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五輯秋天詩緣(1)(3 / 3)

三、在秋天寫秋天的詩

二〇〇四年的仲秋,我有幸參加河南省委統戰部組織的“港澳中小型企業考察團”,赴香港、澳門進行考察交流。

當我揚眉吐氣地踏上香港這塊土地時,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香港的日子裏,除了到處感受這座城市的繁華之外,更有一種心酸的滋味,湧在我的心頭。香港雖然早已回歸祖國,可是,曆史帶給兩岸同胞的創傷,卻永遠痛在兩岸人民的心裏。月光下,秋風裏,在維多利亞港灣的潮聲中,我不禁想起“親親”河邊佇立的那位老太太,她老人家在地下是否同親人團聚了?我的這種牽掛,再次讓我不由自主地拿起那支沉重的筆。在香港的仲秋之夜,寫下了一組在秋天寫秋天的詩《秋天月光下的香港》:

秋天月光下的香港

小時候的一個秋天

在一個月兒最圓的夜晚

奶奶含淚向我訴說香港

說它就是泊在南海邊上的一艘大塢船

風裏來浪裏去

沒有航線沒有終點

還說爺爺就是這艘船上的一名老水手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慢慢長大沒有了奶奶月光下的故事

我總會一路風塵趕回鄉下

在奶奶枝剪過的紫荊花園裏

珍藏一縷秋風獨自品嚐

那一年一度澀澀的月光

香港我來了並且選擇在秋天

在這個亦是月兒最圓的夜晚

不知怎樣開口訴說奶奶的心願

還有爺爺這位老水手是否安然抵達了彼岸

月下老人啊你又該怎樣禪釋

這百年滄桑的維多利亞港灣……

秋天月光下的香港

紫荊花兒已含羞初綻

奶奶的囑托似春更像秋

讓我這隻來自北方的大雁

月光下北望故鄉

在仲秋南海的潮聲中傾訴無盡的懷念

月光洗白了大街小巷

七彩流溢人人都在忙

一如家鄉秋日的田埂上

喜氣洋洋的每一張臉

一朵朵紫荊花兒競相綻放

匆匆

人流匆匆如同腕上那隻沒有倦意的手表

不停不息匆匆如潮

月光下晚風裏

我不忍打破這靜謐的喧囂

踏碎了維多利亞港灣銀河的微笑

夜吻紫荊花

海神的一個百年老夢

終被這千回百轉的潮聲喚醒

朦朦朧朧之中海水衝淡了一切

睜眼一瞧一切變換了模樣

惟有這滿目的月色

依舊夜吻紫荊花香

這組詩由四首小詩組成。第一首的創作靈感就來自於“親親”河邊老太太執著守望的故事,這首詩表麵上在寫香港的秋天,實際上是匿寫台灣的秋天。其他三首為時感而發。後來,我把這組詩寄給了全國《人民政協報》,2006年9月28日《人民政協報》隻刊發了後三首。我不禁有點惋惜,甚至有些遺憾,這種遺憾並不是因為第一首詩未發表,而是發自內心的對那位在“親親”河邊守望的老太太的一種歉疚,因為那首詩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她。

於是,我便將這首詩連同其它二十三首詩寄給了《新鄉日報》,以期了卻我的心願。2009年3月18日《新鄉日報》開辟專版如數刊登。當我接到刊用通知時,如釋重負,身心一陣輕鬆。我想,這也算是對她老人家的一種交待吧!

大河東去,逝者如斯。老太太走了,她的丈夫也走了,他們都帶著胸中的悲憤和牽掛永遠地走了。他們走進了曆史,也走進了未來。曆史的恩怨和戰爭帶給兩岸同胞的傷痛,將會在“時間”——這條激越的長河中,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稀釋、撫慰和彌合。

現在的海峽兩岸,今非昔比。兩岸早已實現了“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