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1914年生於上海,祖籍安徽合肥,現在海外從事介紹中國文化的工作並擔任美國昆曲學會的總顧問。
小瀅回憶
有關張先生的印象
張先生是早年北大有名的才女,四姊妹個個貌美有才。她的三姐,就是沈從文的夫人。她書法、寫作和昆曲樣樣行。小時候她給我做的遊戲我已經沒有印象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國外見到她,她還是非常漂亮苗條。我想從張先生給我的留言可以看到她從年輕的時候,即使在抗戰時期,就很有一種快樂好奇的心理,更可貴的是現在九十多歲的她還在好奇的追求生活,享受生活,她把許多新開拓與鑽研都當作是玩。我想張先生不斷追求創新的生活的心態也許就是與生俱來的。
名家後人群言堂
緣分
梁文薔
我初次聽到張充和這個名字是在抗戰末期四川北碚,那時我上小學六年級。大人們常提起她。所以,我知道她是一位才女,能詩詞書畫,尤善昆曲。一晚跟著大人在街上走時,人群中有一位年輕女士,梳著兩個發髻,一邊一個,恍如畫中美女。後來才知道她就是張充和。以後她的形象就一直這樣地留在我的腦海深處。
2006年張充和到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開畫展,我約友人同往。經2006年梁文薔(左)與張充和先生留影,攝於梁文薔家中人介紹後,她得知我是梁實秋的幼女,竟拉住我的手滔滔不絕地述說她與我父在北碚和台灣重晤時的往事。以後數日內,竟有機會與她聚會暢談四次之多。她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張先生是秀外慧中,才藝雙全,待人溫厚,外柔內剛,她的和藹的笑容藏不住內心的執著與倔強。
她回家後,給我寄來了她與父親的談話錄音和父親抗戰時為她寫的墨跡。我今生有幸能認識這麼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輩,不是緣分是什麼?
寫於2007.6.
我的四姨
沈龍朱
張充和是我的四姨,她是我母親姊妹中目前惟一在世的。也是我母親姐妹中真正的才女,琴、書、畫、昆曲、詩詞(棋,我不太清楚)樣樣都懂而精通。2005年曾回國,在北京現代文學館和蘇州辦過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