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中的模範帶頭作用。根據在職黨員的職業特點和個人專長,適宜、適時、適度地組織他們參加社區建設。街道、社區黨組織要與在職黨員所在單位基層黨組織加強聯係,必要時可把在職黨員參加社區建設的情況向其所在單位基層黨組織反饋。駐區單位發展黨員、選拔任用幹部,應注意聽取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意見。
通過以上工作,不斷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係,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麵,做到哪裏有群眾哪裏就有黨的工作,哪裏有黨員哪裏就有黨的組織,哪裏有黨的組織哪裏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堅強的戰鬥力。
六、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協調機製
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建立健全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製,組織、動員社區內各方麵力量,共同推進社區建設。
加強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群眾組織和社區其他組織建設,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功能健全、運轉有序的社區組織體係。
根據工作需要,建立由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總支、黨委)牽頭,駐區有關單位基層黨組織參加的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協調議事機構,圍繞轄區內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溝通情況,交流經驗,研究、協調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問題。街道、社區黨組織要不斷增強為駐區單位服務的意識,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標為紐帶,充分調動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駐區單位基層黨組織要自覺接受駐地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指導與協調,大力支持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工作和社區建設,並教育引導本單位的黨員、群眾積極參加社區建設。
七、切實加強對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領導
要把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黨委要將街道、社區黨的建設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之一,納入當地黨建工作的整體布局,與農村、企業、機關、學校等其他領域黨的建設有機銜接起來,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製定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及時研究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
要建立健全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責任製。加強街道、社區黨的建設,責任主要在市、區(市、縣)委。市、區(市、縣)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市、區(市、縣)委常委要建立街道、社區黨建工作聯係點。要把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成效,作為考核市、區(市、縣)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
要加強街道、社區領導班子、幹部隊伍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選好配強街道黨(工)委領導班子,尤其是要注意選好街道黨(工)委書記。采取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選派,從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複員轉業軍人中選拔等措施,把熱愛社區工作、熱心服務群眾的優秀黨員充實到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中。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與社區居委會中的黨員成員可以交叉任職,提倡社區黨支部(總支、黨委)書記和社區居委會主任經過民主選舉由一人擔任。采取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等辦法,麵向社會選賢任能,優化街道幹部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加強對街道幹部、社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他們依法辦事、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和發展社區事業的能力。通過多方麵努力,使街道、社區黨組織無論在平時的各項工作中,還是在遇到突發事件時,都能顯示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要為街道、社區黨組織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市、區(市、縣)黨委和政府要下決心切實解決社區黨組織辦公用房、活動場地和活動經費等問題,及時撥付社區黨組織的工作運行費用,發放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生活補貼。要主動關心街道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體諒他們的難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市、區(市、縣)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改進作風,做好在社區的行政業務工作,對於需要委托社區居委會承辦的事項,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妥善處理。
要搞好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群眾組織,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具體牽頭、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製。
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堅持求真務實,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運行機製。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特點,加強分類指導,以點帶麵,抓好街道、社區黨建示範區建設,大力表彰先進典型,不斷提高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