼神呀

沒有殿堂

沒有廟宇

這是一尊什麼神呀

沒有香客

沒有朝拜

這是一尊什麼神呀

仙界無座

塵間無律

這是一尊什麼神呀

癡了少男

迷了少女

這是一尊什麼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