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發生在她的身上,並不讓人覺得有絲毫的做作或賣弄。完全出於她的性格和熱情,她就是想要把自己置身於通用汽車展覽會裏,生活在通用公司的氛圍之中。正因為如此,才令人驚歎,不過是美國一家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僅用二十天的時間就把一個智商很高、文學氣質很重的女孩改造成一個通用汽車迷,一個“通用人”,不知不覺地讓她內中對公司產生感情,且有了一種自豪感。
這才是企業的成功!因此就不難想象,通用汽車王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了。
她明明知道是給人家打工的,卻有這樣穩固而由衷的自豪和自信。那麼,我們許多社會主義國營企業裏的“主人翁”們呢?對企業有這樣的感情嗎?
生活中也常見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企業家,能眉飛色舞地談論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企業。卻往往讓人感覺是“吹”,是在作廣告,誇大其詞,裝腔作勢,他下麵的員工並沒有他的感覺那麼好。更不要說那些虧損的、瀕臨倒閉的企業了。一個企業攏不住人心了——百藥難醫。
經濟時代沒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靠什麼來樹立員工的自豪和自信呢?用經濟手段改變人常常要比講大道理更有效。
那個女孩在通用公司一個月的收入,是她以前的月工資的10倍還要多,相當於中國眼下四個一級作家的月工資的總和。她除去按規定向國家交稅外,還要把每月基本工資的55%上繳給國家。但是,在女孩發生了這麼大變化的時候,她還沒有拿到過通用公司的一分錢,這就是說,她的變化又不全是金錢的力量。她對她所服務的公司有信心。
其實,通用公司的成功,也是美國經濟文化的成功。據天津開發區的一位負責人講,美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裏勞資糾紛最少,員工收入高,閑是閑非少。韓國、日本的企業裏勞資糾紛最多,老板對員工苛刻,侮辱、歧視的事時有發生。這就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差距,還有個文化背景的差異。
中國的企業裏怎麼樣呢?如果不承認存在勞資關係,那麼現在的幹群關係又怎麼樣呢?
這已經超出本文所要討論的範圍了,留待以後有機會再談。到那時,本文提到的女孩也許又有了新的變化……