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政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2 / 3)

(三)進一步繁榮以增強社區凝聚力為宗旨的城鄉社區文化,不斷提高社區居民文明素質。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宣傳普及工作,從城鄉社區存在的具體問題入手,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進廉政文化教育進社區,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與和諧的人際關係、鄰裏關係。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社區建設方便居民讀書、閱報、上網、娛樂、健身等活動場所。充分挖掘社區文化資源,廣泛開展各具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著力豐富居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傳統節日,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利用社區資源為社區內中小學開展素質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方便,不斷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增強社區居民體質。重視社區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健全社區心理谘詢網絡,加強對居民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要從看得見、摸得著、見效快的問題入手,對社區人居環境進行整治,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區。健全社區環境保護管理製度,廣泛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普及社區防災減災知識,倡導義務植樹護草,文明飼養家禽和寵物,自覺養成節約能源資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習慣。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推行計劃生育居(村)民自治,搞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少數民族聚居的社區要利用公開欄、宣傳欄等,廣泛宣傳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

(四)進一步加強以城鄉統籌為重點的社區黨建工作,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城鄉社會結構變化的實際,在所有符合條件的城鄉社區、居民區、樓宇、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農村專業生產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點等建立不同形式的黨組織,加快建立開發區、新建住宅區、城中村、村改居地區社區黨組織,明確各種新型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的關係,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領導體係。對尚不具備成立黨組織條件的地方,通過設立黨員聯絡服務站、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黨建工作,消除社區黨建的盲點和空白點,使社區黨建工作覆蓋到社區的各個層麵。廣泛開展黨員設崗定責、依崗承諾、創先爭優、幫扶困難群眾等活動,構築社區黨員聯係和服務居民的網絡。主動抓好社區黨員的學習培訓和實踐鍛煉,及時將社區退休人員、複轉軍人、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流動人口中的黨員,納入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範圍,促進形成城鄉一體、流入地黨組織為主、流出地黨組織配合的黨員動態管理機製。進一步發展黨內基層民主,繼續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範圍。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積極參與基層事務的民主管理和誌願服務,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做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表率。適應城鄉基層工作的特點,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黨建工作協商議事機構,圍繞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協調解決社區建設中的重要問題。按照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社區民意反映機製、科學決策機製、日常溝通機製和應急機製,確保全麵準確及時地了解社區居民的呼聲和駐區單位的意願,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城鄉社區管理和服務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