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老牛 (1 / 2)

老黃牛死了,全家人都流了淚。爸爸媽媽哭得象小孩子,我呢,悲傷地幾天都不想吃飯。

因為,從老黃牛,大家又想起了逝去的爺爺。爺爺和這條黃牛的感情,真如親兄弟似的,早已超越了人與獸的界限。爺爺出身貧家,當了一輩子的放牛娃,一直封臨死的時候,還把牛韁繩握在手裏。為了更好地飼養牛,人到老年了,他還刻苦地自學中醫,想當個給牛看病的大夫·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真的學會了,不幾年,竟在這方圓百裏有了點兒小名聲,經常有人來請他。

我因為是放牛人的孫子,所以從小就接觸了牛。剛學會走路,身子骨剛能經風寒的時候,爺爺便把我抱起來放在牛背上,到田野裏去遊玩,牛是四條騰走路,很穩當,我騎在上麵,隨著牛身輕微地搖搖晃晃,真舒服極了。

慢慢地長大了,我與牛的交往更多了。每逢星期天,我就和爺爺一道上山去放牛,去割草,去打柴。有時候,爺爺生病不舒服,我還一個人去放牛。

爺爺套牛犁地的時候,我在前邊牽韁繩,爺爺趕牛耙田的時候,我坐在木耙上壓耙,爺爺吆牛駕車拉糧拉炭的時候,我也能幫點兒小忙……樣樣農活我都學會了,我是在與牛的合作中,在與牛共同的勞動中逐漸地長高長大的。

我覺得,牛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動物。它吃的是草,卻幹得是世界上最繁重的活兒,它最苦最累,卻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它的品格;它的精神,實在高尚極了。

有一次,爺爺喂牛吃幹草,我蹲在旁邊觀看。看著看著,我發現牛吃草咀嚼很慢,就好奇地問:“爺爺,牛的嘴那麼大,吃草咋這樣慢?”爺爺笑了,告訴我一個常識:牛沒有上牙。一聽說牛沒有上牙,我驚愕極了,便打破沙鍋——問(紋)到41底,非要追個為什麼?爺爺便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人類誕生不久,那時候,牛是天上玉壘火帝的傳令兵。玉皇大帝對人間的生活習慣。

進行了規定,他派牛下到人間來傳話:凡人要每天隻吃一頓飯,穿三次衣。可是牛看到人們很辛苦,每天吃一頓飯的話,就餓得受不了,它靈機一動,把話傳成:凡人每天隻穿一次衣,要吃三頓飯。誰知被壞人走漏了風聲,報告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怒發衝冠,竟然有人敢篡改命令,這還得了。他把牛叫到堂前,舉起案頭的一個石硯台就打,牛躲避不及,上牙便被打掉了,從此隻剩下下牙。玉皇大帝還不解氣,他說人每天吃三頓飯,給天宮上交的糧食就太少了,於是發配牛到人間來勞動二活兒。聽完這個故事,我恨透了那個暴虐的玉皇大帝,而對牛,一方麵感謝它為人間說好話,一方麵又充滿了深深的同情。

現在死的這條老黃牛,是爺爺一生中養的最好的一條牛,也是爺爺養的最後一條牛。

它很聽話,很勤勞,似乎也很懂得人的感情。無論大人小孩牽著它,它都溫順地跟著走;無論大人小孩呼喚它,它都“哞兒、哞兒”地回答。夏天上山去放牧,回來的時候,天氣突變,小河漲水,眼看著人是過不去了。這時,它就勇敢的衝進波濤裏,與惡浪搏鬥劃向前去,我隻消拽住它的尾巴,就可以安全的到達對岸,回到家裏。

炎熱的夜晚,屋裏睡不著,我們就在野外牛的身邊支起一塊門板睡下來。它就一晚上提高警惕,為我們站崗放哨。野狼來了,它“呼”地站起來,大聲地噴著鼻氣,野狼隻得逃走。據說狼把牛叫舅舅,牛鼻子裏出的氣如果噴在狼身上,狼身上的肉就會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