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釋義】
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近義詞】
無價之寶
【反義詞】
一文不值
【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發現有一隻峰峰落在了楚山,當地人都說,"鳳凰不會落在沒有寶物的地方。"於是卞和就去楚山中尋寶,經過仔細地搜尋,他在山中發現了一塊璞玉,認定這肯定就是物價至寶,就是就進王宮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工鑒定,玉工一口咬定,這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罷了,厲王非常生氣,判定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雙腳。
後來,楚文王即位了,卞和抱著這塊璞玉哭了三天三夜,眼睛裏都溢滿了鮮血,楚文王很奇怪,就派人問他:"天下被砍去雙腳的人很多,為什麼隻有你這麼悲傷呢?"
卞和回答:"我並不是因為被砍去了雙腳踩傷心,而是因為真正的寶石被當做石頭,真正的忠義之士被當做建寧之人而心痛。"文王為了讓卞和心腹口服,就命人把那塊璞玉剖開了,竟然發現了一塊非常美麗的玉石,簡直就是稀世之寶,為了獎勵卞和的貢獻,楚文王就叫這塊玉為和氏璧。
經曆了四百多年後,這塊玉在趙國出現了,趙人把它獻給了趙惠王。秦國的秦昭王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像把這塊寶玉據為己有,於是他就給趙惠王寫信說,自己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趙惠王懼怕秦國的勢力,隻好讓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秦國交換,可是發現秦昭王根本不願意用城池交換,藺相如就借口說玉上有瑕疵,要指給親王看,順利地拿回了和氏璧,悄悄地派人改裝送回了趙國。
【課本鏈接】
語文出版社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第18課,《虎口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