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來,在50年代和60年代,我國廣大的教育理論工作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總結老解放區和新中國成立後的教育經驗,曾編寫和出版了一些教育學著作,這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我國的創建階段。
(四)教育學的理論深化階段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智力的開發和運用成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發展經濟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範圍的新的教育改革實踐,促進了教育學的發展。同時,社會科學的綜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教育學也日益與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學科相互滲透,在理論上逐漸深化,在內容方麵更加豐富。再加上控製論、信息論和係統論的產生與發展,為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所以,各國的教育學在不同的思想體係指導下,都有新的發展,在理論上都有深化。近三十年來,出現了以下幾本較為著名的教育著作。如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製定出了《教育目標的分類係統》,他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每類目標又分成不同的層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階梯。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可以幫助教師更加細致地去確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為人們觀察教育過程、分析教育活動和進行教育評價,提供了一個框架。1963年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發表了他的《教育過程》這本著作。他主張:“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所謂學科基本結構,即構成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則、基本法則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與規律性。他特別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倡發現學習(learningbydiscover-y)。
1975年蘇聯出版了心理學家、教育家讚可夫的《教學與發展》一書。在該書中他批評了蘇聯傳統的教學理論對發展學生智力的忽視,強調教學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麵,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讚可夫的教學理論對蘇聯的學製和教育改革,一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自1972年以來,蘇聯連續出版了巴班斯基的幾本係列著作,在我國,他著的《教育過程最優化》一書較為著名。巴班斯基認為,應該把教學看作一個係統,從係統的整體與部分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以及係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學,以便達到最優處理教育問題。巴班斯基將現代係統論的方法引進教學論的研究,是對教學論進一步科學化的新探索。
當前,我國的教育工作者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過程中的重大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認真總結我國的教育實踐經驗,繼承我國寶貴的教育遺產,借鑒外國有益的教育理論與經驗,加強教育學的理論建設,提高教育學的科學水平,努力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學。
四、學習教育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1.學習教育學,掌握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育是有一定規律的,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須按教育規律辦事。教育的實踐證明,按教育規律辦教育,就能提高教育質量;不按教育規律辦教育,就會降低教育質量。各級教育管理幹部,是領導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骨幹,教師更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任。要把我們的下一代培育成才,就必須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學會運用一般的教育規律去指導具體的教育實踐。優秀的教育幹部,優秀的教師,之所以能取得優異的成績,主尊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並善於把一般的教育原理,運用於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實踐之中。
學習教育學是掌握教育規律的重要途徑。從實踐中總結教育經驗,也可以認識教育規律,但個人的實踐經驗畢竟有限。教育學係統地反映了教育的規律,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是長期教育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學習教育學,可以使我們更好、更快、更全麵地掌握教育的規律,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2.學習教育學,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一個合格的教師除了要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外,還必須具有從事教書育人的本領,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有人認為隻要專業知識學好了,就能做好教育工作,這是對教育工作盼一種簡單化的想法。培養人是一項十分複雜細致的工作,要把教育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就要了解和掌握教育的一般規律,就要具有教育理論的修養,還要具有從事教書育人工作的實際能力。一切教育工作者,都要學習教育理論,接受教育專業能力的訓練,培養和增強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
3.學習教育學,促進教育的改革。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教育也不能例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係,是一項偉大的、改革創新的事業,它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同時也衝擊了我們的舊頭腦、舊思想、舊製度。特別是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任務十分艱巨,就算是已從事教育事業多年的教育工作者,盡管過去有過不少成績,但是僅靠原有的知識、理論、經驗,還是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還是不能適應新的技術革命的挑戰。殘存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頭腦中的不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陳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必須改變。具體地說,那種片麵追求升學率,教書不育人的教育思想,否定學生的主動精神的教學觀點,不願意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而習慣於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老一套思想以及照抄照搬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製度,在教育上鼓吹全盤西化的觀點,都和我國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不相適應,都必須在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揚棄。同時,對古今中外優秀的教育遺產還必須繼承和發揚,從而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就需要有教育的理論作指導,學習教育學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方麵。
4.學習教育學,為學習其他教育學科打下理論基礎。教育科學是一個體係,它有許多分支的學科,還有一係列學科。學習普通教育學,是學習其他分支課程和交叉課程的基礎。
(二)學習教育學的方法
1.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們學習教育學的指導思想。因此,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學習教育理論。隻有這樣,才能掌握教育理論的精神實質,確實掌握教育的客觀規律;才能正確地批判吸收中外教育史上的優秀遺產,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國內外教育的現狀,吸取精華;才能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實踐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不斷地改進我們的工作。
2.堅持理論聯係實際。
理論聯係實際是學習教育學的最重要方法。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認真學習書本理論,因為理論是實踐的升華,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對實踐有指導意義。但是,教育理論來自實踐,教育實踐才是教育理論的源泉。因此,學習教育理論必須聯係實際,並用學到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包括日常的教育實踐、定期的教育實習、教改試驗等等),隻有這樣,不斷地把工作與學習結合起來,才能深刻理解理論,提高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
有些人常常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一些沒有研究過教育學的人,也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另一些已經學過教育學的教師反而教不好學生?我們認為,前一種人,雖然沒有讀過教育學,但他們善於從教育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如果他們再能係統地學習教育學,他們的成就將會更大些。後一種人雖然讀過了教育學的書籍,但他們卻沒有學好,或食而不化,或不善於將理論運用於實踐,這並非是學習教育學沒用。
在職的教育幹部和在職的教師學習教育學具有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就是他們都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線,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實踐經驗,如能把學習教育學與總結經驗教訓結合起來,把學習教育理論與研究現實的教育問題結合起來,就一定能夠學得深、學得活,就一定能夠抓了學習促了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