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繆朗山留言(1 / 3)

繆朗山(1910—1978)廣東中山人,又名靈珠,是特殊時期需要改的名字。1944年後曆任武漢大學外文係教授、香港大學英國文學係教授、北京大學西語係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等。

小瀅回憶

複雜心緒與童訴

這是繆朗山教授當年留給我的一首詩。他是武漢大學的俄語教授,也教過我俄文,靈珠是他在特定時期用的名字。他在抗戰後就麵對坎坷,但是我那時候是一個單純的小女孩,正如繆朗山所言“小瀅未識天下事”,隻有以一種愉快與衝動的暢想,在抗戰勝利的喜悅中憧憬著將來長大建設國家的理想而已,根本無法了解和體會他的心境。

繆朗山教授在給我寫這篇文字時是什麼心境,難道他已經洞察了以後他顛沛流離的“我將亡命走山澤”的坎坷一生?果然他厄運難逃。時隔不到兩年,在武漢大學的“六一”慘案中遭到通緝。而後在五十年代的反右和“文革”中又遭受迫害,聽說要平反,為他整理文集,一激動突發病去世。他給我寫的留言是詩歌,過了半個世紀的時光,我想當年他有多少思緒想同人訴說,又無法表達,麵對涉世不深的我,也隻好筆中留情了。所以,才有“且待小瑩(瀅)長大時,當憶顛沛有靈珠”的慨歎。今天,我在這裏回憶他,這是他半個世紀前就預見到了。

以下是他的後代寫的回憶父親的生動文字,我想讀者就可以全麵了解繆朗山教授了。

親情回憶

回憶爸爸繆朗山繆鐵夷

爸爸繆朗山,1910年5月18日生於廣東中山縣。因為家裏貧困,他12歲就在南洋煙草公司當徒工。美國老商人見其聰慧,資助他學習英、法、德語言文字,還閱讀了許多名著。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爸爸在澳門聖羅薩教會中學任校長,幫助猶太學者魏納解決生活困難,同時也向魏納學習古希臘語和數學。後來爸爸以同等學曆考取廣東中山大學統計學、生物學專業。

爸爸除母語中文外,還精通古希臘、拉丁、英、俄、德、法、日等各種語言文字。

當時正值國難當頭,全民奮起抗日。孫中山先生的原配盧夫人在澳門,在她身邊聚集了一批愛國華僑,澳門成為華僑支持抗日鬥爭的重要基地。爸爸帶領學校的師生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澳門有三所中學的校長是澳門抗日救亡運動的知名人士,爸爸是其中之一。爸爸任校長的學校是教會學校,他的愛國活動受到教會指責。爸爸憤而辭職,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廣州、香港相繼淪陷,澳門成了華僑支持抗日的重要口岸。日本特務在澳門張貼海報,勒令爸爸等三位抗日救亡運動的知名人士日內離開澳門,否則格殺勿論。三天後,一位姓梁的中學校長在演講時被殺在街頭。爸爸被迫離開澳門,到桂林參加了由郭沫若和李濟深領導的抗日宣傳隊。在那裏他結識了於立君、湯曉丹,成為好友。在桂林爸爸還結識了朱光潛先生,他們兩人在美學、哲學上有相同的觀點,相見恨晚。朱先生表示,如有機會請爸爸到武漢大學共事。1943年下半年,我隨媽媽來到桂林,一家人團聚了。

在桂林時,國民黨特務常來騷擾。有一次,特務闖到家中搜查。桌上放了一本德文版《資本論》(爸爸說他學通德文得益於背下了兩本書——《浮士德》和《資本論》),特務翻開書,用手槍指著首頁的馬克思頭像大聲喝道:“這是誰?”爸爸說:“這你還不認識,這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將軍史迪威。”(史迪威當時在緬甸指揮抗日戰爭,在國內很有名氣)。特務對著馬克思頭像敬了個軍禮,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