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查全性的話,教學所吳文俊、長春光機所王大珩、上海有機所汪猷等科學家相繼發言。在座的科學家插話踴躍,情緒熱烈,一致建議國務院下決心對現行招生製度進行改革。小平同誌沉思了一會兒認真地說:“招生製度非改不可!隻是今年可能來不及了。”“還來得及,今年正式招生還沒開始。”查全性急切地回答。小平同誌轉過身問教育部長劉西堯等人:“你們看來不來得及?”大家紛紛指出:“雖然招生會議已開過,但招生工作尚未開始,要改變還來得及。”查全性還補充了一句:“寧可晚幾個月招生,不要又招20多萬不合格的。”看到大家積極性高漲,小平同誌當機立斷,斬釘截鐵地說:“來得及的話,今年就開始辦!”話音未落,掌聲爆發,經久不息。
恢複高考的重要信息如一聲春雷,全國人民歡呼雀躍。被壓抑了十幾年的幾千萬中學生,甚至已屆而立之年的“老三屆”,做夢都沒想到會有這一天。仿佛一夜之間,塵封十幾年的中學課本,變戲法似的從床底下、牆旮旯、廢紙堆裏被“請”了出來。“有舊課本嗎?”一時成為年輕人見麵打招呼的常用語,以致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報考大學的考生竟達1160萬人!當時百廢待興的中國拿不出足夠的紙張來印考卷,為解決77級的考卷用紙,中共中央決定調用印刷《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紙張。
提前一年的恢複高考,就意味著幾十萬青年改變了生活命運,國家增添了幾十萬棟梁之才。在當時人們還徘徊於“左”的怪圈時,作為一名學者,第一個站出來為民族教育大聲疾呼,這是何等的膽識與魄力!從那時到現在21年多了,查院士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他還念念不忘77級至79級的學生。他說:“77級至79級的學生整體素質,比以前和以後的都要相對高一些。”
多年來,高考的成效有目共睹。而這位當年倡言恢複高考的科學家,如今卻認為現行的高考製度到了非要改革不可的時候。
查院士坦率地說:“現行的高考製度越來越嚴重地成為中小學教育的‘指揮棒’,使‘應試教育’盛行,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他說,這麼多年來,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單靠幾分差別就判斷一個人學業好差,這不科學。假如風氣正,推薦也不是壞事。他認為一些省、市明年高考采取“3 X”形式,是一個值得從事的嚐試,但也要防止學生“偏科”。研究生招生考試包括麵試、口試等辦法,在有條件時本科生招生不妨試試。前蘇聯就很重視麵試、口試。
查院士還談到,事物總不免有兩麵性,有些事情令人遺憾。他說:“當年錄取的青年人,特別是攻讀自然科學的,有相當一部分由於種種原因出國深造後,至今未回。我深切期望他們在致力發展世界科學的同時,能以各種方式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