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棉花爵士,愈夜愈美(2 / 2)

要了杯啤酒,就著盛在木頭小碟裏的花生米吃吃喝喝,看吧台裏的男孩子一杯一杯放啤酒,白沫浮在杯口打旋,生意顯見是十分好的。背景音樂先是一首拉丁風格的“Quizas Quizas Quizas”,接著是爵士樂的經典Herbie Hancock的作品。耳熟能詳的歌曲裏的淳樸氣息讓我忘記了自己身在何方,今夕又是何夕,仿佛來到了一個鄉村小酒館,聽上了年紀的老歌手靜靜傾訴著他的喜悅與哀愁……好的爵士樂是帶有酒精的,能讓人越聽越醉。

聽過最好的現場表演

氣氛開始有些吵了,十點半,駐場樂隊走上舞台。老外和中國男孩、中年男人和年輕姑娘。我聽到有人開始興奮地吹口哨。

爵士樂是建立在相對固定節拍的基礎上,也是最貼近混亂生活的一種音樂。每個人對它的不同理解無意中正暗合了這一點。爵士樂隊的特色是,演奏時成員可以按照自己的情緒,刹那間創意,即興變奏,其他成員受到刺激後,就會相應地加以回應。一支有心靈感應的爵士樂隊可以玩到出神入化,每次都給聽者新意。這才是現場表演的魅力所在。但在上海其他的爵士酒吧裏,無論是演奏者還是歌手,基本仍局限於男性。可那晚我看到的歌手卻是一個很年輕的女孩。

舞台對麵有兩個藍色的燈,打在著一襲黑色長裙的她的身上。幽藍燈光裏、本來就非常非常瘦的她益發顯得弱不禁風。腳上卻穿了雙高幫、厚、沉、很男性化的靴子。烏黑長發直直垂下,襯得一張小臉巴掌大,是有些蒼白的。樂隊的演奏風格兼了傳統和現代爵士,來自各個國家的樂手配合默契、天衣無縫。小號手是個中國男孩,他的吹奏中冷靜裏有些飄渺的晃晃悠悠。在他的心裏,可是看到了歡快紛走的白雲、澄藍無際的天?

聽到她第一個聲音的時候,我吃了一驚。沙且啞,很有震撼力,那個聲音似乎曆盡苦難的羈絆,終於可以奔向自由。在她嘶啞的嗓音裏,聽得到希望也聽得到傷痕。時而冷,時而溫情的詮釋讓人聽了感覺很釋放。真奇怪,這麼瘦弱的一個女孩子,唱歌時怎麼就那麼有力量呢?怎麼就能對爵士本質裏快樂的、反叛的精神把握得那麼好呢?她好像是把所有內心的東西都傾注到了話筒上。

那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現場表演,簡直不忍離去。

後來才知道,COTTON是上海最著名的爵士樂Live House酒吧。關之琳、劉嘉玲到上海,泡吧首選棉花吧。而搖滾先驅崔健到了這兒,也會拿起小號,溫習溫習他的老本行。

之後就常去了。

有時沿著淮海中路走,這條曾經是、現在仍是上海最具風情的街道已經砍去了許多法國梧桐,走在上麵“望洋眼”,看女孩子走路的樣子、打手機的樣子,消消停停,一會就到。

華燈初上,離夜還有一段距離,時間多得用不完,索性繞了圈子從複興路過去。那裏不像淮海路,總有明媚女子款款來去,它有一種蜷在角落裏的很自守的美麗。小店尤其多,可以很靜心地泡在裏麵,感受甜蜜的購物欲望從心底裏慢慢滋生起來。

去得早了,就在裏麵沙發閑坐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小號奏出的SOLO狂放中有著內斂的風雅,在這樣的聲音裏坐一會兒,渾身會先起一層雞皮疙瘩,我知道,那是身上所有用來感受的細胞都打開了,等這陣顫栗過去,身心就可以隨著音樂走了。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聽爵士那美妙的半音和切分節奏,就好像在走鋼絲。爵士是不直接訴說什麼的。

地鐵就在腳下呼嘯著來去,每次都有震蕩從腳心傳上來,知道時間是在往後走著,但寧靜而緩慢的聲音離現實多麼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